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字与读音
“侬”字的使用由来已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集》中就已经可以看到很多例子,例如江南的《子夜歌》里有“惆怅使侬愁”,“荆、郢、樊、邓之间”的《西曲歌》也有“九里新侬还”。在更早的文献中,“侬”也作“农”,例如《庄子》中有一位人物叫做“石户之农”。唐代注家成玄英称“今江南唤人为农”,证明早期的“侬”/“农”主要在长江以南的方言中出现,唐代方言中仍然保留了这种读音。用“农”、“侬”指代人的起源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同“侬”的本字即“农”,古人可能以“农”借代一般人;潘悟云、陈忠敏认为现代吴、闽语皆不用“农”指代农民,无论“农”还是“侬”都是拟声词,这一词汇应该来自古代百越语,作为百越后裔的现代壮侗语、苗瑶语人称代词也保留了这一特征,例如广西的侬族以“侬”自称。[1][2]
两字在中古汉语的音韵地位均为通摄合口一等冬韵泥母,在南方各地的读音各有不同,一般来讲文读作/noŋ/或者/nuŋ/,白读为/naŋ/。在不少吴语方言中,“侬”字已经发生音变,鼻韵尾脱落,彼此发音相去甚远。[3]
Remove ads
在各方言中的使用
根据曹志耘的调查,用“侬”表示“人”的方言包括吴语瓯江片、婺州片、处衢片大部以及太湖片的昌化、嵊州、新昌,闽语闽东、闽南、莆仙、琼雷方言,以及徽语的淳安、寿昌。[4]:39
吴语的人称代词常常加“侬”,因此古人称吴语区为“三侬之地”,意思是无论“你我他”末尾都带“侬”,例如“我侬”、“尔侬”、“渠侬”分别表示“你我他”。在现代吴语中,人称代词的“侬”缀广泛分布于瓯江片、台州片以外的吴语区,根据明嘉靖《太平县志》的记载温岭县古代也是用“侬”,因此台州片在古代可能也是有“侬”的,许多地方第二人称“尔侬”简化为“侬”。徽语都保留了“侬”,其中严州方言以及徽州方言中的德兴仍保留了“三侬”,并且徽州绩溪方言中的/n̩0/缀可能是一种弱化的“侬”缀。赣语的昌靖片、鹰弋片和怀岳片也是人称代词“侬”缀的连续分布区域。[2]
此外,还有方言使用“我侬”、“尔侬”、“渠侬”表示“我们”、“你们”、“他们”。闽语中这一现象最为普遍,吴语、徽语、赣语、湘语、湘南土话、湖南境内的客家话也有体现,例如徽州黟县方言,但徽州其它地区主要用“我人”、“尔人”、“渠人”。闽语中以闽南片为例,复数人称代词“阮”“恁”“𪜶”实际上是“我侬”、“汝侬”、“伊侬”的合音,这一点在汕头、揭阳、海丰的闽南方言中可以体现,当地虽然有“阮”“恁”但仍保留了“伊侬”。[2]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