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才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华裔政治人物(1905—198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才
Remove ads

所罗门·何才爵士,TC英语Trinity CrossGCMGGCVOOBE[?](英语:Sir Solomon Hochoy,1905年4月20日—1983年11月15日),通称何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公务员政治家,1960年出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独立前最后一任总督,并于1962年成为独立后首任总督,至1972年卸任。他是历史上首位获英国委任为总督的华人加勒比人,也是英国各直辖殖民地中首位非白人总督。

事实速览 所罗门·何才Solomon Hochoy 爵士阁下, 第一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督(英语:List of heads of state of Trinidad and Tobago)(独立后) ...

何才于1905年生于牙买加殖民地英语Colony of Jamaica(今牙买加),幼年时即随家人移居特立尼达的布兰奇斯尤斯英语Blanchisseuse;1928年进入特立尼达政府的公务员体系,在成为总督前历任劳工事务专员、副辅政司和辅政司(后更名为布政司)等职。在总督任内,何才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埃里克·威廉斯英语Eric Williams紧密合作,并积极支持推动公务员本地化。在任后期,他见证当地黑人权力运动的崛起,并因应国内骚乱两度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此外,何才曾于1966年接待访问特立尼达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伉俪。卸任后的何才返回布兰奇斯尤斯,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后于1983年逝世。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

所罗门·何才于1905年4月20日生于牙买加殖民地英语Colony of Jamaica(今牙买加),父母皆为出身平民的客家人,原籍广东省宝安县[1][2]。两岁时,何才随家人移居至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殖民地特立尼达岛上的沿海小镇布兰奇斯尤斯英语Blanchisseuse;1917年至1922年间,他入读位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府西班牙港天主教学校圣玛丽学院英语Saint Mary's College, Trinidad and Tobago[1][2][3]

职业生涯

公务员

1928年,何才进入特立尼达政府的公务员体系,最初在海岸船务处(Coastal Steamers Department)担任初级理货员(junior tally clerk),看管港口的政府仓库,后于1931年转任港口及海事处(Port and Marine Department)职员[2][4][5];1939年,何才成为特立尼达工业顾问署Industrial Adviser's Department)职员,因任内表现杰出,于1943年获国际劳工组织资助,保送往加拿大接受统计和普通劳工管理方面的训练,为期一年[6]

返回特立尼达后,何才屡获提拔,于1944年获擢升为劳工事务主任(Labour Officer)、1946年成为副工业顾问(Deputy Industrial Adviser),1949年转任劳工事务专员(Commissioner of Labour),统管特立尼达地区劳工事务,任内并获英国政府颁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2][3][5];1955年升任副辅政司、1956年升任地位仅次于总督的辅政司(后更名为布政司)一职,是各英国殖民地中首位华人辅政司[2][3][4][5]。在官场外,何才同时也是特立尼达华人协会的会员,并活跃于当地华人的板球俱乐部活动中[5]

担任辅政司(布政司)期间,何才身兼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行政局立法局英语Legislative Council of Trinidad and Tobago官守议员,并在时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督英语List of Governors of Trinidad and Tobago德华·比瑟姆爵士英语Edward Beetham身在外地时署理他的职务[5]。1957年,英国政府颁授何才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同袍勋章,以答谢他多年来对国家的贡献[3]

Remove ads

总督

1960年7月4日,何才以54岁之龄,继比瑟姆后成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督兼总司令,是历来首位获英国委任为总督的华人加勒比人,也是英国各直辖殖民地中首位非白人总督。上任前,他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授圣米迦勒及圣乔治爵级司令勋章,成为爵士[2][3][7]。何才获委任为总督一事,代表英国当时正逐渐放手殖民地事务[1][4]

Thumb
1962年至1976年间使用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督旗

何才出任总督前不久的1958年,特立尼达加入由英属西印度群岛各殖民地新组成的西印度群岛联邦;然而在1962年,牙买加首先经公投决定退出联邦,时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埃里克·威廉斯英语Eric Williams决定跟随,特立尼达遂于同年5月31日退出联邦。此事不仅象征着西印度群岛联邦的崩解,同时亦加快了特立尼达的独立进程[2][8]。1962年8月31日,特立尼达正式宣告独立,惟仍尊英国君主为其国家元首英语List of heads of state of Trinidad and Tobago;时任总督的何才旋即获英国政府委任为独立后首任总督英语List of heads of state of Trinidad and Tobago(英文职衔由“Governor”晋为“Governor-General”)兼总司令,同年获颁圣米迦勒及圣乔治爵级大十字勋章[1][2][7][9]

何才在任总督期间,与威廉斯内阁关系融洽、声望良好,不过由于特立尼达政府的实权大多归于总理,总督仅为英国君主名义上的代表,故何才基本上并不握有实权[10]。尽管如此,在何才的支持下,特立尼达政府方得以成功推动公务员本地化,逐步以当地加勒比人取代来自英国本土的英国人;至于以往政府内往往由英国人担任的高级职位,也开始由当地人接任[4]。此外,何才亦多次代表政府接待到访的外国元首,其中包括时任埃塞俄比亚帝国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和时任赞比亚总统肯尼思·卡翁达等人;伊丽莎白二世伉俪于1966年访问特立尼达时,亦是由何才进行接待,事后他更获伊丽莎白二世亲授皇家维多利亚爵级大十字勋章[3][4]

1967年4月,何才夫妇应中华民国政府邀请出访台湾,4月17日乘国泰航空飞机经东京抵达台北展开为期两星期的访问,时任考试院院长孙科、时任外交部部长魏道明夫妇和时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高信等人皆在机场欢迎[11];访台期间,何才夫妇除了勘查了台湾中、南部各处的经济、军事和教育等设施以外,并特地于4月20日前往参观国立故宫博物院,随后与时任副总统严家淦夫妇、前行政院院长何应钦一级上将夫妇、魏道明夫妇、时任司法行政部(今法务部)部长郑彦棻夫妇、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张宝树夫妇和时任外交部次长杨西昆夫妇及夏功权夫妇等人共同在圆山大饭店庆祝何才的62岁寿辰[11][12]。何才夫妇临走时,魏道明、何应钦、时任侨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何宜武和时任外交部次长桂宗尧等人皆前往机场送行[12]

除英国政府外,何才亦曾获特立尼达政府授勋;1969年,特立尼达政府设立了三一十字勋章英语Trinity Cross,为该国的最高荣誉,专门颁授予对特立尼达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何才成为首批三一十字勋章得主[1][2][13][14]

何才在任总督后期,见证了黑人权力运动的兴起。特立尼达当地的黑人权力运动最先由西印度群岛大学特立尼达校区学生会于1968年发起,后与工会组成联合阵线,经常组织示威游行,促请政府改善基层民生、保障有色人种权益,声势日益浩大[8]。1970年4月6日,特立尼达警方在一次黑人权力运动游行中驱散示威者时,造成一名示威者死亡;此一事件随即导致糖业工人于4月13日发动罢工,并酝酿组织全国大罢工。在威廉斯的要求下,何才于4月21日颁布紧急命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期间内有15名黑人权力运动领袖被政府拘留;紧急命令颁布后,一部分支持黑人权力运动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防军军人发动“黑人权力革命英语Black Power Revolution”,一度占领国防军军营,不过最终于4月25日投降;之后在何才的支持下,威廉斯对内阁进行改组,同时免去部分参议员英语Senate (Trinidad and Tobago)的职务,方令事件得以平息[8]。在大约一年多后的1971年10月19日晚,何才第二度颁布紧急状态令,后在10月21日拘留10名工运领袖,当中部分人士曾参与1970年4月的“黑人力量”运动示威。不过这次情况比上一次缓和得多,政府方面表示紧急状态令仅为配合国防和警方行动而发出,何才未有发出宵禁令,亦没有限制任何室内集会[15]

Remove ads

晚年

何才于1972年9月15日以67岁之龄卸任总督,结束纵横官场数十年的职业生涯[2][7];卸任时,特立尼达政府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10]埃利斯·克拉克爵士随后接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独立后的第二任总督,惟特立尼达于何才卸任四年后的1976年改制为共和国,不再尊英国君主为其国家元首,总督一职遂走入历史[16]

卸任后的何才返回幼年居住地布兰奇斯尤斯,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1983年11月15日,何才逝世于布兰奇斯尤斯,终年78岁,身后葬于西班牙港皇家动植物公园英语Royal Botanic Gardens, Trinidad[2][13]

家庭及个人生活

何才生前为皇家英联邦学会英语Royal Commonwealth Society会员,兴趣是钓鱼[3]

何才于1935年2月3日与特立尼达女子黛玛·哈金斯(Thelma Huggins,1910年9月17日-2010年4月16日)结缡[3][4][17];何才夫人亦为华人,其父名为彼得·哈金斯(Peter Huggins),经营干货生意[18]

何才夫人以热心于社会运动一事著称。早在1930年代时,她便已加入当地的华人协会,为特立尼达华人争取福利[19];何才出任总督以后,何才夫人并特别致力于为弱势族群(尤其是身心障碍儿童)筹款,以协助改善他们的生活[4]。1961年3月20日,何才夫人成立特立尼达首家何才爵士夫人之家Lady Hochoy Home),专门照顾有需要的身心障碍儿童;何才爵士夫人之家后来持续发展,向有需要的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接济、教育和职业训练等服务[18][20]。由于在协助弱势族群方面的贡献获得多方面肯定,何才夫人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内被尊称为“爵士夫人”(The Lady)。除了曾经获得教宗保禄六世的表扬外,特立尼达政府亦曾建议颁授何才夫人三一十字勋章,不过她以自己的贡献微不足道为理由婉拒了提名,一时传为佳话[18]

何才夫妇同为天主教徒,两人育有一名养女乔伊斯·奇纳辛(Joyce Chinasing[18]。何才逝世后,何才夫人坚持独自生活,一直到1998年才让奇纳辛把她接回照顾[18]。何才夫人在2000年渡过其90岁寿辰时,当地教会特地举行感恩弥撒庆祝;晚年的何才夫人身体虽然大不如前,但仍在2008年庆祝了她的98岁寿辰,2009年又庆祝了她的99岁寿辰[18][20]。2010年4月16日,何才夫人逝世,终年99岁,身后与何才同葬于皇家动植物公园[21][22][23];皇家动植物公园的墓地本来早已额满,不过园方早先特意预留园内唯一一处空置墓地,让她得以与亡夫合葬[24]

Remove ads

影响

事实速览 附录:主要经历 ...

特立尼达岛上的何才爵士高速公路英语Sir Solomon Hochoy Highway,以及橄榄球奖项何才爵士奖Sir Solomon Hochoy trophy)皆以何才之名命名[2][25]

2012年,何才获选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国家象征”(National Icons of Trinidad & Tobago[2][26]

Remove ads

荣誉

何才历年来共获得以下荣誉^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