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
墨西哥作家、哲学家(188?—195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卡尔德隆(西班牙语:José Vasconcelos Calderón,1882年2月28日—1959年6月30日)[1],是墨西哥作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被称为墨西哥革命的“文化领袖”及墨西哥近代教育的缔造者,也是现代墨西哥发展过程中极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人物之一。生于瓦哈卡州,早年就读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并参与组建了青年文艺协会,以推广文化民族主义,墨西哥革命爆发后加入马德罗起义军,1920年担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校长,翌年出任阿尔瓦罗·奥布雷贡政府的教育部长,负责推动教育改革、在全国普及教育,1924年辞去教育部长职务后曾参选瓦哈卡州长、墨西哥总统但均以落选告终。晚年潜心文学创作,著有自传体小说《克里奥尔人尤利西斯》等。在哲学领域,其思想具有文化民族主义色彩,其主要哲学理论“宇宙种族”肯定族群融合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现代墨西哥国族认同的形成。
Remove ads
早年生涯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于1882年2月27日生于墨西哥瓦哈卡,是海关官员伊格纳西奥·巴斯孔塞洛斯·巴雷拉(Ignacio Vasconcelos Varela)与卡门·卡尔德隆·孔德(Carmen Calderón Conde)之子[2]。在3岁时,全家迁往美墨边界的萨萨贝,1887年,又随家庭移居到科阿韦拉州临近美国的皮埃德拉斯内格拉斯,并在一年后开始在对岸美国伊格尔帕斯的学校就读,同时学习西班牙文和英文[3],在校期间,他和其他墨西哥人时常受到盎格鲁-萨克逊人同学的歧视,因此与盎格鲁-萨克逊人争论不断,而在美国就读的经历也成为他日后主张“宇宙种族”思想的先兆[4]:464[5]:321。
由于父亲频繁更换工作,巴斯孔塞洛斯童年一直四处漂泊,曾在托卢卡、墨西哥城及坎佩切等地居住就学,最终定居坎佩切,在坎佩切期间,他阅读了一些法国文学作品,随即又回到墨西哥城就读全国顶尖的国立预科学校,在预科学校学习期间,他经历了母亲的逝世,后升入国立法学院(今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法学院)就读,1905年,他以论文《法律的动态理论》(Teoría dinámica del derecho)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升入同校研究所就读,在赫苏斯·乌里亚特的介绍下进入法院兼职[2],还参加了由多米尼加人佩德罗·恩里克斯·乌雷尼亚主办的青年文艺协会,阅读了乌拉圭作家何塞·恩里克·罗多的《爱丽儿》,思想转向民族主义[6][7]:132-133。1909年,他与阿方索·雷耶斯、安东尼奥·卡索、马丁·路易斯·古斯曼、迭戈·里维拉等人创建了墨西哥青年文艺协会,旨在推广文化民族主义,反对波菲里奥·迪亚斯的实证主义,以构建一个新的墨西哥社会、文化体系[7]:133[8]。
从墨西哥国立法学院毕业后,巴斯孔塞洛斯来到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华纳、约翰和高尔斯顿(Warner, John, and Galston)律师事务所任职[7]:133,与此同时,他结识了政治家弗朗西斯科·马德罗,并加入了马德罗创建的反对连选连任俱乐部,成为该党报刊《反对连选连任主义者》(El Antireeleccionista)的主编之一,旨在反对迪亚斯的独裁统治,该刊物引起了迪亚斯的注意[2][9],并于1909年9月30日遭到政府取缔,巴斯孔塞洛斯与同侪费利克斯·帕拉维契尼也为此被迫躲藏了一阵子[10]。
1910年,在纪念墨西哥独立斗争一百周年的活动期间,青年协会在国立法学院大会堂举办了一系列讲座,9月12日举行闭幕讲座,由身为协会主席的巴斯孔塞洛斯主讲。他的演讲主题是“加比诺·巴雷达先生与当代思想”(Don Gabino Barreda y las ideas contemporáneas),带有辩证的意味,他肯定了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思想对墨西哥旧教育体系的贡献,但也批判了这种实证主义所主张的决定论和机械论,以及以加比诺·巴雷达为代表的“科学派”团体之意识形态对墨西哥社会进步的阻碍[7]:136-137[11],此演讲的内容得罪了迪亚斯,巴斯孔塞洛斯随即遭到当局通缉,被迫前往美国纽约,三个月后才返国建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与此同时,试图透过选举击败迪亚斯的马德罗亦一度在圣路易斯波托西被当局监禁,其父亲将其保释后,便偷渡到美国德州的圣安东尼奥,提出了“圣路易斯波托西计划”以推翻迪亚斯政权[12]:32-33。作为对马德罗的报复,墨西哥当局迫使巴斯孔塞洛斯关闭了律师事务所,他再度被迫流亡至美国,并充当马德罗与华府的牵线人[2][12]:33。
Remove ads
墨西哥革命期间

1910年11月,潘乔·比利亚、埃米利亚诺·萨帕塔等人发动战争推翻了迪亚斯政权,迫使迪亚斯流亡法国,马德罗也随即在革命派迎接下回国出任总统,马德罗创建的反对连选连任俱乐部随即改组为进步立宪党,而巴斯孔塞洛斯也得以返回墨西哥城,出任该党的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2]:33,巴斯孔塞洛斯还与墨西哥青年文艺协会的一些成员倡导建立了墨西哥人民大学,这个教育机构旨在透过传授技术性、实务性和即时实用性的课程及人文主义课程,发展成人教育,该校的设立也为其日后担任教育部长时大力发展各项教育专案的行动奠定了基础[2][13]。
马德罗就任总统后并未兑现对萨帕塔等农民起义军的承诺,拒绝给予农民土地,引发了后者的不满,马德罗与萨帕塔的支持者也因此爆发战争,军人维多利亚诺·韦尔塔便利用两派人马的矛盾发动政变,推翻了马德罗,自任总统[14],巴斯孔塞洛斯则被迫流亡欧洲,1913年3月,马德罗的亲信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任命巴斯孔塞洛斯为机要特务,1914年7月,卡兰萨击败韦尔塔,取得政权,并任命巴斯孔塞洛斯为国立预科学校校长,但他很快便在阿瓜斯卡连特斯会议上因与卡兰萨意见不合而宣布辞职,随即遭到监禁,但他随即脱逃并投靠了阿瓜斯卡连特斯会议推举的总统欧拉利奥·古铁雷斯[7]:133[12]:33-34,并被古铁雷斯任命为教育部长,但古铁雷斯与卡兰萨、萨帕塔、比利亚等革命派领袖关系欠佳,加上势力不敌后者,1915年1月16日,比利亚、萨帕塔的部队攻占了墨西哥城,古铁雷斯、巴斯孔塞洛斯等人则被迫逃离首都,迁都圣路易斯波托西,巴斯孔塞洛斯随即于当年3月从阿罗约博士市营地前往美国国务院,向美国政府提交国书,并提交了一份关于古铁雷斯撤出墨西哥城并在新莱昂州建立政府的事件的回顾档案,试图争取美国政府的外交承认[15][16]。
1915年4月,另一位军事领袖阿尔瓦罗·奥夫雷贡在塞拉亚战役击败了潘乔·比利亚,巴斯孔塞洛斯被迫流亡国外,而美国政府则于当年10月承认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的政府为墨西哥的合法政府,巴斯孔塞洛斯随即淡出公共事务,潜心创作[9],1916年,他得到了南美洲一家国际学校的聘书,前往南美洲任职[12]:34,在秘鲁待了6个月,结识了里卡多·帕尔马、曼努埃尔·冈萨雷斯·普拉达、阿夫拉姆·巴尔德洛马等知名作家[17],巴斯孔塞洛斯在离开秘鲁后仍然对秘鲁对他的接纳表示感谢,并曾以散文记叙在秘鲁的这段经历[18]。离开秘鲁后,巴斯孔塞洛斯再度来到美国,先后居住在纽约、加州,担任过律师,直到卡兰萨于1920年在奥夫雷贡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中被暗杀身亡,他才决定返回墨西哥[12]:34[19]:58。
Remove ads
后革命时代

1920年5月,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遇刺身亡,阿道弗·德拉韦尔塔成为临时总统,巴斯孔塞洛斯随即返回墨西哥,随后被韦尔塔任命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校长,在就职仪式上,他发表演讲指出墨西哥的大学已经腐朽扭曲,并主张该大学为民而生[20]:61-62。受罗多的爱丽儿主义的影响,他重新设计了这所大学的校徽,其中心绘有一幅拉丁美洲地图,两边分别有一只墨西哥雄鹰和象征南美洲的安第斯神鹫护卫,校徽中写有格言“为了我的种族,文化将发扬光大”(Por mi raza hablará el espíritu),背景亦添加了墨西哥中部的火山山脉和仙人掌,这个徽章寓意着拉丁美洲的一体化,巴斯孔塞洛斯也借由这个新校徽试图将自由的新思潮及团结国民的思想引入校园[7]:134。
1920年9月,工党领袖阿尔瓦罗·奥夫雷贡在当年的总统大选中胜出,接替阿道弗·德拉韦尔塔出任总统[21]:471,奥夫雷贡上任后亟需重建在10年内战中被蹂躏的墨西哥,便决定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修法重建了卡兰萨在任期间被废除的墨西哥公共教育部,以扭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天主教会垄断乡村教育的局面,巴斯孔塞洛斯也在墨西哥国内四处奔走,以寻求民众对该国教育改革的支持,1921年10月12日,奥夫雷贡任命他为公共教育部长[5]:323[12]:34。
巴斯孔塞洛斯上任后,便对墨西哥的教育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7]:134-135,试图建造公立的农村学校及乡村师范学校、聘请合格的乡村教师、在全国普及乡村教育,开设聚焦于乡村生活的课程,以教化农村居民,使他们在文化上融入墨西哥主流社会[5]:324[22]:346-347。巴斯孔塞洛斯还向乡村派出了由社工、医护人员、教师等组成的文化讲习团,他们在各村镇流动工作,负责培训教师、帮助村民识字,亦对乡村的经济发展提出指导意见[23]。由于中央政府资金有限,加上师资欠缺,天主教会建立的学校在部分乡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为了让不谙西班牙语的墨西哥原住民融入国家,巴斯孔塞洛斯转而鼓励教会学校为原住民提供双语教育机会,参与政府主持的扫盲运动[12]:36。巴斯孔塞洛斯还为扩大后的公立学校系统印制了大量教材,但当时的知识界对于如何评介墨西哥革命未能达成共识,因此,迪亚斯政权时期由教育部长谢拉主持编写的早期历史教材仍被广泛沿用[24]。公共教育部还组建了图书馆组,负责在全国发展民众图书馆[25]。与此同时,巴斯孔塞洛斯也委托了艺术家在公共建筑的墙壁上创作壁画,发起了墨西哥壁画运动,迭戈·里韦拉,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与大卫·阿尔法罗·西奎罗斯等知名画家都参与了此次艺术运动,他们展现了该国的民族服饰及手工艺品等,试图提升墨西哥人的国族认同[26]。
Remove ads
1924年,普卢塔科·埃利亚斯·卡列斯就任总统,巴斯孔塞洛斯因与其意见不合而于6月30日离职。美国学者约翰·哈多克斯认为他的辞职标志着墨西哥革命的转折,考迪罗对政权的掌控和文化民族主义者的边缘化[27],随即作为独立候选人参加了家乡瓦哈卡州的州长选举[28]:30。当年,瓦哈卡州长曼努埃尔·加西亚·维希尔参加了由前总统阿道弗·德拉韦尔塔发动的叛乱,但迅速遭到卡列斯、奥夫雷贡的镇压,维希尔被处决,伊萨克·M·伊瓦拉将军被当局任命为临时州长,负责改组该州的行政部门,消弭维希尔的影响力,亦改变了该州的政治生态环境[28]:19-21。在州长选举中,他未能击败受到当局支持的对手奥诺弗雷·希门尼斯(Onofre Jiménez),最终败选[28]:40-41。巴斯孔塞洛斯也被迫流亡到西班牙,并于1925年在巴塞罗那发表了哲学作品《宇宙种族》[29]。第二年又前往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至1928年,随即返回墨西哥[30]。
1928年7月1日,由于卡列斯修改宪法,奥夫雷贡得以再度参加当年的墨西哥总统大选,并以100%的得票率胜出[21]:472,但未及就任便于7月17日遇刺身亡。埃米利奥·波特斯·希尔出任总统,但实权仍然掌控在卡列斯手上,卡列斯还组建了革命制度党,吸收了墨西哥全国大部分的地方考迪罗,该党也因此成为墨西哥最大的政党[19]:58-60。当局也于1929年重新举行总统大选,巴斯孔塞洛斯作为进步宪政党的候选人参加了是次总统大选,并为此积极竞选动员了全国民众,亦承诺当选后赋予女性选举权,最终不敌革命制度党的帕斯夸尔·奥尔蒂斯·鲁维奥,败选后的巴斯孔塞洛斯拒绝承认选举结果,指控革命制度党操纵选举,并呼吁支持者发动全国性起义,但从未实现,失望的巴斯孔塞洛斯随即前往美国,而奥尔蒂斯·鲁维奥的胜选,也标志着革命制度党71年执政的开始[31][32]。
Remove ads
再度来到美国后,巴斯孔塞洛斯在墨侨聚居的多个城市呼吁武装斗争,推翻墨西哥执政的革命制度党,亦向报社投稿,然而,他的行为不仅没有激励墨西哥的追随者,反而引起了墨西哥外交部和美国政府的关切。1930年3月初,哥伦比亚《时代报》社长爱德华多·桑托斯邀请巴斯孔塞洛斯前往哥国演讲,他也萌生了在中南美洲进行一次巡回演讲的想法,以为他的新书出版事业筹集资金[33]:29,3月24日,巴斯孔塞洛斯搭乘“巴拿马号”离开美国,来到巴拿马,该国教育部长及他的支持者欢迎了他的到来,在巴国,他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同时谴责卡列斯,亦哀叹墨西哥执政府破坏教育成果的现实[34]。随后,他又前往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大学巡回演讲,讲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及作为流亡“民选总统”的不幸境遇,又离开厄瓜多尔前往古巴与妻儿相聚,同时在当地的大学授课、写作,当年,他还在洪都拉斯、萨尔瓦多进行了演讲,直到当年12月25日返回纽约[33]:29-30。翌年,他前往法国、西班牙[9]。
出于对西班牙发展前景的失望,巴斯孔塞洛斯决定前往阿根廷,在阿根廷友人阿尔弗雷多·帕拉西奥斯的邀请及国立拉普拉塔大学的支持下,他于1933年9月乘船前往阿根廷,直到1935年1月离开。在拉普拉塔大学,他与西盖罗斯就墨西哥政权的本质进行了争论,而他的声望也因此大跌,在文艺界,他的傲慢及偏激的思想也招致了里卡多·罗哈斯、维多利亚·奥坎波等人的排斥。尽管如此,拉普拉塔大学的校长里卡多·里韦内还是为他提供了教授伊比利亚-美洲社会学课程的机会,巴斯孔塞洛斯自己也时常向《批判报》投稿以维持生计,而画家贝尼托·金克拉·马丁、探戈舞曲作家桑托斯·迪塞波洛则与他交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巴斯孔塞洛斯还找到了自己的思想同道,思想日趋倾向沙文主义、反犹太主义及纳粹主义[33]:32-40。
在流亡国外期间,巴斯孔塞洛斯所有试图影响墨西哥政坛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随着时间的流逝,其部分支持者(反连任主义者)则与当局和解,重返政坛,但巴斯孔塞洛斯却指责他们向卡列斯主义者投降,背叛了1929年11月选举的精神。反连任主义者则对巴斯孔塞洛斯的批评感到不满,宣布与其决裂[33]:31。1935年再度赴美后,巴斯孔塞洛斯却选择了与卡列斯和解,当时的卡列斯正因与拉萨罗·卡德纳斯意见不合被迫流亡美国。与此同时,巴斯孔塞洛斯也发表了自传体小说《克里奥尔人尤利西斯》、哲学研究书籍《美学》、《哲学思想史》等[33]:40-41。
Remove ads

1938年,拉萨罗·卡德纳斯表示不反对巴斯孔塞洛斯返回墨西哥,同时,美国政府也拒绝为他的签证延期[30],他只好从美国亚利桑那州诺加利斯驾车越境回到墨西哥城,隐居在特拉科帕克,随后,他成为亲法西斯主义的杂志《大陆杂志》(Revista continental)的编者,同时完成了他的《哲学手册》(Manual de filosofía)。1941年,他被当局任命为墨西哥国家图书馆馆长,在此期间,他还参与创建了文化组织墨西哥国立学院,并成为后者的创始成员之一。1947年,他还获得了母校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33]:41[35]。
晚年的巴斯孔塞洛斯将重心放在写作上,鲜少参与政治活动。1958年,他当选为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1959年6月30日,巴斯孔塞洛斯在墨西哥城家中因病逝世,起初葬于花园公墓,1985年,他的遗体被移至墨西哥城都主教座堂[9][36]。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1906年,巴斯孔塞洛斯在特拉斯卡拉与原籍瓦哈卡州的塞拉菲娜·米兰达(Serafina Miranda)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分别是何塞·伊格纳西奥及卡门[37]。但巴斯孔塞洛斯也与多位情妇保持关系,其中包括演员贝尔塔·辛格曼、作家安东尼埃塔·里瓦斯·梅尔卡多及埃莱娜·阿里斯门迪·梅希亚[38]:4,其中阿里斯门迪对巴斯孔塞洛斯影响最大,并被他描述为一位“完美的情人”[39]:172。1942年,米兰达逝世后,巴斯孔塞洛斯又与钢琴家埃斯佩兰萨·克鲁斯(Esperanza Cruz)结婚,两人生下了幼子埃克托尔·巴斯孔塞洛斯[40],埃克托曾在墨西哥外交部门担任多个要职,现担任墨西哥驻联合国常任代表[41]。
Remove ads
思想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早期思想受到乌拉圭思想家何塞·恩里克·罗多作品《爱丽儿》所阐释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主要哲学理论“宇宙种族”亦具有此类特征。巴斯孔塞洛斯试图借此理论驳斥19世纪流行的实证主义、白人优越主义思想,他认为西班牙殖民统治创造了拉丁美洲的混血族群,并肯定不同族群通婚的意义,认为混血是将全体人类结合为第五个人种——宇宙种族的道德和物质基础,同时有助于四大人种突破固有的生理、心理劣势,而透过混血产生的宇宙种族将主宰世界,此理论曾影响后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透过公共教育体系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以激起近现代墨西哥人的国族认同[42][43]。基于构造现代民族国家的考量,他也主张将非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原住民融入国家发展专案,改变他们特有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组织形式,这也是其在担任教育部长时致力于将公共教育引入农村地区的原因之一[44]。巴斯孔塞洛斯也反对门罗主义,在《玻利瓦尔主义与门罗主义》(Bolivarismo y Monroismo)中,他亦反对将使用葡萄牙语的巴西排除出拉丁美洲,主张拉美各国应该适时接纳巴西,团结一致对抗美国的泛美洲主义,但也对于巴西势力扩张、在外交政策上亲近美国、疏远西语美洲国家感到担忧[45]:468-469。
巴斯孔塞洛斯的另一个思想是美学一元论,又称为形而上唯美主义,该思想深受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神秘主义影响,却又消除了柏格森形而上学论中的二元论倾向,他认为美学阶段是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而人类社会不应该盲目追求工业化,而应该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发展文教事业,实现美学引领的社会[46]:57。其美学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坚持严格的宇宙能量“存在论一元论”以及一种多元的“等级一元论”,而物质、生命和意识被其设想为同一能量的三种不同“反噬”[47]:508。巴斯孔塞洛斯反对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并强调人的想象力及直观力在获取知识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意识有先验理性、强制伦理及审美判断的作用,而审美判断则是判断的最高境界,可应用于物质、感情反应及神秘行动,在《逻辑结构》中,他还提出了理性的、归纳的、伦理的及审美的四种逻辑方法,亦认为审美的逻辑方法才是真正的知识[48]:28-29。在机械论上,他认为能量水准有四种,分别是原子水准、生物水准、人类灵魂水准及神性水准,其中,神性水准亦即具有神性的人,长期维持着孤立状态,依靠自己的存在而生,并与所有创造物相互连结,而其它的事物皆依靠它而存在,是能量水准的最高境界[48]:29-30。
著作
巴斯孔塞洛斯哲学著作颇丰,其早期作品有《毕达哥拉斯:韵律论》、《美学一元论》(El monismo estetico)、《印度斯坦研究》(Estudios indostánicos)等[49],其中《印度斯坦研究》阐述了他对佛教及印度哲学思想的理解,也是西班牙语世界最早介绍佛家思想的著作之一[50],《形而上学论》(Tratado de metafísica)、《伦理学》(Ética)、《美学》(Estética)则体现了巴斯孔塞洛斯的审美哲学思想以及对于知识获得理论的理解[48]:28-30,被视为其美学一元论的三部曲。晚年出版的《逻辑结构》(Lógica orgánica)及《总论》(Todología)则被视为前述三部曲的补充之作[47]:507。在成书于1925年的《宇宙种族》中,巴斯孔塞洛斯还提出了让各种族透过融合成为“宇宙种族”,并借由其统治达到消除各人种劣势特征,迎来更高尚的精神生活境界的目的,该作也是其代表的哲学著作[51]:420。
在文学领域,巴斯孔塞洛斯以小说创作见长,其代表作为自传体小说《克里奥尔人尤利西斯》(Ulises Criollo),其记述了作者从童年到墨西哥革命时期的生涯,1936年,其续篇《风暴》(La Tormenta)出版,其反映作者参与民族主义文化活动的经历,文中也不乏对自己与阿德里亚娜(Adriana,即埃莱娜·阿里斯门迪·梅希亚)罗曼史的描述,用词精湛细腻,评论家恩里克·克劳泽亦认为巴斯孔塞洛斯对这段关系的描述“是墨西哥文学中最著名的‘疯狂爱情’描写”[52][53]:57,在这些自传体小说中,巴斯孔塞洛斯将自己的飘荡、流亡生活比作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并试图借此作品证明自己与祖国墨西哥的政治命运相联系[54]。除此之外,他还著有《墨西哥的知识界》、《墨西哥当代文化运动》、《文学漫笔》、《现代悲剧》等文学评论[55]。
Remove ads
评价与纪念
墨西哥政府大致上肯定巴斯孔塞洛斯为建立现代墨西哥教育体系所做的贡献,他与自己的精神导师罗多一样被尊为“美洲青年良师”[56],该国有以他命名的图书馆、纪念碑、学校和街道。其中包括以他命名的公共图书馆巴斯孔塞洛斯图书馆以及其家乡瓦哈卡的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大学[57][58]。美国哲学家罗曼内尔(Patrick Romanell)也肯定其哲学贡献,将其与安东尼奥·卡索、萨姆埃尔·拉莫斯并列为20世纪墨西哥最伟大的哲学家[59],另一位美国学者、曾翻译巴斯孔塞洛斯作品的威廉·克劳福特(William Rex Crawford)则称他是墨西哥革命期间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之一[60]:74-75。
但也有学者批评巴斯孔塞洛斯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如美国学者琼·佛朗哥认为其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墨西哥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有助于促进拉丁美洲的一体化,但他也认为这种思想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解决墨西哥乃至的长期发展困境[46]:60。秘鲁思想家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便认为“宇宙种族”理论体现了巴斯孔塞洛斯的救世主心态,导致脱离墨西哥社会的现实及人民群众,最终因遭遇挫折丧失勇气,亦无法实现其主张。中国学者刘承军更指出巴斯孔塞洛斯不能摆脱自己的精神贵族立场,进而导致理想幻灭,悲观失望[46]:60-61。在墨西哥,哲学家卡洛斯·蒙希瓦伊斯虽然肯定巴斯孔塞洛斯担任公共教育部长期间透过教育和对民众的让步,逐步实现大众的文明化,建立国族认同的贡献,但认为其所倡导的文化民族主义,最终变质成为了墨西哥官方所自我标榜的口号及法律规范,或是官方规避社会问题的工具[61]。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