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假尿嘧啶核苷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假尿嘧啶核苷
Remove ads

假尿嘧啶核苷(Pseudouridine,简称ΨQ[1])或称5-核糖尿嘧啶(5-ribosyluracil)、假尿苷,是尿苷(U)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有别于尿苷中尿嘧啶碳-氮键(C1-N1)与核糖相连,假尿嘧啶核苷中尿嘧啶和核糖是以碳-碳键(C1-C5)连接,故其结构较有弹性[2],比尿苷多出了一个可形成氢键的位点,且在RNA中产生的重叠效应高于尿苷[3]。假尿嘧啶核苷最早于1951年发现,为细胞RNA中最常见的修饰,在三域生物中皆有,有A、U、CG之外的“第五种核苷”之称[4]

事实速览 假尿嘧啶核苷, 识别 ...

假尿嘧啶核苷是细胞中最常见的RNA修饰,是转录后修饰的机制之一,在转录结束后由假尿苷合成酶(PUS)自尿苷转化而来,此修饰可能影响RNA的结构、功能、位置与半衰期。mRNAtRNArRNAsnRNAsnoRNA中均有发现假尿嘧啶核苷修饰,在tRNA与rRNA中可稳定RNA的结构,与其翻译的功能相关[2][5][6];在snRNA中则可促进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英语pre-mRNA的切割[7];在mRNA中的功能仍不清楚,有研究显示终止密码子中的假尿嘧啶核苷可能会造成翻译连读(translation readthrough)[8]。假尿嘧啶核苷还可能被细胞用作识别自身与外来RNA的机制,即RIG-I蛋白激酶R英语Protein kinase R先天免疫蛋白可识别不含有假尿嘧啶核苷的病毒RNA而启动免疫反应[8]

Thumb
酿酒酵母tRNAAla序列, Ψ即为假尿嘧啶核苷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