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侯植(506年—563年3月3日),字仁干,一字永显[1][2]建昌郡[1][2],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生平

侯植是前燕散骑常侍侯龛的八世孙,高祖侯恕是北魏北地郡太守,侯恕的子孙因此定居于北地郡三水县(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3],于是成为州郡冠族。侯植的父亲侯欣是泰州刺史、奉义县公[4][5]

侯植少年时洒脱不受约束,有高尚的节操,容貌奇特壮美,武艺无人可比。正光年间,侯植以奉朝请起家官。不久天下大乱,盗贼蜂起。侯植于是散发家财,招募勇士讨伐盗贼,以军功出任统军,升任清河郡太守。后来侯植跟随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等人,经常有战功,出任义州刺史。侯植在义州很有政绩,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百姓拥戴[6][7]

永熙三年(534年),高欢进逼洛阳,侯植跟随魏孝武帝西迁关中。大统元年(535年),侯植加骠骑将军都督,获赐姓侯伏侯氏。侯植跟随宇文泰参与小关之战弘农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2],升任大都督,加左光禄大夫。大统十二年(546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反叛,侯植跟从开府独孤信讨伐宇文仲和并将他俘虏。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肥城县公,食邑一千七百户[8][2]魏前二年(553年)十二月,宇文泰因为侯植功勋卓著,赐侯植姓贺屯氏。魏恭帝元年(554年),侯植跟从于谨平定江陵,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获赐奴婢一百口,另封一个儿子为汧源县伯[7]北周六官建立后,侯植出任司仓下大夫[9][8]

当时皇帝年幼,晋公宇文护执掌政权,侯植堂兄侯龙恩受到宇文护的亲信任用。等到宇文护诛杀赵贵,各位老将多不自安。侯植对侯龙恩说:“如今主上年纪尚轻,国家安慰全靠诸公。唇齿相互依靠,尚且担心不成功,何必因为细小的隔阂而自相残杀!我担心天下人因此崩溃瓦解。堂兄受到重用,怎么可以知道却不说?”侯龙恩没有听从。侯植又乘机对宇文护说:“君臣的分别,情同父子,理应休戚与共,贯彻始终。您因为骨肉之亲,受到社稷的重托,存亡与共,在于今日。希望您诚心对待王室,学习伊尹周公,使国家安如泰山,家族永远保有爵禄。那么普天之下没有不感到幸运的。”宇文护说:“我蒙受太祖宇文泰的厚恩,况且又是他的侄子,发誓将以身报国,兄台您当知道我心。如今您说这话,莫非是说我有异志?”宇文护又听说侯植之前对侯龙恩说的话,于是暗中猜忌侯植。侯植害怕大祸临头,于保定三年岁次癸未正月廿三日(563年3月3日)在家中因担心而发病去世,虚岁五十八,保定四年岁次甲申四月己丑朔廿一日戊申(564年4月27日)葬于豳州三水县棒川之良平原,朝廷追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光杨平三州诸军事、光州刺史、肥城县开国公,谥号斌公[10][11][2][12]

天和七年(572年),宇文护被周武帝诛杀,侯龙恩与弟弟大将军、武平公侯万寿都被定为宇文护的党羽而处死。周武帝审理宇文护的案件,知道侯植忠于朝廷,特别免除侯植子孙的连带罪行,追赠侯植大将军[13],改谥号为[12]。侯植之子侯定远[14]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5][11]

Remove ads

家庭

子女

  • 侯定远,北周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肥城县公[2]
  • 侯定徽[2]
  • 侯定高[2]
  • 侯定国[2]
  • 侯定周[2]
  • 侯定贵[2]

孙子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周书·卷29》,出自令狐德棻周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66》,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