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儒略历
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的曆法;格里曆的前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儒略历(英语:Julian calendar)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尤里乌斯·凯撒采纳埃及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以取代旧罗马历。其属于太阳历,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该历法将罗马执政官上任的一日订为一年的开始日,即1月1日。此历法由凯萨采用后,成为往后十几个世纪罗马帝国及西方世界的主要历法,并搭配不同的纪年方式使用(例如8世纪起在欧洲通行的基督纪年),直到1582年格里历制定为止。
![]() |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2年6月23日) |
由于儒略历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教宗额我略十三世于1582年委托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修订历法,钦定后正式颁行,是为格里历;欧洲的天主教国家首先改用格里历,大英帝国及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停用儒略历,改用格里历。如今包括俄罗斯正教会在内的东欧部分东方基督教社群,在计算宗教节日时均仍依据传统的儒略历(如20世纪和21世纪的圣诞节在1月7日,因为其对应的正是儒略历的12月25日),除此之外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岛之富拉岛、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北非的柏柏尔人仍使用儒略历。
Remove ads
月名由来
- 一月(Jan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 二月(Februar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 三月(March):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 四月(April):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 五月(Ma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土地女神迈亚,或来自拉丁语词maiores(意为“较年长者”)。
- 六月(Junius):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女神朱诺,或来自拉丁语词“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 七月(Julius,原名Quintili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由于凯撒在该月出生,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凯撒的名字“儒略”。
- 八月(Augustus,原名Sextili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公元前27年8月,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Augustus)称号。后来罗马皇帝屋大维是死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 九月(September):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 十月(October):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 十一月(November):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 十二月(December):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公元前738年古罗马沿用古希腊历法,1星期=8日,1个月=33或35日(),1年=10个月=338日,加Intercalaris(27日)=365日。
公元前713年古罗马历法,Intercalaris及Mercedinus合并,每两年1个Intercalaris(22日),再两年1个Mercedinus(23日),每年=365.25日。
此处所谓的失闰,是调整公元前713年至公元前46年的历差至365.2455=3日。及至格里历在公元1582年颁行,明明岁差22日,儒略历计365.25,是多计12日,但只是删除10日。其原因是要再公元前713年至公元前46年到365.2425=2日。但始终未能以1月1日成为冬至日,原因是公元前46年颁行儒略历是在Mercedinus后的第一日。
Remove ads
罗马失闰
因当时僧侣错误理解“隔三年设置一闰年”,以致每三年设置了一个闰年。奥古斯都为了纠正了以上闰年过多的错误,故取消12年之间三次的闰年,拟补累积误差的天数。此后按儒略历原来的设计,每四年有一次闰年。
然而,此间究竟何年是平年或者闰年,不同学者之间仍然有异说,尚无定论:
Remove ads
格里历与儒略历的日期差距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