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Estadio José Amalfitani),亦称利涅尔斯堡垒(El Fortín de Liniers)或贝尔斯萨斯菲尔德体育场(Estadio Vélez Sarsfield),是一座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利涅尔斯区的专业足球场,毗邻利涅尔斯火车站(Liniers railway station)[1]。该场馆为阿根廷足球甲级联赛俱乐部贝尔斯萨斯菲尔德体育俱乐部的主场[2],其名称源自曾担任贝尔斯萨斯菲尔德体育俱乐部主席长达30年的何塞·阿马尔菲塔尼(José Amalfitani)[3]。
该体育场最初于1941年至1943年间以木结构临时建造,现今的混凝土主体建筑则于1947年至1951年间落成。[1]为迎接197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场馆于26年后进行全面翻新与扩建工程。目前场馆可容纳49,540名观众,惟与多数阿根廷体育场相同,并未全数设置座席。
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同时作为阿根廷国家橄榄球队(别称“美洲狮”)的国家级主场。尽管该队于全国各地皆有进行测试赛,但其高规格国际赛事(如对战新西兰全黑队)通常择定于此举行。曾参与超级橄榄球联赛的美洲虎队(Jaguares)于2016年至2020年赛季期间,亦以此体育场作为主场馆。
Remove ads
历史

贝尔斯萨斯菲尔德足球队成立初期,主场赛事皆于社区空地上举行,使用可移动式球门。1913年,阿根廷足球协会要求俱乐部迁移至更大型的场地,球队遂转移至胡安·马丁·菲加洛(Juan Martín Figallo)位于罗多街(Rodó)与埃斯卡拉达街(Escalada)的庄园内进行主场赛事,该场地为菲加洛出租予俱乐部使用。
1914年,俱乐部召开大会商议租用更适宜的场地,最终选定位于比亚卢罗区(Villa Luro)火车站后方、科尔蒂纳街(Cortina)与巴卡凯街(Bacacay)之间的土地。然而俱乐部的永久主场直至1922年才得以奠基——当时球队租用洛佩斯·班卡拉里兄弟(López Bancalari Brothers)位于国家卫队街(Guardia Nacional)的土地,并着手兴建主看台。此期间球队仍暂时于比亚卢罗区及其他场地进行赛事,直至1924年体育场正式落成。该场馆配备主看台、更衣室、咖啡厅、员工室及秘书处,并以友谊赛对阵河床作为启用仪式。
1926年至1927年间,俱乐部增建新看台,完成四周看台结构以扩充观众容量。1935年,贝尔斯萨斯菲尔德主场首度启用人工照明设施,于夜间赛事中以4-2击败普拉腾斯,此举亦呼应俱乐部昵称“El Fortín”(意为“小堡垒”),源于1932年记者乌戈·马里尼(Hugo Marini)对比亚卢罗区旧主场的形容。1940年,因租约到期,俱乐部被迫迁离此营运逾二十年的标志性场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Remove ads

贝尔斯萨斯菲尔德体育俱乐部于1940年自阿根廷足球甲级联赛降级后,被迫迁离原租用的比亚卢罗区场地。三年后(1941年),俱乐部取得现址土地所有权,该地原属宜诺斯艾利斯西部铁路公司,为马尔多纳多溪(Maldonado Stream)流经的沼泽区域,施工条件艰困。时任主席何塞·阿马尔菲塔尼(José Amalfitani)主导首期工程,场馆最终于1943年4月11日启用,并沿用比亚卢罗旧场的木制看台。揭幕战以2-2战平河床体育俱乐部,贝尔斯萨斯菲尔德前锋胡安·何塞·费拉罗(Juan José Ferraro)攻入场馆史上首球(其余进球者为代表主队的安赫尔·费尔南德斯与河床的阿道夫·佩德内拉(Adolfo Pedernera)两度破门)。现今主体结构则于1951年4月22日正式落成。
为表彰阿马尔菲塔尼的贡献,体育场于1968年12月7日更名为现称。隔年(1969年),场馆加装西门子公司现代化照明系统,并完成首个上层看台区段。
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为南美洲最早引入夜间照明系统的足球场之一。其照明技术灵感源自时任俱乐部执行委员劳尔·德奥诺弗里奥(其子罗道夫·德奥诺弗里奥后曾任河床体育俱乐部主席)参观美国棒球场后的构想。尽管最初计划采用美式球场规格,最终仍与德商西门子签订技术合作协议[4][5] 。该系统于1969年与巴西桑托斯足球俱乐部的友谊赛中首度启用[6][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