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元略 (东平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元略(486年—528年5月17日),字儁兴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司徒公、中山献武王元英第四子,北魏宗室、官员。

他在兄长元熙发动兵变失败后,曾一度逃难至南梁,后来在北魏孝明帝梁武帝交涉下得以回国。孝明帝之母灵太后重用元略,但史称元略未有对北魏作出重大贡献。528年,元略在尔朱荣发动的河阴之变中被杀。

生平

元英在世时,认为世子元熙脾气浮躁,对家族构成威胁,常常考虑改立元略为嗣子。元略坚持不肯取代兄长,使元英打消念头。[1]

魏孝明帝在位时,元略和兄长元熙及弟弟元纂都与灵太后所宠幸的清河王元怿关系良好。正光元年(520年)七月,侍中元乂与宦官刘腾合谋,诬称元怿谋反而处死他。元熙得到消息后立刻起兵讨伐元乂,但失败。元熙与弟弟元诱、元纂,以及儿子元景献、元仲献、元叔献皆被斩首[2][3]

在元熙起兵前,元略刚被元乂从黄门侍郎贬为怀朔镇副将。当元略知道元熙兵败后,便偷偷逃到河内郡,与旧相识司马始宾一起前往上党屯留,投靠栗法光。此后,元略又投靠西河太守刁双,在那里待了一年。[4]元略害怕北魏朝廷追捕,坚持要刁双送他到南梁,于是刁双派从子刁昌护送元略到江南。刁双在洛阳任职的族兄刁整被元乂诬告,指他协助元略逃走。因御史王基等人相救,刁整才没有被定罪。[5]

元略在抵达江南后,受到梁武帝的礼待。梁武帝封元略为中山王、宣城太守。[6]

525年,另一位北魏宗室、徐州刺史元法僧因害怕元乂会对自己不利,占据城池反叛北魏。梁武帝任命元略为大都督,前往接应。北魏派安乐王元鉴讨伐元法僧,在彭城外围遇上前来助战的元略。元略大败,仅带数十骑兵入城,但元法僧很快便趁元鉴的部队准备不足而歼灭了他的军队,元鉴只身逃回洛阳。[7]两人赶走北魏军队后,梁武帝把二人一同召回建康[8]元略在江南,一直记着自己家人所受的祸害,早晚哭泣,又像居丧一样生活。此外,元略对元法僧的为人相当厌恶,因此跟他说话时从来不笑。[9]

第二年(526年),梁武帝任命元略为衡州刺史,但在元略赴任前,豫章王萧综发现自己身世后投降北魏,其为数约五千人的部下(包括当时在萧综部队任职司马的数学家祖暅)全部成为北魏俘虏。[10]这时元乂已被处死,灵太后得知元略在江南逃难的事,决定把萧综的部下都放回南梁,并吩咐他们向梁武帝转达迎回元略的意愿。梁武帝于是准备厚礼,送元略渡过淮河,回归北魏。北魏改封元略为义阳王,又任命他为侍中。曾营救他的司马始宾、栗法光、刁双和刁昌皆加官进爵。元略沿路每在一处停留,朝廷都给他赏赐。[11]

因元略曾得梁武帝善待,先前被北魏收留的南齐皇子萧宝夤担心元略受梁武帝之托寻事由诛杀自己,最终作乱,被杀。

不久,元略改封东平王,后转任尚书令。终孝明帝一朝,元略都受灵太后重用,与另一宗室元徽相若。史书称元略建树不多,虽然当时国内多事,元略也只是尽其本分而已。[12][13]

528年,孝明帝暴毙,相传他被母亲灵太后所杀。尔朱荣以讨伐灵太后为名,攻入洛阳,把灵太后沉入河中。不久,他就把包括元略在内的重要大臣全部杀死,是为河阴之变[14]孝庄帝为首的北魏朝廷追赠元略太保司空徐州刺史等官职,以及谥号文贞[15][16]

据史书记载,尔朱荣是元略的姑丈,但元略轻视、忽略他,又跟灵太后所亲近的大臣郑俨徐纥交好,因此尔朱荣对元略怀恨在心。[17]

Remove ads

家庭

兄弟姐妹

  • 元攸,北魏东宫洗马
  • 元熙,北魏安西将军、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
  • 元诱,北魏持节、左将军、南秦州刺史、都昌恭惠公
  • 元纂,北魏司徒祭酒,安平景公
  • 元义兴,北魏辅国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武邑王
  • 饶安公主,嫁刁宣

夫人

  • 卢真心,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北魏光禄大夫、赠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安东将军、青州刺史卢尚之之女

子女

  • 元景式,东魏北广平郡太守、东平王
  • 元摩利,长女
  • 元足华,次女
  • 元定华,三女

墓志

元略的墓志在其被杀当年的七月十八日(公元528年8月18日)建,介绍了其生平及家庭成员。1919年,此墓志于洛阳北面的安驾沟出土。与同时代的墓志一样,《元略墓志》被认为是有书法参考价值的文物。墓志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18]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