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偏沅巡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偏沅巡抚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设置的巡抚。明朝基本上在有战事时设立,负责贵州湖广的军务,清初大体延续该职责。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省后,转变为常驻长沙、管理刑名钱谷的湖南省最高长官,后改名湖南巡抚

明朝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派兵征讨叛乱的播州土司杨应龙,其中一路部队由湖广总兵带领,从偏桥卫出发。按照惯例,原驻武昌(今湖北武汉)的湖广巡抚理应移驻前线监军。考虑到湖广面积广大,武昌与偏桥距离遥远,明廷新设偏沅巡抚,驻于沅州(今湖南芷江),不时往来于平溪卫(今贵州玉屏)、清浪卫(今贵州镇远青溪镇)、镇远卫(今贵州镇远)、偏桥卫之间,负责督察军务、办理粮饷。播州之役结束后裁撤。[1]

天启年间,四川贵州爆发奢安之乱天启二年(1622年),明廷重新设置偏沅巡抚一职,依旧负责监督军务、办理粮饷。其中,天启四年至六年(1624至1626年)间独立设置,仍驻沅州,根据战局情况或移驻偏桥;其余时间则由其他总督兼任。[1]

剿灭奢安之乱后,明朝又面临各地蜂起的民变,乃于崇祯十年(1637年)再次独立设置偏沅巡抚,负责平定湖广的动乱。几任巡抚先后面对矿工起义部队、张献忠部队、李自成部队,驻地也随战况而在桂阳荆州常德辰州(今湖南沅陵)、岳州(今湖南岳阳)、长沙衡州(今湖南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等地辗转。不久后明朝灭亡。[2]

更多信息 姓名, 任职时间 ...
Remove ads

清朝

清军入关后,继续向南方进兵。在进入湖广南部之前,清廷就设置了偏沅巡抚一职。其驻地随清与南明之间的战况,在长沙、衡州、宝庆、武冈、沅州等地来回变动。其权责主要仍系军政事务,尤其是筹办部队粮饷,同时也掌握一定的民事权力,参与重建战后民生秩序。[6]

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清与南明之战线推进至云贵,湖南境内战事基本平息。偏沅巡抚本因军事而设,理应裁撤,但清廷考虑到湖广面积过于广大,有意将湖北、湖南分治,将偏沅巡抚的职责从主管军事转变为主管钱谷、刑名等民事。康熙三年(1664年),清廷令偏沅巡抚管理长沙、宝庆、衡州、永州、常德、辰州、岳州七府和郴州靖州二州,驻地由沅州改至长沙,管理区域与驻地跟湖广右布政使与湖南按察使皆一致。由此,偏沅巡抚成为湖南的省级长官。[7]雍正二年(1724年),改称湖南巡抚[8]

更多信息 姓名, 任职时间 ...
Remove ads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