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假借

六書造字法之一,本無其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賦予新的意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假借
Remove ads

假借是汉字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借用某一个已有的汉字,来记录与其音同或音近的词。一个字用来记录与其音同或音近的词,就称之为假借字;与之相对,一个字用来表示本义或其引申义,就称为本字。例如:“高尚”、“崇尚”中的“”字是本字,“尚且”中的“”字是假借字;“技巧”、“灵巧”、“巧合”中的“”字是本字,“巧克力”中的“”字是假借字。[1][2]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阐发“六书”,假借即为其中之一。不过许慎所说的“假借”的范围更大,包括今人所说的词义引申和广义的假借,这一说法也被部分乾嘉学派学者继承。今人则严格区分这两种现象。[3][4]

广义的假借包括两种情况:被记录的词有通行的本字,即“本有其字”,这种情况称为通假;被记录的词没有通行的本字,“本无其字”,这种情况就是狭义的假借。两种情况之间的界限有时较为模糊。[5][6]本条目主要论述狭义的假借。

以下情况常常用假借字来记录:意义较为抽象,难以直接造字的词,如“”的本义是一条河,借用表示第二人称代词联绵词,如“犹豫”、“望洋”、“从容”;外来语音译词,尤其是人名、地名,如“比丘”、“沙发”、“加拿大”。[7]

Remove ads

字词间的任意性

假借时,借用哪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记录,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同一个词,不同文献可能选择不同的字来记录。例如:第二人称代词,可以借“”或“”;限制性副词,可以借“”或“”;迟疑不决的样子,可以借“犹豫”、“游预”、“犹与”等字;中国古代东海中的岛屿,可以借“琉球”、“流求”、“留仇”、“流虬”等字来记载。[8]

反过来,同一个字,可能在不同文献中记录不同的词。例如“”字,本义为竹筐,在“受益匪浅”中被借用表示否定副词(这个词也假借“”字来记录),在《诗经·匪风》中又被借用表示指示代词(这个词也假借“”字来记录)。[8]

久假不归

假借义长期用某一个字来表示,甚至成为这个字的常用义,这种现象就称为久假不归。在这种情况下,字的本义(含引申义)有可能废弃、消失,也有可能分化出去,另造一字来表示。[9]

更多信息 例字, 假借义 ...

后起本字

一个字本来用假借字表示,后来又为其另造新字。这种后造的本字就称为后起本字。[10]

更多信息 例字, 本义 ...

部分假借字有后起本字,但后起本字鲜有人使用,仍惯用假借字记录。如“”的本义是蓑衣,后来假借表示衰弱,有后起本字“𤸬”,但极少人用。[12]

汉字衍生文字

在受汉字影响的其他语言文字体系中,也存在假借的情况。例如,日本汉字中的诸多人名、地名、外来语词,都用假借字记录,如卑彌呼 Himiko護謨 gomu,这在日语研究中称为“当字”。万叶假名亦可视为系统化的假借字。[13]方块壮字也常用假借,如“𥱹”的本义是竹筒,假借表示磨子。[14]

来源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