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家寨文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侯家寨文化(公元前4200年—前36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得名自1977年发现、1986年发掘的侯家寨遗址,亦称侯家寨二期文化、武庄二期文化。侯家寨一期被认为属于双墩文化,二期文化面貌与一期差异较大,故单列为侯家寨文化。[1][2][3]
分布范围
侯家寨遗址位于淮河中游,在史前时期是黄河流域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交流冲突的地带,与龙虬庄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早期、北阴阳营文化二期均有交集的迹象。在淮河上游,侯家寨文化的遗存有鹿邑武庄遗址二期。在江淮地区,侯家寨文化遗存经肥西古埂后沿巢湖东西两岸的两条路径分布:一条向东南,经含山大城墩后至苏皖江南地区的高淳薛城遗址;另一条向西南,直至大别山山前平原地区的孙家城遗址。[1]
文化特征
侯家寨二期相较于一期,骨器、石器、兽器大量减少,而陶器出土则较为丰富,以红褐色夹砂陶为主。可能说明这一时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1]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