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侏反鸟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侏反鸟属学名Nanantius)是反鸟亚纲灭绝的一个,生存于早白垩世阿尔布期,距今1.1至1.12亿年)的澳大利亚。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Remove ads

标本及物种

本属唯一有效种是黎明侏反鸟(Nantantius eos),于1986年首次描述。属名意为“矮小的反鸟”,由古希腊文nan-(矮小的)+(en)antos(相反的)组成,种小名eos在古希腊语中意为“黎明”。还提出了第二个种瓦氏侏反鸟(Nanantius valifanovi),但后来被认作矮小戈壁鸟异名[1]。黎明侏反鸟当初仅有一块不完整的细长胫跗骨及一节颈椎被发现,均出土于图勒巴克组英语Toolebuc Formation正模标本中的胫跗骨(QM英语Queensland Museum F12992)发现于昆士兰州博利亚英语Boulia附近的瓦拉站(Warra Station)[2]

1997年,澳洲同一地区卡纳里站(Canary Station)发现的化石被归入侏反鸟属。其中一节颈椎(QM F12991)被归入黎明侏反鸟。还有一块不完整的左胫跗骨(QM F31813)归入侏反鸟,但因解剖特征存在些许差异而未归入黎明种[3]

2009年,邹晶梅撰写的一篇未发表论文称,黎明侏反鸟正模胫跗骨及归入该物种的椎骨业已遗失。就目前情况来看,黎明侏反鸟堪称反鸟亚纲化石最零碎的已命名物种之一[4]

Remove ads

描述

黎明侏反鸟被归入反鸟亚纲,这是一群未能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原始白垩纪鸟类。但如今发现仅凭胫跗骨特征不足以确认某种鸟是否属于反鸟类。例如,更进阶的神翼鸟也有着类似反鸟的胫跗骨[5]。因此,尽管侏反鸟可能属于反鸟亚纲——鸟翼类在早白垩世的优势类群,且胫跗骨与反鸟类的戈壁鸟非常类似,但在发现更具鉴别性的材料(如跗跖骨)之前,仍无法确定其归属。哈特曼等人2019年的研究发现侏反鸟的胫跗骨更像是典型的反鸟类而非扇尾类,并暂时将其恢复为与乌如那鸟葛利普鸟云加鸟近缘的演化支的一部分[6]

黎明侏反鸟属小型物种,体型约有乌鸫大小,看上去可能像一只翅膀有爪、脖子和头部则更类似有羽毛兽脚类恐龙的小型海鸥。推测其栖息于当时伊罗曼加海英语Eromanga Sea特提斯海道的一个浅水亚热带海湾)的海滩上,以海洋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侏反鸟是海鸟的理论,是由另一块归入本属且很可能属于黎明种的胫跗骨QM F16811所支持,该标本是在一件鱼龙类标本的肠道中发现的[7]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