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修昔底德
古希臘歷史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修昔底德(古希腊语:Θουκυδίδης,拉丁语:Thucydides,约前460年—约前400年)亦译作修斯底德、修昔提底斯),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世,该书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战争。
由于修昔底德在史料搜集和因果分析方面态度严谨,他被誉为“科学历史之父”。他同时也是政治现实主义[2]学派的奠基人。该学派认为,无论是个人的政治行为,还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后续发展,最终都由恐惧与自身利益所驱动和塑造。修昔底德因而被视为政治学中现实主义流派的开创者。他主张,通过认识人性,可以解释人类在瘟疫、屠杀等灾难中的行为。
直到今天,修昔底德的著作仍被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军事院校广泛研究。其中,《米洛斯对话》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文本之一;而《伯里克利葬礼演说》(Pericles' Funeral Oration)也在政治理论、历史与古典研究领域被广泛引用[3]。
Remove ads
生平
修昔底德出生于雅典,他的父亲奥洛罗斯在色雷斯拥有金矿。修昔底德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曾师从演说家安提丰、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等人。他的世界观深受雅典“黄金时代”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当时自然科学成就的影响。公元前424年,他作为雅典的将领之一,率领七条战船前往援救雅典在色雷斯的殖民地安菲波利斯,但因该城已被斯巴达人抢先占领而失利,修昔底德因此获罪,被驱逐出雅典。直到二十年后,他才得以重返故乡。数年之后,他在色雷斯遇刺身亡,但亦有人认为他死于雅典。
著作
修昔底德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分八卷:第一卷回顾希腊的远古历史,通常被称为“述古篇”;第二至第四卷记述战争前九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31年起,每卷大致涵盖三年),其中他亲历的安菲波利斯事件记载于第四卷;第五卷叙述战争第十至十六年的情况,包括尼基阿斯和约、米洛斯对话等;第六、第七卷则记述第十六至第十九年的历史,重点是西西里远征;最后一卷记述战争第十九至第二十一年的情况。这种卷次划分多半出自后世编者之手。修昔底德在书中提到,他自战争伊始便立志记录这场希腊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战争。公元前424年被放逐后,他置身于交战双方之外,以更客观的立场观察战争进程。从全书来看,他原本意图写完整个战争的过程,但因其去世,记述至公元前411年戛然而止。书中某些部分仅作过渡或衔接,也显示出尚未最终加工定稿的痕迹。
修昔底德比希罗多德年轻约二十岁,但他的史书与希罗多德相比,已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从严格意义上说,希腊真正的历史学作品始于修昔底德。希罗多德的《历史》仍夹杂着大量传说和故事,而修昔底德自始即有完整的写作计划,并将“历史真实”置于首位。他将国家内部斗争与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力求探寻历史规律,而非像希罗多德那样强调神祇或外在因素的作用。在史实叙述中,修昔底德严格遵循史家直笔的原则,既不轻信传闻,也不因个人好恶而歪曲事实。他极少直接下结论,而是让读者自行从叙述中判断。他既不因被伯里克利放逐而怀恨在心,也不因身为雅典公民而袒护雅典。由于他记述的多为当时亲历或亲闻之事,史料一般无问题。后世学者凡能以其他材料加以印证的部分,都证明其可信,因此这部著作被视为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最早且最详实可靠的一手资料。
在文风上,修昔底德简练直白,部分篇章甚至显得平铺直叙。他避免以故事化的手法描绘史实,而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历史人物的演说,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留存后世,而非为当下博取喝彩。据古希腊作家卢奇安记载,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曾亲手抄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八次。此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罗马史学家萨卢斯提乌斯、塔西佗都从中汲取过养分。[4]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