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侨光科技大学
臺灣臺中市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侨光科技大学(英语:Overseas Chinese University ,O.C.U),简称侨光科大,O.C.U,是一所位于台中市西屯区的私立科技大学。
![]() |
Remove ads
象征
侨光的校训是“明诚立信”,为创办人陈积中先生亲订,意涵乃明道、诚朴、立业、信行的精神。
校徽设计以立足于地球,并由台湾出发的大船航行于世界各处。校徽具有三层意义:第一是侨光为华侨筹措资金创设,第二是呈现侨光的世界观,第三是期许侨光的毕业学生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如大船从台湾出发,航向广大的世界。
校旗设计以翠绿色为旗子颜色,象征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意义。旗面有校名“侨光科技大学”,字体颜色为蓝色,象征具有光明发展的前景。校名之下为配合校名颜色而改用同一色系的校徽。
- 成群飞跃于海波上的飞鱼,象征侨光人的朝气与活力,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
- 飞得高、飞得远,象征侨光人积极拓展国际视野,梦想远大。
- 侨光自许要如飞鱼般“乘风破浪‧疾游而上”,秉持‘明、诚、立、信’校训,稳步朝向成功迈进。
三条飞鱼的涵意
- 代表本校三个学院携手共进、跨领域合作的精神。
- 代表侨光“教师”、“学生”与“校友”,侨光的教师带领学生、学长姐带领学弟妹,彰显侨光人才传承,积极向前的气势。
校史
1962年,创办人陈积中先生筹办“华侨工商管理学院”,于台中市西屯区购地约一万五千坪。1964年,由于政府决策暂不增设大学及独立学院,遂改申请设立侨光商业专科学校。初期招收五年制专科,有国际贸易、企业管理、会计统计、银行保险等四科。1965年,设立二年制专科夜间部。
1983年,成立二专日间部,设有资讯管理、国际贸易二科,另外二专夜间部自1994年至2000年间陆续增设资讯管理、应用外语、财务金融科。
2000年,升格为侨光技术学院,开始招收二技日间部及进修部,包括资讯管理系、会计系、企业管理系等三系。2001年,增设四技日间部与进修部,资讯管理系、会计系、国际贸易系。二技日间部亦新增企业管理系与金融与风险管理系。2007年,增设全球运筹管理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
2009年8月,奉准改名为侨光科技大学。2010年,环境资源管理系改名观光与休闲事业管理系,全球运筹管理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与国际贸易系整并为国际贸易运筹系季硕士在职专班。2011年,停招金融与风险管理系。增设餐饮管理系。
2012年,日间五专部停止招生。增设多媒体与游戏设计系、生活创意设计系、旅馆与会展管理系、学士后国际商务英语学士学位学程。同年8月,调整学院系所架构,取消原有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科技学院之建制:原隶属于管理学院之观光与休闲事业管理系、餐饮管理系、旅馆与会展管理系,与隶属于原人文科技学院之应用英语系,前项四系重新组成“观光与餐旅学院”;原隶属于商学院之财务金融系、金融与风险管理系、会计资讯系,与原隶属于管理学院之企业管理系、行销与流通管理系、国际贸易运筹系,以及原人隶属于文科技学院之财经法律系,前项七系重新组成“商业与管理学院”;原隶属于人文科技学院之生活创意设计系、多媒体与游戏设计系、资讯科技系、应用华语文系,与原隶属于管理学院之工业工程与管理系、资讯管理系,前项六系重新组成“资讯与设计学院”。
2013年,增设电脑辅助工业设计系。停招应用华语文系、会计资讯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资讯管理系、金融与风险管理系、学士后国际商务英语学士学位学程。2014年,资讯科技系硕士班停招,国际贸易运筹系改名国际贸易系。
2015年,资讯与设计学院改名设计与资讯学院。2017年,电脑辅助工业设计系分成机械设计组、产品设计组,进行分组招生。
Remove ads
历任校长
Remove ads
学校组织
校园环境
侨光因应教育环境的转变,近年来持续在进行校园空间的调整与整建老旧建筑,用以扩建校园空间。从97 学年度起,在原运动场兴建“观光餐旅大 楼”。校园转以南北向为主轴的交通动线及以南校门 ( 福星北路 ) 为入口校门的地标意象,改善原有教学与生活环境的空间问题,营造校园整体空间意象。
校园内各栋建筑,各以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为大楼及教室代码,其整体配置如下:
侨光所在地点原属于台中市郊,随着台中市升格,都会区随之调整,逐渐成为位于都会区的都市型大学。目前校地面积为5.8公顷,朝精致化规划发展。学校主要交通动线为以南、北向为进出主轴,并以机能取向,划分出教学、行政、运动、生活与停车等。近年水湳经贸园区开发建设,侨光受环境变更之利,交通条件、生活机能与环境品质大加提升。落实环保、重视校园绿覆及透水砖面积,绿美化朝“生态绿化”发展,以种植本土树种为主。在有限的校地中提升校地保水力,校园呈现在地特色、丰富生态环境。
水湳经贸园区[4]
台中市水湳经贸园区紧邻侨光北侧,台中市政府在园内规划的大型公共设施有中央公园、水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中台湾电影中心等。
中央公园[5]
中央公园面积约67.34公顷,被称为“台中之肺”,园区结合“智慧”、“低碳”与“创新”,并有十二感官互动设施,与一般公园差异性极大。园区利用植栽呈现不同风貌的地景,园内乔木数量达1万棵以上,原生树种占83%,是俱多样化且适合生物栖息地的都市绿洲。清晨运动、午后漫步、黄昏观晚霞看日落、夜晚探寻神秘的森林生态,时时宜人。公园里设置5座滞洪池,平时为公共开放空间,汛期利用植生整治灌木,让雨水渗入地下水层,达到保水及疏洪的目的。
争议事件
参考文献
校友
历年日间部师生比及新生注册率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