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致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致和(1967年),生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为台湾当代的文学作家。何致和创作以小说为主,曾翻译《巴别塔之犬》、《人骨拼图》、《白噪音》、《丑男孩》、《时间箭》。其小说曾获联合报文学奖、宝岛小说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

事实速览 何致和, 个人资料 ...

生平

公元1967年,生于台北市万华区。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英文系学士,国立东华大学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艺术硕士(MFA),辅仁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英文汉声出版社副主编,新雨出版社主编,在公元2000年时辞去编辑工作,以翻译英文小说维持生计,现任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担任助理教授。自高中即开启了他的文学生涯,写了首部个人诗集,后来因受到一位同学对他首部诗集的批评,开始写起了小说,但直到2002年才出了第一本书《失去夜的那一夜》。服兵役时在台湾连江县 (中华民国)东引乡服役两年,这两年的经历,使得他写下了个人的第三本创作小说-《外岛书》。[1] 女儿于公元2008年出生后,写作生涯受到了极大的改变,他也曾说过女儿出生后,大部分的时间都要照顾女儿,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创作;甚至曾表示:“有女万事足,写作和女儿,女儿一定排在第一位”[2] 目前主要以翻译工作支持生活,平时会分享生活趣事及女儿的照片,在工作之余才会写作。

Remove ads

写作风格

善用崭新的辞藻营造出具画面感的场景,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而文坛对于他的写作风格则给予“文字节制内敛,擅从平凡的生活取材”的评价。在写作的取材上,何致和很喜欢把故事的背景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做出连结,像是外岛书 (写自己当兵时的故事) 花街树屋(以自己从小在台湾台北市万华区长大的经历和自己从小的玩伴为基础)

作品

  • 《失去夜的那一夜》宝瓶文化出版 2002年
  • 《白色城市的忧郁》宝瓶文化出版2005年
  • 《外岛书》宝瓶文化出版 2008年
  • 《花街树屋》宝瓶文化出版 2013年
  • 《地铁站》木马文化出版 2022年

翻译作品

  • 《酸臭之屋》新雨出版 2001年
  • 人骨拼图 (小说)》皇冠出版社出版 2003年
  • 《时间箭》宝瓶文化出版 2007年
  • 《夜车》宝瓶文化出版 2008年
  • 《白噪音》宝瓶文化出版 2009年
  • 《巴别塔之犬》宝瓶文化出版 2010年
  • 《丑男孩》宝瓶文化出版 2016年

外部链接

何致和谈《花街树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