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住吉神社 (下关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住吉神社(日语:住吉神社/すみよしじんじゃ Sumiyoshi-Jinja */?)是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一之宫住吉一丁目的神社,社格是名神大社、长门国一宫、官币中社和别表神社,祭神是住吉大神(底筒男命、中筒男命和表筒男命)的荒魂[1][2],中世时的神宫寺是新福寺[3]。氏子方面,根据《日本社寺大观》记载是178户[4],《神社名鉴》指是306户,崇敬者1200人[1],《式内社调查报告》指在明治维新后,神社以楠乃村为氏子地区,氏子总共有约150户,大正时是179户,其后根据神社明细书记载,神社在成为宗教法人时有320户氏子,崇敬者2030人,《式内社调查报告》出版当时的氏子则有约450户,崇敬者8000人[5]。神社与住吉大社和住吉神社统称为“日本三大住吉”[2]。
神社位于新下关站以东约1.5公里处,行政区划上原属长门国丰浦郡生仓乡,后为一宫庄[3]、一之宫村[6]、楠乃村、丰东上村和胜山村。大字方面,根据《式内社调查报告》的说法,神社在行政上位于一之宫东町,登记上则是楠乃,小字是上宫尻,番地是1162-2[5][7][8]。文化财方面,神社本殿是国宝、拜殿、铜钟、金铜牡丹唐草透唐鞍、住吉社法乐百首和歌短册(明应四年十二月)是重要文化财、楼门、唐门和透塀是登录有形文化财、板绘着色系马图、狩野芳崖笔板绘着色绘马、住吉神社文书、社丛是山口县指定文化财、萌葱丝威肩白胴丸(附有筋兜、大袖、颊当、喉轮、臂铠、胫当)是下关市指定文化财、纸本墨书后阳成天皇宸翰御怀纸和纸本墨书灵元天皇宸翰御怀纸则是重要美术品[9]。
Remove ads
历史

根据《日本书纪》仲哀天皇9年12月14日条记载,神功皇后发动三韩征伐时,在底筒男命、中筒男命和表筒男命的神托下攻打新罗,其荒魂作为先锋引领船队取得胜利。在神功皇后凯旋而归时,按神诲将荒魂供奉于穴门的山田邑,由穴门直之祖践立担任祭主,并且兴建神社,和魂则供奉于大津的渟名仓的长峡(即住吉大社)。山田邑是绫罗木川低洼地区、附近的台地以及丘陵的古称,神社现址便位于绫罗木川河口以东约四公里处。大同元年(806年),根据收录于《新抄格敕符抄》内的牒记载,神社当时有神封239户[8][5][10][6][11]。
根据《日本三代实录》贞观元年正月27日(859年3月5日[注 1])条记载,神社的神阶由从五位下升至从五位上,这也是神社在较为确切的文献中首次有记载。贞观17年10月8日(875年11月9日),神社升至正五位下,同年12月5日(876年1月5日)升至从四位上,仁和2年11月14日(886年12月13日)再升至正四位下。根据《日本纪略》宽平3年8月21日(891年9月27日)条记载,神社升至正四位上[注 2]。其后根据后世社家编撰而成的《长门国一宫略记》记载,神社在永保元年(1081年)2月升至从三位,永治元年(1141年)8月升至正三位,治承4年(1180年)12月升至从二位,元历2年(1185年)3月升至正二位,建仁元年(1201年)2月升至从一位,弘长2年(1262年)2月升至正一位[5][11]。
根据《延喜式神名帐》记载,神社是长门国三座仅有的式内社之一,也是长门国内唯一的名神大社,称为住吉坐荒御魂神社。同时,根据《延喜式》临时祭记载,神社获分配原本属于住吉大社在丰浦郡封户内的徭夫[13][11]。一宫方面,根据《永昌记》嘉承2年4月28日(1107年5月22日)条记载,写有“长门一宫神宫司别当僧侣”,这是神社作为一宫在文献上首次有记载[3]。文治元年9月7日(1185年10月2日),根据收录于《长门一宫住吉神社文书》内的《源范赖下文案》记载,神社在坛之浦之战后获源赖朝寄进长门吉永庄的30町(约0.3平方公里)田地[注 3]。元应2年6月7日(1320年7月13日),根据《朝义打渡状写》记载,神社的社领称为一宫庄,涵盖一之宫村和吉母村[注 4][6]。
镰仓时代后期,一宫庄被寄进至长门警固所,由长门守护负责管治,导致神事和社家逐渐没落。嘉历元年(1326年),由于忌宫神社取回原本被寄进至长门警固所的二宫庄,因此住吉神社也向镰仓幕府要求取回一宫庄,长门守护北条时直也承诺向幕府报告此事,不过由于发生动乱而延期。建武元年(1334年),神社虽然已经上奏,但是再次由于骚乱而未有实行。同年,根据《有光家文书》记载,负责管理社领的一宫公文贺田氏向正吉八幡宫大宫司秦弘延等人追究其尚未缴纳一宫御神事料米,其后根据《住吉神社文书》记载,正吉乡内的安成名作为公文罪科迹变成住吉神社的社领[注 5],并且由一宫大宫司担任地头。除此以外,社领还包括由大内义弘寄进的丰西郡有富名、延行名、安冈名[注 6]、末松名和吉见乡[注 7],丰东郡则有光富名、则贞名、宫田名、有光名、恒武名、重富名、冈枝乡[注 8]、肥田名[注 9]、大内盛见寄进的伊仓名和大内持世寄进的末益名等等[注 10]。建武3年(1336年),根据《大宫司贞近并供僧神官等申状案》记载,神社再次向幕府要求取回神领。康历2年3月8日(1380年4月13日,天授6年),根据《外宫大使施行状》记载,由于神社以“住吉神社社领”的名义获免去外宫役夫工米,因此可以得知在此之前,神社便已经取回社领[6][3]。
正平12年7月13日(1357年7月30日,延文2年),根据《大内弘世下知状写》记载,大内弘世在与厚东氏作战时曾经于神社祈愿,最终在应安2年(1369年,正平24年)将厚东氏消灭后,根据《大内弘世愿文写》记载,他在翌年修建社殿,并且在迁宫式时亲自前往参拜。文明12年(1480年),神社获宗祇来访,相关事迹记载于《筑紫道记》。同年年末,神社获大内政弘来访,神社大宫司贺田贞国让其阅览神社的古文书。翌年7月20日(1481年8月15日),他将这些古文书改写成七册手抄本,并且在添加外题和证判后奉纳至神社。同年6月,根据《长门国一宫神领注进状写》记载,神社的神领涵盖一宫庄、吉母村和吉永庄[注 11]。根据《长州穴门山田邑住吉坐社考》记载,神领东至美祢,南至濑户内海,西至响滩,北至川棚,秋根、伊仓、安冈、正吉和吉母等地均在其中[注 12]。根据《长门国一宫略记》记载,神社在天正年间(1573年至1592年)时除了山田邑外,有现米7,500石和500贯文地[6][3][8][5]。
此外,神社也获大内氏从丰前国、筑前国和筑后国等地寄进神田和供品。天正17年(1589年),根据《毛利辉元袖判》记载,神社的社领达968石左右,幕末时则减至110石[8]。明治4年(1871年)6月,神社获列为国币中社[5],1911年1月12日列为官币中社[14]。1948年9月30日,神社本厅制定“干部和职员去留相关规定”(役職員進退に関する規程,《规程第15号》),神社列于其中第五条提到的“记载于别表的神社”(別表に掲げる神社)之内,即别表神社[15]。
Remove ads
祭神
神社的祭神是供奉于第一殿的住吉大神(底筒男命、中筒男命和表筒男命)的荒魂,配神应神天皇、武内宿祢命、神功皇后和建御名方命则分别供奉于第二殿至第五殿。摄社祭神是穴门直践立命(若宫神社[注 13])、“伊弉诺命、伊弉册命和菅原道真”(天神社)和“事代主神和蛭子神”(蛭子社[注 14])。末社祭神是猿田彦命和少彦名命(打下社[注 15])、“宇贺御魂命、大宫乃卖命和猿田彦命”(稻荷社)、山田大宫司家祖神(田尻社)、“伊势、八幡、加茂、春日、松尾、平野和稻荷的京都七社”(七社)、火须势里命(检非违使社)、山田家祖先中的女神(采女社)、市杵嶋姬命、田心姬命和湍津姬命(严岛社)、高龗神和保食神(贵船社)和须佐之男命(高元社[注 16])。其中,天神社、打下社和贵船社共用同一个社殿[17][5]。
兼务社的祭神是“应神天皇、仲哀天皇、神功皇后、素戋呜命、伊久神、伊邪那美神、速玉之男命、事解之男命和高龗神”(丰神社)、“应神天皇、仲哀天皇、神功皇后、菅原道真、经津主命、建御名方命和天御中主命”(川北神社)、菅原道真(井田菅原神社)、“应神天皇、仲哀天皇和神功皇后”(小野八幡宫)、“菅原道真、仲哀天皇、应神天皇、神功皇后和高龗神”(形山菅原神社)、应神天皇(秋根八幡宫)和“须佐之男、表筒之男命、中筒之男命、底筒之男命、誉田天皇、菅原道真、高龗神和伊邪那美命”(胜谷神社)[18][19]。
Remove ads
境内
根据《神社名鉴》和《山口县神社志》记载,神社境内面积达4799坪(约15864.46平方米)[1][20],《全国神社名鉴》称是4800坪(约15867.77平方米)[21],《式内社调查报告》则引述《神社明细书》指是18929坪7合2勺(约62577.59平方米),其中约11000坪(约36363.64平方米)的地上权属下关市,受到下关市公园条例的规管,本殿周围的树林则达4000平方米左右[5]。根据《山口县神社志》记载,神社境外住宅占地约337.9坪(约1117.02平方米),山林则是14578.89坪(约48194.68平方米)[20]。
根据《神社名鉴》记载,本殿占地54坪(约178.51平方米)[1],《山口县神社志》指是54.6坪(约180.5平方米)[20],《全国神社名鉴》则称是55坪(约181.82平方米)[21],建筑面积达63坪4合(约209.59平方米),由大内弘世建于应安3年,为长约22.8米,宽约4.6米的九间社流造建筑,由五座各为一间社流造的社殿组成,正面为千鸟破风,形似春日造,桧皮葺屋顶。本殿正面柱间是十三间,侧面则是两间半,内有玉殿各五座,推测与本殿于同时建成,为入母屋造妻入建筑,桧皮葺屋顶。内阵三面墙均有彩绘,中间的一面墙是花鸟画,左面墙壁是神像,右面墙壁在明治维新前为本地佛,各社殿之间的板户也有四季的花鸟画,神社称出自于雪舟的手笔。本殿在1908年12月至翌年11月曾经进行大规模修理,拆除了原本设于正面和东西两边的屋檐。1976年8月,将神明转移至拜殿,翌年9月完成重铺本殿屋顶工程,并且在9月27日迁宫[22][23][5]。
拜殿占地10坪(约33.06平方米)[21][20],建筑面积是10坪3合3勺(约34.15平方米),由毛利元就建于天文8年(1539年),为长6.9米,宽4.9米的切妻造妻入建筑,柱间是正面一间,侧面三间,桧皮葺屋顶,正面悬挂着写有“住吉荒魂本宫”的匾额,出自有栖川宫帜仁亲王手笔[5][7]。本殿和拜殿之间建有唐门和透塀,唐门建于1901年,为建筑面积达2坪6合(约8.6平方米)的桧皮葺建筑,长267尺5寸(约81.06米),高5尺5寸6分(约1.68米)的透塀则建于1909年,走廊建筑面积达5坪6合8才(约18.54平方米),为切妻造铜版屋顶建筑,唐门、透塀和走廊均在1977年重铺屋顶[5][24]。
拜殿以南建有楼门,建筑面积达12坪2合2勺(约40.4平方米),建于1901年5月,为入母屋造桧皮葺建筑,1976年重铺屋顶,原本的楼门由大内弘世建于永和4年,但是在明治3年被拆毁[5][25]。回廊建筑面积达51坪7合8勺(约171.17平方米),为切妻造瓦顶建筑,根据《一宫住吉本纪》记载建于天文8年。神馔所和祈祷殿均是入母屋造建筑,改建自1930年,铜板屋顶,建筑面积是16坪5合(约54.55平方米)。祭器库建筑面积达9坪1合7勺9.17坪(约30.31平方米),为寄栋造瓦顶建筑。参集所建筑面积达21坪9合(约72.4平方米),为方形造瓦顶建筑。手水舍建筑面积达1坪9合4勺(约6.41平方米),为切妻造建筑,铜板屋顶。社务所建筑面积达57坪2合5勺(约189.26平方米),建于1924年8月,为入母屋造箕甲瓦顶建筑。钟楼建筑面积达1坪2合5勺(约4.13平方米),建于1950年7月。宝物馆建筑面积达13坪(约42.98平方米),建于1952年[5]。
境内也有12座鸟居,其中正面鸟居天保2年(1831年)正月,高1丈7尺2寸(约5.21米),西面鸟居则建于1931年8月,高1丈3尺5寸(约4.09米),另有14座石灯笼和一座混凝土制反桥。另外,社丛在山口县指定文化财的指定范围达9000平方米,以阔叶树为主,种类达80种左右,涵盖山口县内大部分植物,形态为原始森林,与附近以赤松为优势种的天然林截然不同,以长尾尖叶槠为主,乔木有樟树、红楠、锐叶新木姜子和奥氏虎皮楠,小乔木以笔罗子最多,同时也是此物种在山口县内唯一的栖息地,也有小果山龙眼和乌心石等在山口县内其他地方较为罕见的树木。此外,低处以山姜为主,也有二回边缘鳞盖蕨、日本粗叶木和九节龙等植物,巨树则有长尾尖叶槠、冬青和奥氏虎皮楠,属于典型的照叶林[5][26]。
Remove ads
祭事
1月 | 岁旦祭(1月1日) 元始祭(1月3日) 追傩祭(1月7日) 大粥小粥祭(1月15日) 步射祭(1月16日) 和布刈祭(正月初一) |
5月 | 御田植祭(5月第三个星期日) | 9月 | 秋季大祭前夜祭(9月22日) 秋季大祭神幸式(9月23日) 秋季皇灵殿遥拜式(9月23日) |
2月 | 纪元祭(2月11日) 祈年祭(2月17日) |
6月 | 大祓式(夏越 穿过茅圈,6月30日) | 10月 | 神尝祭当日祭(10月17日) |
3月 | “春季”皇灵殿遥拜式(春分之日) | 7月 | 种植完成奉告祭(7月上旬) 虫除祭(土用丑日) |
11月 | 明治祭(11月3日) 献茶祭(11月3日) 七五三诣(11月15日) 新尝祭(11月23日) |
4月 | 神武天皇陵遥拜式(4月3日) 昭和祭(4月29日) |
8月 | 风镇祭(盆踊,8月25日) | 12月 | 河渡祭(12月1日) 御斋祭(12月8日至12月14日) 例祭(12月15日) 天长祭(12月23日) |
和布刈祭源于神功皇后让践立在元旦清晨时前往坛之浦采集裙带菜,然后供奉予住吉大神,从而祈求人们能够幸福而来。以前,一行人会点燃火炬前往坛之浦,由于与队伍相遇被视为禁忌,因此沿路一带的民居会把灯灭掉,也不会发出声响,一直留在家中以免遇上队伍。就算是现在也不对外公开,一行人在采集完成后返回神社,并且将裙带茶供奉于神前。上午6时举行和布刈祭后,将裙带菜分发给信众,据说在进食后会恢复活力[28][29]。
大粥小粥祭源于古时用于预测吉凶的粥占,粥本身也有辟邪作用。首先,将大豆和小豆与糯稻混合,煮成大粥和小粥,再将其放在中央,并且在旁边以三叶形态配上条状麻糬,然后摆放在铺有交让木叶子的土师质土器上。御田植祭源于神功皇后开垦神田,并且让践立举行田植神事而来。其后,由践立的后裔山田大宫司家以及社家负责,曾经一度暂停举行,直至1934年才重新举办,1953年开始作为下关市农业祭的一部分而举行。这项祭事由50名早乙女以及八乙女负责,人选则来自氏子地区内的胜山中学校,这项祭事后来传至住吉大社,即获指定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的住吉的御田植[28][29]。
虫除祭以前又称为实盛祭,为旨在驱除农业害虫的神事,先让刍灵拿着包有农业害虫的草叶,然后巡回区内,最后将刍灵扔进大海。刍灵本身又称为实盛,源于斋藤实盛,他由于被稻草绊倒而遭到杀害,因此其怨灵化身为稻虫而来。原本刍灵是按年制成,不过由于已经没有人懂得如何制作刍灵,因此现在不再将刍灵扔进大海[28][29]。
河渡祭源于永禄年间(1558年至1570年)与尼子氏于石见国江之川对峙时,毛利元就向神社祈求战胜后,派发神酒、田作和饼粥予士兵,在士气高昂的情况下渡河,并且取得胜利而来。御斋祭源于神功皇后亲自向住吉大神感谢其神恩而来,祭事期间神社会以注连縄包围境内,禁止信众前来参拜,神职也不得离开神社,在进行禊后更换或制作各种神宝和物品。然后,在15日凌晨两点于本殿神座举行仪式直至清晨,全程不对外公开[28][29]。
Remove ads
文化财
铜钟是高147厘米,直径78.3厘米的朝鲜钟,开口部分厚度约7.4厘米,为日本最大的朝鲜钟,形态为新罗钟。钟顶是龙头,钟身是莲花纹和流云纹,敲钟位置左右两侧分别各有一对飞天,原本悬挂在钟楼。根据萩藩编撰的《防长风土注进案》引述当地的口述历史记载,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曾经征用此钟,但是在钟居峠便搬不动,最终将其归还予神社[30][31][32]。
住吉社法乐百首和歌短册是宗祇为了感谢神明保祐其完成了《新撰菟玖波集》的编撰而奉纳至神社的百首歌,他在明应4年12月15日(1495年12月31日)作出呼吁,有份响应的歌人有后土御门院、胜仁亲王、近卫政家、一条冬良、道兴、近卫尚通、尊应、德大寺实淳、中御门宣胤、三条西实隆、冷泉政为、勾当内侍、宋世、姊小路基纲、飞鸟井雅俊、宗祇、肖柏和宗长等30名,在明应5年闰2月12日(1496年3月26日)完成,同年3月23日(5月6日)奉纳。附指定有“三条西实隆笔序文并相良正任、杉武明联署添状”、“新撰菟玖波集作者附”、“宗祇署名短册箱”以及“毛利秀元奉纳莳绘短册箱”[33][34][32]。
金胴牡丹唐草透唐鞍高28.3厘米,长27.6厘米,据说由大内义隆奉纳[35][32]。住吉神社文书由117项文献组成,涵盖9项镰仓时代文献,8项南北朝时代文献、66项室町时代文献以及34项安土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文献,其中最早的文献是宝治元年(1247年)的寄进状,此外尚有大内政弘在文明13年7月20日(1481年8月15日)奉纳的“大内政弘奥书手抄本”七册以及由栎木家在1955年奉纳的“栎木家旧蔵文书”,栎木家在镰仓时代世世代代担任长门国衙的锻冶大工,近世则出仕于长府藩,与住吉神社和忌宫神社关系深厚,此文书涵盖与家职相关的古文书、家法的秘传书和传授的免状等178项文献,其中7项是南北朝时代文献,12项是室町时代,150项则是近世至明治初年[36][5]。
板绘着色系马图是山口县最古老的绘马,长43.5厘米,宽59厘米,材料是日本扁柏,有云溪的署名,推测绘制于16世纪[37]。狩野芳崖笔板绘着色绘马由系马图两幅、武内宿祢投珠图、韩信股潜图、豫让裂衣图和骏牛图各一幅组成,其中豫让裂衣图为社藏,长61厘米,宽92厘米,推测绘画于庆应年间(1865年至1868年),在1885年奉纳至神社。骏牛图长37厘米,宽58厘米,在1864年奉纳至菅原神社,但是寄托于住吉神社[38]。
Remove ads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