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伪蕈虫科
鞘翅目的一科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伪蕈虫科(Tetratomidae),又称伪蕈甲科,是鞘翅目拟步总科下的一个小科,虽然没有传统的英文俗名,但近代的学者大多称其为“polypore fungus beetles”,意指其成虫会取食多孔菌科的子实体[1][2]。
Remove ads
系统分类学
本科下有五个亚科:优伪蕈虫亚科(Eustrophinae)、Hallomeninae、斑蕈虫亚科(Penthinae)、Piseninae 和伪蕈虫亚科(Tetratominae)。由13个现生属群并包含约150个现生物种所组成[2][3]。多数伪蕈虫类群曾经被归类为长朽木甲科的成员,而伪蕈虫的系统发育位置相当混乱,近年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则指出本科是一个多系群,而非单系[4][5][6]。
优伪蕈甲亚科(Eustrophinae)有87个现生种,分布在东方区、新北区和热带非洲。
分布
全世界都能发现伪蕈虫科昆虫,然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2]。
生物学
伪蕈虫科的幼虫会取食菌丝,而成虫以伞菌,特别是 多孔菌科的子实体为食[2]。
古昆虫学
目前所知的化石伪蕈虫科相当稀少,中生代的例子包含了在上白垩纪俄罗斯赫塔组发现的 Pseudohallomenus cretaceus (属于Hallomeninae)[7]、下白垩纪法国琥珀中的Synchrotronia idinineteena (属于优伪蕈虫亚科) [8]、上白垩纪缅甸琥珀的始祖白垩新伪蕈甲和白垩奇异伪蕈甲(均属于优伪蕈虫亚科 Eustrophinae)[9][10]。
演化
从比较绝灭物种和现生物种的形态学分析,科学家认为早期优伪蕈虫亚科成员的触角形式可能较现今更多样化,而与现生的新伪蕈虫类群整体的形态相似性则暗示早期优伪蕈虫亚科成员可能和它的现生后裔一样具备食菌性的行为[9][10]。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