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先驱者金星轨道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先驱者金星轨道飞行器(英语:Pioneer Venus Orbiter),也称为“先驱者金星1号”或“先驱者12号”,是美国作为先驱者金星计划的一部分所执行的一项太空探索任务。1978年5月,先驱者金星轨道飞行器由宇宙神-半人马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978年12月4日,探测器进入环金星的椭圆轨道,直到1992年10月,它一直都在向地球传回数据[1][3]。
Remove ads
发射和抵达金星

1978年5月20日13点13分,先驱者金星轨道飞行器由一枚宇宙神 SLV-3D 半人马-D1AR从卡纳维拉尔角36A号发射台发射升空。为快速平稳地抵达金星,该探测器被部署在日心轨道上,入轨时间发生于1978年12月4日。
航天器

先驱者金星轨道飞行器是由休斯飞机公司依据HS-507型卫星平台所制造[4],该飞行器是一只扁平的圆柱体,直径2.5米(8.2英尺) ,长1.2米(3.9英尺)。除磁强计外,所有的仪器和航天子系统都安装在圆筒前端,而磁强计则位于4.7米(15英尺)长的吊杆末端; 圆筒的外侧包覆着一组太阳能电池板;一面直径1.09米(3.7英尺)的反自转碟形天线通过 S和X波段与地球进行通信。该飞行器中还集成了一台”星-24“型固体燃料发动机,以提供进入环金星轨道的推力[4]。
从进入金星轨道到1980年7月,为便于雷达扫描和电离层测量,该探测器近拱点保持在142至253公里(北纬17度)之间,轨道运行周期24小时,远拱点为6.69万公里。此后,为节省燃料,允许近拱点上升至最大2290公里,然后再下降。
1991年,雷达测绘仪重新启动,与最近抵达的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一起,以调查该行星以前无法探测到的南部地区。1992年5月,先驱者金星开启了最后阶段任务,在这一阶段中,近拱点保持在150至250公里(93和155英里)之间,直到航天器推进剂耗尽,之后轨道高度自然衰减。航天器将继续传回数据,直到1992年10月8日,在协调世界时19时22分收到最后一次信号[3]。1992年10月22日,先驱者金星轨道飞行器在再入金星大气层时解体[1]。
Remove ads
探测

先驱者金星轨道飞行器通过所携带的45公斤(99磅)设备进行了17项探测:[5]

- 云光偏振仪(OCPP) ,用于测量云层的垂直分布,类似于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的成像光偏振仪(IPP)
- 表面雷达测绘仪(ORAD) ,用于测定地形和表面特征。只有当探测器接近4700公里以内时才能进行观测。一束20瓦的S波段信号(1.757赫兹)被发送到反射它的表面,探测器接收并分析回波,近拱点时的分辨率为23 x 7公里。
- 红外辐射计(OIR) ,用于测量金星大气层辐射的红外线。
- 空气辉光紫外光谱仪(OUVS) ,用于测量散射和辐射的紫外线。
- 中性质谱仪(ONMS) ,检测高层大气层成分
- 太阳风等离子体分析仪(OPA) ,测量太阳风特性
- 磁强计(OMAG) ,描述金星的磁场特征
- 电场探测器(OEFD) ,研究太阳风及其相互作用
- 电子温度探测器(OETP) ,研究电离层的热性质
- 离子质谱仪(OIMS) 用来描述电离层离子的分布
- 带电粒子延迟电位分析仪(ORPA) ,研究电离层粒子
- 两台射电科学实验设备来确定金星的重力场
- 描述大气特征的无线电掩星实验
- 研究高层大气的大气阻力试验
- 射电科学大气和太阳风湍流实验
- 记录伽马射线暴事件的伽马射线暴(OGBD)检测仪
先驱者金星轨道飞行器环绕金星的轨道


该探测器进行了雷达测高观测,从而绘制了金星表面首张全球地形图。
Remove ads
观测哈雷彗星
1986年2月期间,由于哈雷彗星靠近了太阳,从地球上无法对它进行观测,而先锋金星轨道飞行器能够从其金星轨道上观测到哈雷彗星。在彗星2月9日的近日点处,探测器上的紫外光谱仪观测到哈雷彗星慧核中水分的流失 [6]。
另请参阅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