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拉拉·伊梅瓦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拉拉·伊梅瓦尔
Remove ads

克拉拉·伊梅瓦尔(德语:Clara Helene Immerwahr,1870年6月21日—1915年5月2日),德国犹太裔女性化学家,德国首位取得化学博士学位的女性[1],其夫为德国著名化学家、1918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弗里茨·哈伯。其婚后为活跃的女权反战人士,因丈夫提倡化学武器使用而导致夫妻政见相左,更曾于反战团体中公开斥责其毒气战暴行泯灭人性,最终亦因此自杀向夫死谏。

事实速览 克拉拉·伊梅瓦尔, 出生 ...
Remove ads

早年生活及教育

克拉拉·伊梅瓦尔是菲利普·伊梅瓦尔(Philipp Immerwahr)和安娜·克罗恩(Anna Krohn)最小的女儿,父亲是化学家。克拉拉·伊梅瓦尔在布雷斯劳大学求学,在理查德·阿贝格指导下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是《汞、铜、铅、镉和锌等微溶性盐类对溶解度的影响》(Beiträge zur Löslichkeitsbestimmung schwerlöslicher Salze des Quecksilbers, Kupfers, Bleis, Cadmiums und Zinks)。她是弗罗茨瓦夫大学第一位女性的博士[2],并获得“指定优等生”[3]

婚姻及工作

Thumb
布雷斯劳大学(现弗罗茨瓦夫大学)的纪念牌

克拉拉·伊梅瓦尔在1901年和弗里茨·哈伯结婚,克拉拉出生于犹太家庭,在1897年改信基督教[4][5]

由于当时社会的性别角色认定已婚女性主要的职责是在家中,因此克拉拉在婚后无法参与研究,她转而无偿的支持弗里茨·哈伯的工作,将他的作品翻译为英文。在1902年克拉拉生下了赫尔曼·哈伯(Hermann Haber, 1902-1946),这也是弗里茨和克拉拉婚姻中唯一的子女。

克拉拉曾向一个朋友倾诉她的附属地位:

人要可以完全发挥他的能力,试图去活出每一种人类生活提供的体验,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才值得。正是在这样的冲动之下,我那时候决定结婚。我从生活得到的很少……主要的原因是弗里茨压制性的将他自己放在家庭和婚姻的第一顺位。因此一个比较不会无情自我张扬的人格,就这様被摧毁了[2][6]

死亡

Thumb
弗里茨·哈伯和克拉拉·伊梅瓦尔的坟墓,位在瑞士的巴塞尔

克拉拉于婚后无法再参与旷日费时的学术研究,但于淡出学术圈后改为开始活跃于时间较为自由的社运圈。其作为女权及反战分子非常反对丈夫提倡化学武器,更曾于反战团体中公开斥责其毒气战暴行泯灭人性,导致夫妻之间失和婚姻关系紧张。1915年4月22日,哈伯亲赴比利时伊普尔督导施放氯气,拉开第二次伊普尔战役的序幕并成为了人类史上首次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用。哈伯的毒气当日即毙伤七千余名英法官兵,震动全欧,哈伯因此凯旋归国、获晋上尉军衔及军部到府举办官方庆功宴,但亦因此将反战的妻子情绪迫至崩溃边缘。5月1日晚上宴会过后,两夫妻大吵一架,哈伯依然坚持爱国立场纹丝不动,克拉拉最终因此情绪崩溃,写下遗书并于丈夫睡着后盗走其鲁格配枪,走到花园死谏抗议、饮弹自尽。哈伯发现妻子自杀后,翌日仍忍痛尽忠职守,继续原定行程奔赴东欧前线督导毒气施放,将妻子后事留给儿子处理。[7][8]她的自杀仍有许多细节不明,消息没有登在报纸上,也没有验尸

弗里茨·哈伯最终逃离纳粹德国,在1934年病逝于瑞士巴塞尔,他和克拉拉·伊梅瓦尔的骨灰埋在巴塞尔的墓园中。他的儿子赫尔曼·哈伯移居到美国,但因为父亲从事化学武器的不光彩记录,在1946年自杀。[6][9]哈伯和第二任妻子的儿子路德维希·弗里茨·哈伯在1986年出版了一本有关毒气历史的书《毒雾》(The Poisonous Cloud[10]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