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利夫兰守护者

美國棒球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里夫蘭守護者
Remove ads

克利夫兰守护者(英语:Cleveland Guardians),是一支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职业棒球队伍。目前隶属于美国职棒大联盟美国联盟中区。他们从1994年开始以杰克布斯球场为主场。

事实速览 克利夫兰守护者 Cleveland Guardians, 大联盟组织 ...

该队是美联八支创始球队之一,1901年成立于克利夫兰。当时称为克利夫兰蓝Cleveland Blues),以联盟球场主场。1915年该队公开征选新队名,大众则参照波士顿勇士(现在的亚特兰大勇士)的名称,选了印地安人这个名字,球队于该年更名为克利夫兰印地安人Cleveland Indians),别号叫做“部落”(the Tribe)和“瓦荷酋长”(Chief Wahoo)。后者是指球队队徽上的吉祥物瓦荷酋长。1932年搬到具有历史意义的克利夫兰体育场。2021年11月,球队从“印地安人”更名为“守护者”,以消除多年来的关于美洲原住民种族成见的争议

守护者创队至今的战绩是8075胜7711败(胜率.512)。他们是2007年球季的美联中区冠军。2016年世界大赛先取3:1听牌优势后,却连输3场,再次无缘世界大赛冠军。该队最近一次拿到世界大赛冠军,已经是1948年的事,期间分别在1954年、1995年1997年2016年打进世界大赛,但最终都功亏一篑,而在小熊队夺冠以后,守护者变成大联盟现阶段未夺冠时间最久的球队。[1]

Remove ads

历史

印地安人的队名由来

据说,这支球队是为了表彰路易斯·索克雷西斯英语Louis Sockalexis,而在1915年取名印地安人队。这位杰出的印地安人选手,曾在1897年到1899年间为克利夫兰效力。

事实却正好相反。当“纳普队”(Naps)在1914年年底将长久以来的队长纳普·拉杰威(Napoleon Lajoie)送到费城运动家,球团老板查尔斯·桑默斯(Charles Somers)请求克利夫兰当地的报纸为球队想个新名字。记者们拿波士顿勇士的名字作文字游戏,而选了“印地安人”;1914年的勇士队由于从七月四日的垫底上演大逆转,最终在世界大赛横扫对手,而被称为“奇迹的勇士”(Miracle Braves)。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队名也认识到,在索克雷西斯的球员时代,当时国家联盟克利夫兰蜘蛛有时也被称为印地安人;而这个事实恰好加强了新队名的说服力。

无论如何,这个队名从此流传下来;事隔三十四年,印地安人也在1948年世界大赛里,以四胜二败击败勇士。(在此之前,他们先在季后加赛打败了另一支波士顿球队-红袜。)战胜勇士使他们赢得队史上第二座,也是至今最后一座世界冠军;1920年世界大赛,印地安人也以五胜二败击败布鲁克林罗宾[2]

印地安人的队名,以及微笑的红脸漫画酋长标志,长久以来一直因为延续对美洲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倍受抨击,抗议行动不时发生。1997年,在印地安人一次世界大赛中,有三位印地安裔示威者遭到逮捕,但随即获释。[3]

Remove ads

森林城队

公开的职业棒球运动自1869年球季开始在克利夫兰登场,一支以薪资募集的职棒球队也正式成军,为1870年球季作准备;同时,其他几个城市也仿效第一支全职业球队─辛辛那提红长袜的典范,组成自己的职棒队。克利夫兰最重要的棒球队是森林城,“森林城”本身就是克利夫兰的别名之一。在1870年前后的报纸上,这支球队通常被称为森林城,正如来自芝加哥的棒球队有时也通称为芝加哥队。森林城大约成立于1865年,正值南北战后,棒球队组织和“全国”棒球协会成员激增的时期。

1871年,克利夫兰森林城加入了新近成立的国家协会,这是史上第一个职棒联盟;同时,伊利诺伊州洛克福特(Rockford, Illinois)的森林城也加入。为求简洁,有些作者将它们称为"FCCleveland"和"FCRockford";这两支球队在几千支同样以“森林城”为名的足球队中,是仅有的棒球队。在联盟时代之前,纽约和费城是大多数顶尖棒球队的主场所在,但这两座城市分别只有一支球队加入职棒的国家协会;由九座城市组成的国家协会,还包括四支西部球队,以及东部的华盛顿、特洛伊和波士顿。这样的局面为时并不久:第一个球季还没打完,就有两支西部球队退出,芝加哥大火则让白长袜一贫如洗,直到1874年才能重整旗鼓。于是,克利夫兰在1872年成为国家协会在西部最远的据点,而森林城队也成为下一支衰败的球队:他们将整季的赛程进行到7月19日,随后只在八月中和波士顿打了两场球[1][失效链接]

国家联盟时代

1876年,国家联盟取代了国家协会,成为最重要的职棒联盟。克利夫兰并不是联盟的创始球队,但在1879年,联盟积极寻求新成员加入,于是克利夫兰重回大联盟行列。克利夫兰蓝在接下来的六个球季战绩居于中段,但却在1884年与联合协会的贸易战里被拖垮:他们的三位主力球员佛瑞德·邓拉普(Fred Dunlap)、杰克·格拉斯考克(Jack Glasscock)和吉姆·麦考密克(Jim McCormick)为了更高的薪资而跳槽。这支球队只维持了两年,就被联合协会的圣路易斯队取代,但在十五年之后,另一支圣路易斯球队将为另一支克利夫兰球队带来致命打击。

克利夫兰从大联盟棒球消失不过两年,就在1887年趁着美国协会亚利根尼转台国联的空档,加入了美国协会。接下来又在1889年转投国联,美国协会自此崩溃。(美国协会在1891年解散,国联吸收了其中四支球队,成员增加到十二队。)克利夫兰队逐渐发展成联盟的一支劲旅,也得到了蜘蛛这一独特的名称,大概是来自阵中那些四肢瘦长的球员。

蜘蛛队在1890年遭受球员联盟旗下一支球队的挑战,但该联盟只维持一年。隔年,蜘蛛将主场搬进联盟球场(League Park),它在往后55年成为克利夫兰职业棒球的根据地。在俄亥俄州本地人赛·扬带领下,蜘蛛队在1890年代中期成为争冠劲旅,两度参与坦波杯(Temple Cup)系列战(当时的世界大赛),并在1895年夺冠。此后,球队开始走下坡,罗比森(Robison)兄弟的经营更是致命一击。

罗比森兄弟既已拥有蜘蛛,联盟又允许他们在1899年取得圣路易斯红雀队的控股权。他们随即挖走克利夫兰队的最佳球员(包括赛·扬),以填补圣路易斯的球员名单。圣路易斯的战绩也进步到胜率超过五成,尽管离第一名还很遥远;同时,蜘蛛队只能拼凑出一个小联盟水准的阵容,并且开始刷新连败纪录。在主场几乎没有票房的情况下,他们最后是在客场打完大半个球季的,从此被称为“流浪者”(the Wanderers),最后只能带着十二球队垫底,落后第一名84场胜差,以及有史以来最凄惨的20胜134败战绩抱头鼠窜。

1899年球季结束后,国联解散了克利夫兰、华盛顿、巴尔的摩和路易斯维尔四支球队。事实上,1899年的大灾难对于克利夫兰球迷而言,将是来年通往崭新未来的第一步。

为善加运用大众对于国家联盟的普遍失望,班·强生将他所经营的小联盟组织西部联盟更名为美国联盟,并在1900年将西部联盟的大急流城(Grand Rapid)队迁移到克利夫兰,进驻联盟球场。尽管仍属于小联盟组织,但这个新联盟即将迈出决定性的一步。1901年,美联打破国家协议(National Agreement),宣告成为一个与国联竞争的大联盟组织。克利夫兰队则是美联的八支创始球队之一。

Remove ads

1901年-1946年:早期到中期历史

新球队最初是由查尔斯·萨默斯和杰克·基尔佛依(Jack Kilfoy)所拥有的。萨默斯对其他球队的老板慷慨解囊,以解除他们的财务困难,受惠者也包括康尼·麦克费城运动家。为了争取球迷,美联开始重金挖角国联的好手;其中一位跳槽的名将是原费城人的明星选手拿破仑·“纳普”·拉杰伊,他和费城运动家签约。当费城人取得法院禁制令,禁止拉杰伊为运动家队效力,美国联盟和梅克都在1902年球季初同意让拉杰伊转队到克利夫兰。这支球队先前被通称为野马(the Bronchos)或蓝队,而今,为了表彰他们广受喜爱的新进名将,克利夫兰队很快就被称为纳普队。

Thumb
1909年,时名为克利夫兰纳普的球员合照。

在1908年首次有机会争取联盟冠军之前,克利夫兰的排名一开始是在联盟中段;然而,1908年重返克利夫兰为美联效力的赛·扬宣布退休,以及王牌投手艾迪·乔斯(Addie Joss)突然去世,却预示著克利夫兰未来的噩运。投手群的不振在往后几年成为无法摆脱的阴影。尽管有特里斯·史毕克(Tris Speaker)和无鞋乔·杰克逊(Shoeless Joe Jackson)的强打炮火,纳普在接下来的十年排名最高都不超过第三名,而“纳普”(瞌睡之意)和“睡眠”的同义词笑话也开始广为流传。到了1916年,萨默斯将球队卖给一个由詹姆士·C.·“杰克”·唐恩(James C. "Jack" Dunn)领衔的财团。唐恩聘请了新的总教练李·佛尔(Lee Fohl),并且签下两位年轻投手─日后成为名人堂球星的史坦·柯佛列斯基(Stan Coveleski),以及吉姆·巴格比(Jim Bagby)。在他们的强力投球之下,印地安人在1910年代晚期重新跃昇为争冠强队。

崔斯·史皮克在1919年以球员之身兼任总教练,并在1920年带领球队夺冠成功;但在夺冠之前,悲剧却上演了。8月16日,印地安人在纽约马球球场遭遇洋基。游击手雷·查普曼(Ray Chapman)在打击时一如往常逼近本垒板,以对付低肩侧投的卡尔·梅斯(Carl Mays)。结果梅斯一球砸中查普曼,打碎了他的头颅;隔天伤重不治的查普曼,自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比赛进行中丧生的选手。[4]当时正为了联盟第一和洋基、白袜两队陷入激烈拉锯的印地安人,[5]将队友的死亡化为继续前进的力量。未来成为名人堂球星的新秀乔·塞维尔(Joe Sewell)接替了查普曼的先发位置,并且缴出.329的打击率。

到了1920年9月,前一年世界大赛的黑袜事件开始爆发。当球季进入最后几场比赛,克利夫兰和芝加哥分别以94胜54败和95胜56败的战绩并列第一,[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白袜老板决定将涉嫌球员禁赛。结果白袜在球季最后一个系列战三战两败,而印地安人则在最后两个系列战拿下四胜两败。克利夫兰最终以领先芝加哥两场,领先洋基三场的差距夺下美联冠军,而史皮克的.388打击率,巴格比的30胜战绩,以及史帝夫·欧尼尔(Steve O'neill)和史坦·柯佛列斯基的稳定表现,则是胜利的大功臣。克利夫兰随后更在世界大赛以五胜二败打败布鲁克林知更鸟,以四连胜逆转了知更鸟打完前三场的两胜一败领先,赢得世界冠军。

在1920年的世界冠军之后,他们的战绩很长一段时间再也到不了这样的巅峰。史皮克和柯佛列斯基都已年华老去,洋基更带着可怕的新武器崛起:贝比·鲁斯本垒打。他们在1920年代两度以第二名作收,但大部分时间都稳居垫底。1927年,唐恩的遗孀乔治·普洛斯夫人(Mrs. George Pross)将球队卖给艾瓦·布莱德雷(Alva Bradley)所领导的财团。

克利夫兰人所昵称的“部落”(the Tribe)─印地安人,在1930年的战绩平平,大多以第三或四名收场。1936年,克利夫兰引进了一位17岁的年轻投手鲍伯·费勒(Bob Feller),他有着一手威猛的快速球。到了1940年,费勒和肯·凯特纳(Ken Keltner)、梅尔·哈尔德(Mel Harder),以及路·波德鲁(Lou Boudreau)一起将印地安人带到离首位仅一场胜差。但球队却被内斗给重创;一些球员(包括斐勒)甚至群起要求老板艾瓦·布莱德雷开除总教练奥西·维特(Ossie Vitt)。记者们则讽刺他们是“克利夫兰爱哭鬼”(Cleveland Crybabies)。[6]在开幕战投出无安打比赛,并在这一年拿下27胜战绩的费勒,在球季最后一战输给了底特律老虎的无名小卒佛洛伊德·吉贝尔(Floyd Giebell),使印地安人无缘世界大赛。这也是吉贝尔在大联盟的最后一场胜投。[7]

阵容年轻化的克利夫兰,眼看即将成为未来十年的劲旅。罗杰·佩金博夫(Roger Peckinpaugh)也在1941年取代备受轻蔑的维特,接任总教练。不幸的是,美国在此时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斐勒前往海军服役,印地安人的成功因而延迟。

Remove ads

1947年-1959年:比尔·维克和他的“四巨投”

1946年,比尔·维克组成了一个投资团队,从布莱德雷的团队手中买下印地安人。之前在密尔沃基当过小联盟球团老板的维克,将行销的天赋带进了克利夫兰;他的大联盟老板生涯也从这里开始,取之不尽的创意既让他声名大噪,也使他恶名昭彰。

维克知道他买下了一支优秀的球队,因此马上抛弃狭小而年久失修,缺乏灯光照明的联盟球场,以巨大的克利夫兰体育场作为球队的新主场。在1947年之前,印地安人绝大多数的主场比赛都在联盟球场举行,偶尔才到市立体育场打几场周末球赛。维克同意将球队迁出联盟球场,并以市立体育场为永久主场。过了很久以后,球迷和媒体都唾弃这个球场,把它叫做“湖上的错误”,但这个构想在当时却是恰到好处,因为球队能够吸引的观众人数,有可能远超过其他大联盟球场的数量。

为了充分利用这片如洞穴般深不见底的外野,维克引进了可移动式的中外野围墙,这使他能够在任何一个系列战中,将围墙向内或向外移动到对印地安人有利的距离(他在密尔沃基也玩过这样的把戏)。围墙在不同对手之间造成的距离差异,多达十五英尺之远。美联的回应则是在1947年球季后更改规则,将球季期间的外野围墙距离固定下来。然而,这个巨大的球场还是使印地安人队在1954年创下正规球季单场最多观众纪录:超过84,000人。

维克还聘请“棒球小丑王”,橡皮脸麦克斯·派特金(Max Patkin)当教练。让派特金在内野教练区亮相,正是比尔·维克的行销手法:它让球迷欣喜若狂,也激怒了美联高层。

克利夫兰在维克领导下最重要的成就,是在1947年打破了美联肤色界线:在杰基·罗宾森洛杉矶道奇|布鲁克林道奇签约11周之后,印地安人签下了原属黑人联盟纽瓦克鹰(Newark Eagles)的选手赖瑞·杜比(Larry Doby)。正如杰基·罗宾森在国联的遭遇,杜比在大联盟第一个球季─1948年里,也奋力对抗场内场外无止尽的种族歧视,最终缴出了.301的打击率。这位强打中外野手后来两度赢得美联本垒打王。

到了1948年,在争冠的最后冲刺中亟需投手战力的维克,又将目光转向黑人联盟,并且不顾争议声浪签下了传奇投手萨奇·佩吉。在黑人联盟呼风唤雨二十年之久的佩吉,是棒球史上最伟大的投手之一;但他棒球生涯的巅峰期始终被大联盟拒于门外,因此,维克在1948年签下这位老球星的举动,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另一个宣传花招。正式纪录上42岁的佩吉,也成为大联盟史上最老的新人,以及第一位黑人投手。佩吉也随即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以6胜1败,防御率2.48的战绩结束球季,并且投出45次三振,两场完封,甚至还打过两支安打。

同样是在1948年,波德鲁、凯特纳和乔·高登(Joe Gordon)等老将的打击成绩都创下生涯新高,而新加入的杜比和金·比尔登(Gene Beardon)也有杰出表现。印地安人队在球季结束时和波士顿红袜并列第一,并且赢得美联史上第一场季后加赛,进军世界大赛;他们在总冠军战再以四胜两败打倒波士顿勇士,睽违28年之后再次赢得世界冠军。

1949年,克利夫兰再次问鼎联盟冠军,但最终屈居第三。1949年9月23日,在正式从争冠行列宣告出局的隔天,比尔·维克和印地安人队全体在比赛开打前,将1948年的冠军旗埋葬在球场中外野。

由于艰苦的离婚官司,使维克被迫在1949年将球队卖给威廉·戴利(William Daley)领军的财团,但他留下了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坚强阵容,继续在1950年代初期挑战联盟王座;这个阵容包含著名的“四巨投”─斐勒、厄利·韦恩(Early Wynn)、鲍伯·李蒙(Bob Lemon)和麦克·贾西亚(Mike Garcia)。然而,印地安人在往后十年只赢得一次联盟冠军,五度屈居纽约洋基队之后排名第二。1954年,克利夫兰以单季111胜刷新大联盟纪录,并且重返世界大赛挑战纽约巨人队(New York Giants)。但他们极其屈辱地被直落四横扫,而威利·梅斯在第一战神乎其技地双手高举过肩,接杀维克·威尔兹(Vic Wertz)中外野深远飞球的一幕,也使1954年世界大赛从此留名史册。

Remove ads

1960年-1993年:洛基·柯拉维托(Rocky Colavito)的诅咒

自1955到1993年,印地安人队有一年排名第三,五年以第四名作收,但其他时间都在美国联盟吊车尾。法兰克·“交易人”·蓝恩(Frank "Trader" Lane)是将印地安人打造成往后三十年棒球界大笑话的罪魁祸首。但接替他的好几位领队(general managers)所做的一连串愚蠢交易,却也在未来的日子里让球迷永生难忘。印地安人长达三十几年的衰败期,始于队史上最恶名昭彰的一次交易;交易的主角是球迷热爱的强打右外野手洛基·柯拉维托(Rocky Colavito)。

就在1960年开幕战前,柯拉维托被送到底特律老虎交换哈维·库恩(Harvey Kuenn)。《艾克隆灯塔日报》(Akron Beacon Journal)的专栏作家泰瑞·普拉托(Terry Pluto)在他的著作《洛基·柯拉维托的诅咒》(The Curse of Rocky Colavito)中,详细记载了这次交易之后长达数十年的恶运。他们在1960年代还先后送走汤米·约翰路易斯·提安(Luis Tiant)和卢·皮涅拉,但几乎没换回什么。

1970年代的状况并没有更好;球队又送走葛瑞格·尼特斯(Graig Nettles)、克里斯·钱伯里斯(Chris Chambliss)、丹尼斯·艾克斯利(Dennis Eckersley)和巴迪·贝尔(Buddy Bell)等好手。由于农场系统无力培养新秀,球队也越来越无法自拔。从1969到1975年,印地安人的胜率始终低于五成;最低潮的一刻,则是1974年球季一场对得州游骑兵的比赛中,构想拙劣的十分钱啤酒之夜推销,最终演变成暴动和没收比赛。球队在1975年找来法兰克·罗宾森,担任大联盟史上第一位黑人总教练(他也是大联盟球员兼任总教练的最后一代),但球队仍然不振,他也于1977年去职。

1980年代倒是出现了一些亮点:多采多姿的乔·夏伯诺(Joe Charboneau)获选为1980年美联年度最佳新人,1981年5月15日,连恩·巴克(Len Barker)也对多伦多蓝鸟演出完全比赛。不幸的是,夏伯诺为伤所困,1982年就从棒球界销声匿迹;接着,连《运动画刊》封面诅咒也在1987年缠上了印地安人。1986年,印地安人的胜率继1979年后再次突破五成大关,于是《运动画刊》预测印地安人会在1987年赢得美联东区冠军;结果印地安人那一年输了101场,排名再次垫底。事实上,在大联盟的双分区时代里(1969到1993年),印地安人是仅有的三支从未拿过分区第一的球队之一。

1989年,一支虚构的克利夫兰印地安人成了电影《大联盟》(Major League)的主角;这支无药可救的克利夫兰球队在故事中咸鱼翻身,最后一举夺冠。

1992年,《棒球美国》(Baseball America)将印地安人评为“年度最佳球团”,[8]尽管才刚做过另一次不受欢迎的交易(乔·卡特(Joe Carter)交换卡洛斯·贝尔加(Carlos Baerga),以及山迪·阿洛玛(Sandy Alomar)),但他们似乎已经开发出几个攻击重心,农场系统也成长茁壮。阿洛玛在那年成为印地安人队史上第四位年度最佳新人,新任总教练麦克·哈格洛夫(Mike Hargrove)日后也成为1990年代最成功的教练之一。

球队在1993年春训期间遭遇不幸,史帝夫·奥林(Steve Olin)、提姆·克鲁斯(Tim Crews)和鲍伯·奥赫达(Bob Ojeda)三人驾驶的游船撞上防波堤。奥林和克鲁斯当场死亡,奥赫达重伤。(奥赫达错过了大半个球季,并于隔年退休。)[9]

经营团队的频繁更迭对印地安人也毫无帮助。1966年,戴利的团队将球队卖给经营冷冻食品事业“史陶佛食品”的百万富翁维农·史陶佛(Vernon Stouffer)[4]。在史陶佛买下球队之前,传闻印地安人即将因为票房太差而搬离克利夫兰。然而,史陶佛在棒球之外的事业却经商失利,球队也因而现金短缺。1972年,史陶佛将球队转卖给戏院经理人尼克·米利提(Nick Mileti)[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团队。

仅仅五年之后,米利堤团队再将球队变卖给货运大亨史帝夫·欧尼尔(Steve O'neill)的财团,这个团队的其中一员是曾任印地安人、红人和洋基等球团领队的盖比·保罗(Gabe Paul)。欧尼尔于1983年去世,球队由其子派崔克(Patrick)领衔的托管委员会营运。派崔克·欧尼尔在1983年就打算卖掉球队,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买主,直到1986年才由理查和大卫·杰克布斯兄弟(Jacobs brothers)买下来。

Remove ads

1994年-2001年:全新的开始

Thumb
杰克布斯球场

印地安人领队约翰·哈特(John Hart)和老板理查·杰克布斯决心要扭转球队的命运。当印地安人以全新的杰克布斯球场揭开1994年球季的序幕,他们的目标是要比前一年的第六名垫底更进步;结果,在球员罢工英语1994–95 Major League Baseball strike开始,球季宣告中断的8月12日,印地安人在新成立的美联中区只落后芝加哥白袜一场。

1995年球季:继1954年之后再次称霸联盟

既已从提前中止的1994年踏上争冠之路,克利夫兰在1995年更进一步,以100胜44败的战绩(劳资谈判过程损失掉18场比赛,所以只打144场)赢得队史第一座分区冠军,团队打击率和投手防御率也双双称霸美联。这一年的胜利大半要归功于强打者亚伯特·贝尔(Albert Belle)、吉姆·汤米(Jim Thome)、曼尼·拉米瑞兹(Manny Ramirez),以及投手查尔斯·纳吉(Charles Nagy),以及关键的补强,如投手丹尼斯·马丁内斯(Dennis Martinez)、一垒手艾迪·莫瑞(Eddie Murray),卡特交易换来的阿洛玛和贝尔加,以及从休斯敦换来的中外野手肯尼·洛夫顿(Kenny Lofton)。他们在分区赛(Division Series)击败波士顿红袜美联冠军战(ALCS)打败西雅图水手,继1954年之后首度重返世界大赛。尽管印地安人在世界大赛以二胜四败不敌亚特兰大勇士,1995年仍是他们值得纪念的一年;除了拿下100胜,球迷也热情响应;长久以来始终是票房毒药的印地安人队,从这一年6月12日开始,主场的每一场比赛票房都销售一空,并且从1995到2001年创下连续455场满场纪录。

1996年球季

印地安人在1996年卫冕中区成功,但在分区系列战以一胜三败输给巴尔的摩金莺

1997年球季:只差两出局

他们在1997年一开始战绩平平,但却以86胜75败的战绩结束正规球季,连续第三年称霸中区;随后,他们在分区系列战大爆冷门,以三胜两败淘汰了普遍看好的纽约洋基。在美联冠军战报了前一年金莺的一箭之仇以后,他们在与佛罗里达马林鱼的世界大赛中,结束了悲喜交集的一季。在这个戏剧化,怪事不断上演(例如:世界大赛史上气温最低的一场比赛)的系列战中,印地安人迷明白,洛基·柯拉维托的诅咒还没有失效:第七战进入九局下半,印地安人仍领先一分,但马林鱼队随即追平;这一分正是计在被许多印地安人迷视为败战元凶的救援投手荷西·梅萨(Jose Mesa)账上。接着在11局下半,艾德加·伦特利亚(Edgar Renteria)一棒敲出穿越救援投手查尔斯·纳吉手套的再见安打,为马林鱼队送回了夺冠的一分打点。

这使印地安人成为世界大赛史上第一支在第七战九局下仍保持领先,最终却输掉冠军的队伍。而在印地安人游击手欧玛·维兹盖尔(Omar Vizquel)2002年发表的自传中,他将败战的责任直接归咎于梅萨,也引发两人的冲突。[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move ads

1998年-2001年

1998年,印地安人试图在四年内第三次挑战世界冠军,但却在美联冠军战不敌洋基。1999年的分区系列战,则上演了大联盟季后赛史上最惊人的一次大逆转;在第三战前取得两胜零败绝对优势的印地安人,最终却连败给红袜三场而惨遭淘汰。这场崩盘使得总教练麦克·哈格洛夫(Mike Hargrove)被撤换。

2000年的印地安人起步跌跌撞撞,明星赛前战绩只有44胜42败。但他们随即迎头赶上,在下半季拿下46胜30败,以90胜72败作收;不幸的是,这样的战绩还是无缘进军季后赛,他们在分区落后芝加哥白袜五场,外卡也落后西雅图水手一场。同年,赖瑞·杜兰(Larry Dolan)以三亿两千三百万美元从理查·杰克布斯手里买下印地安人队;理查和他已故的兄弟大卫在1986年只花了3500万美元就买下这支球队。

印地安人在2001年又重返强队之林。在曼尼·拉米瑞兹投身自由球员市场,并且不和深受球迷喜爱的小山迪·阿洛玛(Sandy Alomar, Jr.)续约之后,印地安人找来了得过最有价值球员(MVP)的璜·冈萨雷兹,他也在印地安人队打下生涯最好的一季;球队也以91胜71败重回中区王座。这一年最精采的一幕,是在8月5日ESPN全国转播的比赛中,印地安人从12分落后一举追平,并在延长赛击败水手。这一战从此被称为不可能的大逆转。但他们在季后赛却活不久,首轮就被战绩刷新大联盟纪录的水手扫地出门。

2002年至2010年:夏皮洛(Mark Shapiro)时代

2001年季后,领队约翰·哈特辞职,副领队马克·夏皮洛(Mark Shapiro)继任。夏皮洛决定要汰换日益老化的印地安人阵容,以小联盟的年轻新秀为中心重建球队战力。这使克利夫兰球迷群情激愤,印地安人的战绩也在2002到2003年跌跌撞撞,胜少败多。

2002年,夏皮洛以深受球迷喜爱的王牌投手巴特罗·柯隆,换来当时没没无闻的布兰登·菲利普斯(Brandon Phillips)、克里夫·李格雷迪·塞斯摩尔。他也用莱恩·德瑞斯(Ryan Drese)从得州游骑兵换来崔维斯·哈夫纳(Travis Hafner),并以年老的先发投手查克·芬利(Chuck Finley)向圣路易斯红雀换得可可·克里斯普

到了2004年,这些年轻的新秀终于开始崭露头角,印地安人也展现强悍的打击威力,甚至曾以22:0击败纽约洋基[10]然而,牛棚却是他们最大的致命伤;他们在这一年搞砸了20几场救援成功,印地安人最后也只获得80胜82败。

2005年季初的印地安人陷入贫打状态,得分能力不如去年。但他们的攻击火力很快就复苏,从六月中的九连胜开始,印地安人就胜多于败;在七月短暂的低潮之后,印地安人队在八月再度展开狂飙,将白袜在美联中区15场半的领先差距一路追到只剩一场半。可惜印地安人在最后七场比赛输掉六场,其中五场更以一分差输球,从而以两场之差被拒于季后赛门外。

2006年球季开始前,印地安人以球迷宠儿可可·克里斯普,连同救援投手大卫·瑞斯克(David Riske)和捕手乔什·巴德波士顿红袜换来救援投手吉勒莫·莫塔(Guillermo Mota)、三垒手新秀安迪·马泰(Andy Marté)、捕手新秀凯利·夏佩克(Kelly Shoppach),以及现金和另一位稍后指名的球员;同时再把亚瑟·罗德斯(Arthur Rhodes)拿去和费城费城人换外野手杰森·麦可斯(Jason Michaels)。球队也签下保罗·柏德(Paul Byrd)和杰森·强生(Jason Johnson),接替凯文·密尔伍德(Kevin Millwood)和史考特·艾拉顿(Scott Elarton)出走留下的先发轮值空缺。球季中从季后赛竞争行列被淘汰出局之后,夏皮洛又送走艾德亚多·裴瑞兹(Eduardo Perez)、鲍伯·魏克曼(Bob Wickman)、班·布洛沙德(Ben Broussard)和隆尼·贝里亚德(Ronnie Belliard)等老将,以换取更年轻的选手和小联盟新秀。崔维斯·哈夫纳格瑞迪·赛兹摩尔今年的表现都创下生涯新高,但牛棚持续不振,又搞砸了23场领先。

2007年球季开始前,夏皮洛签下几位老将,以补强牛棚和外野战力。老将阿伦·富兹(Aaron Fultz)、乔·波罗斯基(Joe Borowski)和拉斐尔·贝坦柯特(Rafael Betancourt)合力组成牛棚防线;夏皮洛也以短期合约签下右外野手特洛特·尼克森(Trot Nixon)和左外野手大卫·德鲁奇(David Dellucci),为打线提供老将的领导能力。印地安人的战绩比起前一年也突飞猛进,在明星赛之前排名分区第二。球队也在七月下旬第三度找回肯尼·洛夫顿。9月23日,印地安人以6:2战胜运动家,拿下13年来的第七座分区冠军。这也是印地安人队自2001年以来首度重返季后赛。

Thumb
2007年,印地安人队力克运动家夺下分区冠军。

踏上季后赛之旅的印地安人,也在美联分区赛中,以令人刮目相看的三胜一败淘汰纽约洋基;接着在美联冠军战遭遇波士顿红袜,但却在取得三胜一败,只差一胜就能进军世界大赛的优势之下,反以三连败遭逆转淘汰。

2013年-2023年:弗兰克纳掌军

布兰特利时代

2013年球季前印地安人找来前红袜总教练特里·弗兰克纳,在球季开始后不被外界看好的印地安人,竟然在Tito带领下打出92胜70败的成绩拿下美联第一张外卡,迎战在外卡加赛以5:2击败游骑兵的光芒,但最终印地安人以0:4落败,只能眼看光芒搭上前往波士顿的班机。 2014、15年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麦可·布兰特利(Michael Brantley),在进攻端给予投手凶猛的火力支援,打击率维持在三成上下,是当时最强的外野手之一;可惜当球队窜起,克鲁柏等人崭露锋芒时,因伤无法正常出赛。

2016年:骑士的加持

经过2年的死寂,尽管季前不受外界看好,白袜又在开季的第一个月一枝独秀,但印地安人的邻居,NBA克利夫兰骑士却在此时送上一份大礼-他们在NBA总冠军赛上克服场数1胜3败的劣势,三连胜金州勇士逆转夺冠。这份大礼彻底点燃印地安人的火力,让他们靠着创下队史纪录的14连胜站上分区龙头。而球队也在季中交易梭哈,补上牛棚活棋安德鲁·米勒和魔球军团队长可可·克里斯普;而超级新秀法兰西斯科·林多尔更是印第安人整季活跃的原因之一。

2016年9月26日,印地安人以7:4战胜底特律老虎,拿下美联中区冠军;这也是印地安人自2007年以来首度以分区冠军晋级季后赛。ALDS印地安人以直落三横扫红袜;美联冠军赛球队牛棚展现了惊人的实力,不但吃了大量局数,更是将蓝鸟的打者们彻底封锁,尤其季中交易过来的安德鲁·米勒更是表现优异,接连的以三振让蓝鸟打者出局,也实至名归获得了美联冠军赛MVP,最终印地安人以4胜1败击败多伦多蓝鸟,挺进睽违19年的世界大赛,与芝加哥小熊争夺世界大赛冠军,可惜在3胜1败听牌时,被对方三连胜逆转,最终只能望着小熊在自家主场打破山羊魔咒

2017年:创下连胜纪录、却重演被逆转戏码

尽管去年世界大赛G7在主场落败的苦涩还没消除,印地安人依旧相信胜利(例如2015年的堪萨斯城皇家)。也因此,印地安人从蓝鸟挖来埃德温·恩卡纳西翁,让打线更加恐怖。

尽管前半段赛季同区的双城和皇家咬得非常紧,但笑脸人靠着傲人的投打战力,依然能担任领头羊。8月24日开始,印地安人拉出一波疯狂连胜,彻底甩开竞争对手,迅速为卫冕美中冠军立下扎实基础。9月13日,以5:3打败老虎,拿下21连胜,超越2002年运动家的20连胜,刷新了美联最长连胜纪录。9月14日面对皇家,9局下半原以1比2落后,但是靠着Francisco Lindor关键二垒安打追平比数,10局下靠着季中从纽约大都会挖来的杰·布鲁斯打出再见2垒安打以3比2气走皇家,22连胜打破了1935年芝加哥小熊的21连胜纪录,成为了大联盟史上最长纯连胜纪录的队伍,也确定拿到季后赛门票。

尽管无缘挑战包含和局在内的连续不败纪录,但这波22连胜对印地安人的士气起了重大的鼓舞作用。最后也顺利完成美中2连霸,成为美联最快出炉的分区冠军。在红袜击败太空人,完成美东2连霸后,印地安人确定成为美联第1种子,迎战从外卡割喉战脱颖而出的洋基。印地安人前两战顺利听牌,却再度于分区系列赛浪费2胜0败领先,连续两年季后赛都以3连败收场,悲情结束2017年球季。

2018年:美中三连霸,强碰卫冕军

先发投手群强大的宰制力,让印地安人成为史上第1支单季拥有4位200+K先发投手的球队(上个赛季印地安人Trevor Bauer再多送4K的话,就能成为史上第4支拥有单季200+K先发投手的球队)。虽然铁牛棚本季稍微生锈,不过美中其余队伍竞争力不够,连双城都被打回原形,完成季中补强后的印地安人,拿下分区冠军与季后赛门票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9月14日,印地安人以15:0痛宰老虎,完成美中3连霸,同时也是本季最快出炉的分区冠军。

但是正因为美中其余4队都极度缺乏竞争能力,印地安人的季后赛战力不免让人担忧,结果在ALDS遇上卫冕军太空人,印地安人遭到直落3横扫。

2019年

由于印地安人在跨联盟比赛以2:8输给国民,加上光芒6:2击败蓝鸟,确定中断连续三年晋级季后赛。

2021年

2020年12月,克利夫兰印地安人宣布2021年赛季将持续保持队名“印地安人”[11]。2021年7月,克利夫兰印地安人宣布2021年赛季结束之后将更名为“守护者”(Guardians)[12][13],新队名取自进步球场附近一座霍伯纪念大桥英语Hope Memorial Bridge两端竖立的交通守护者(Guardians of Traffic)石像[14]

2022年

9月25日,守护者以10:4打败游骑兵,以86胜67败摘下美联中区冠军,这是他们2018年以来再次封王。前一次他们还叫做印地安人,这是在改名之后的“守护者元年”随即称霸分区。守护者开季前被看衰达不到5成胜率,结果是美中其余4队的白袜(上季分区冠军)、双城、皇家、老虎全都不到5成,仅有守护者1队晋级季后赛。

守护者新秀奥斯卡(Oscar Gonzalez)于延长赛15局下以再见阳春炮,打破了大联盟史上最长的无得分季后赛比赛,助队以1:0战胜光芒,在外卡系列战两战横扫对手晋级,将在分区系列赛对抗洋基队。

系列赛第1战,洋基先发投手柯尔(Gerrit Cole)展现王牌本色,主投6.1局飙出8次三振仅失1分力压守护者昆崔尔(Cal Quantrill)。尽管亚裔新秀史蒂芬·关(Steven Kwan)在两坏球之后等到一颗红中的速球,轰出阳春本垒打,但这也是守护者全场唯一分数,加上洋基贝德(Harrison Bader)与安东尼·瑞佐开轰助威,终场守护者以1:4吞下系列赛首败。

系列赛第2战,守护者首局就被条纹军“怪力男”史坦顿(Giancarlo Stanton)的2分本垒打先驰得点,开赛处于落后的守护者没有气馁,弥补这2分差距后将战局带进延长赛,10局上半再借由洋基传球失误攻下超前分,最终守护者以4比2带走胜利,将系列赛扳成1比1平手。

系列赛第3战,双方打得有来有往,其中7个半局有得分出现,和另外一边18局大战(17局无得分)的太空人与水手正好相反。洋基虽然发挥拿手的本垒打攻势,包含贾吉(Aaron Judge)、卡布瑞拉(Oswaldo Cabrera)、贝德(Harrison Bader)各自开轰,但是牛棚9局下起火。加上守护者菜鸟奥斯卡冈萨雷兹(Oscar Gonzalez)在满垒时击出再见安打,帮助球队6比5击退洋基,分区赛取得2胜1负听牌。

系列赛第4战,洋基王牌投手柯尔(Gerrit Cole)先发7局只失两分,守护者先发康崔尔被挥出4支安打、失3分,终场守护者2:4落败,生死第5战将回纽约主场进行,胜队晋级美联冠军赛。

系列赛第5战,守护者先发投手Aaron Civale开赛就出状况,面对前三位打者就投出两次保送,接着对上下一棒Stanton又是两颗坏球走在前面,结果第三球修正到好球带外侧被Stanton逮个正著,一棒轰上右外野观众席助洋基取得3分领先。下一局手感逐渐加温的Judge再补上一发右外野阳春弹将分差拉开到4比0。3局上半轮到守护者回敬一波满垒攻势,然而仅仅靠着Jose Ramirez的高飞牺牲打拿下1分,比数形成1比4。5下Gleyber Torres开局先获保送,随即盗上二垒。1出局后安东尼·瑞佐面对刚换上来的守护者投手James Karinchak的一颗96英里(约154公里)速球直接扫成中外野平飞安打送回Torres,洋基领先再回到4分。洋基先发投手Cortes在完成5局任务后退场,接替的牛棚Jonathan Loáisiga、Clay Holmes及“天天塔”Wandy Peralta合力守成,终场守护者就以1比5遭到淘汰,无缘美联冠军系列赛。

2023年

2023年,球季结束,总教练特里·弗兰克纳请辞,结束其十一年任期。11月6日,守护者宣布聘任西雅图水手教练史蒂芬·沃特为新任总教练。

2024年

花絮

  • 印地安人自1960到1980年代缺乏竞争力,而成了笑话的题材。那时最经典的一个笑话是:法官在一对夫妻的监护权官司里问他们的孩子,他比较想跟谁住在一起。孩子说:两个都不要,他们都会打我。于是法官问他想要和谁生活,孩子的答案是:“克利夫兰印地安人,因为他们不打任何人。”(这个笑话也适用于芝加哥小熊。)俄亥俄州的杉点乐园里有个游乐设施,是一艘明轮船在十八世纪的场景里航行,包括一群机械操作的、面露凶光的印地安人。而导游经常这么说:“大家不要怕。他们一点都不危险。他们是克利夫兰印地安人。”
  • 1962年4月,印地安人以哈利·奇帝(Harry Chiti)和纽约大都会交换一名稍后指定的选手。结果到了6月,只在大都会打了15场的奇帝,成了这次交易中大都会指名换给印地安人的选手。
  • 1965到1969年,待过印地安人的外野手瑞奇·薛恩布伦(Rickie Scheinblum)开玩笑:“也许我们应该把队名改成克利夫兰公用事业公司(Cleveland Utility Company)。我们这里都是工具人英语utility players(utility players)。”意思是说,这些被放上名单的球员都可以打好几个位置,但没有一个位置打得特别好。
  • 1974年6月4日,印地安人举办10分钱啤酒之夜,但球迷醉酒闹事,使这场对得州游骑兵的比赛被没收。但巧合的是,自从那次暴动后,反而激起附近球迷对印地安人的认同感。
  • 1981年,当时担任奥克兰运动家转播员的朗·西蒙斯(Lon Simmons)告诉听众:“这场比赛打完,运动家队要前往克利夫兰。只是因为投票结果13票赞成,12票反对,他们才决定上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运动家正在争取季后赛资格,最后也真的拿下分区冠军,但他们宁可让系列战的每一场比赛都被没收,也不愿意走一趟克利夫兰;不是因为他们太害怕这一年照旧战绩不振的印地安人队,而是这个城市实在太令人厌恶。
  • 就在同一个球季,曾经打过印地安人,后来被交易到纽约洋基的三垒手葛瑞格·尼特斯(他的大联盟生涯是从明尼苏达双城开始的),在球队包机上透过广播系统告诉大家:“我们即将降落在克利夫兰。请将手表往回拨42分钟。”
  • 1989年的电影《大联盟》是以小说化之后的印地安人队为题材,由查理·辛汤姆·贝林杰主演。续集和第三集先后在1994和1998年上演。
  • 鲍伯·霍伯持有印地安人队的一小部分股票,1993年印地安人最后一次在克利夫兰体育场举行主场球赛时,他也曾参与当天的仪式。
  • 卡洛斯·贝尔加是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局中从左打区和右打区各敲出一支本垒打的打者,他在1993年4月8日迎战纽约洋基队的第七局,从史帝夫·郝尔(Steve Howe)和史帝夫·法尔(Steve Farr)两位投手手上完成这个创举。至今为止,唯一重演这项难得纪录的是芝加哥小熊队的马克·贝尔洪(Mark Bellhorn),他在2002年8月29日对密尔沃基酿酒人的第四局完成。
  • 克利夫兰的家乡英雄,喜剧明星杜鲁·卡瑞(Drew Carey)在1995年为他新上映的情景喜剧“杜鲁·卡瑞剧场”(The Drew Carey Show)宣传时,也取笑了大联盟其他球队。他在预告片里经常讲一句家喻户晓的台词:“总算轮到你们当烂队了!”(Finally, it's your team that sucks!
  • 2001年8月5日,印地安人演出大联盟史上最大的一次逆转胜利。在第四局以0:12,第六局以2:14遥遥落后西雅图水手的情况下,演出绝地大反攻,最终在延长赛第11局以15:14反败为胜。这场比赛因此被棒球迷称作不可能的大逆转
  • 2004年8月31日,印地安人以22:0痛宰纽约洋基队。这是洋基队史上最惨痛的一场败仗。欧玛·维兹盖尔单场击出六支安打,追平大联盟单场九局比赛的个人最多安打纪录。这是洋基队自1928年7月29日以6:24败给印地安人队以来,输的最难看的一场球。[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06年7月4日,印地安人又以19:1狂胜纽约洋基,而这一天正是洋基队老板乔治·史坦布莱纳(George Steinbrenner)的生日。这两场对纽约的大胜,先发投手都是杰克·韦斯布鲁克(Jake Westbrook)。这是洋基队史上差距第二大的一面倒惨败,排名第一的正是2004年那场0:22完封。
  • 2006年9月2日,内野手凯文·柯兹曼诺夫(Kevin Kouzmanoff)成为大联盟有史以来第三个在生涯首打席就轰出满贯本垒打的选手,以及第一个把生涯首打席第一球打成满贯本垒打的人。
  • 2006年12月21日,印地安人宣布将自 2008 年起将春训基地从佛州的 Winter Haven 移往亚利桑那的 古德伊尔 (Goodyear,位于菲尼克斯西郊的山谷地带),并且在 2009 年春训时,转换到仙人掌联盟 (Cactus League)比赛。
  • 2007年4月9日,印地安人队宣布,由于克利夫兰地区下大雪,印地安人将在密尔沃基和洛杉矶安那罕天使进行“主场”系列战。对西雅图的主场开幕四连战由于大雪而取消。印地安人在米勒球场的系列战取得三战两胜,赢了第一场和第三场。当乔·波罗斯基(Joe Borowski)在印地安人赢球的比赛,于第九局站上密尔沃基的投手丘,广播系统就会播放“野小子”(Wild Thing)这首歌,向电影《大联盟》致意;这部电影虽然是印地安人队的故事,但拍摄工作是在密尔沃基的旧郡立球场(County Stadium)完成的。
  • 球队最早的主场联盟球场的一部分建筑,至今仍座落在东六十六街和莱辛顿大道口,位于克利夫兰市的霍夫区(Hough neighborhood)。球队的售票处和右外野砖墙的一部分都还存在。至于球队的第二个主场克利夫兰体育场则已不复存在,现在是克利夫兰布朗体育场的所在地。
  • 昔日的克里夫蘭體育場在夏季的夜间比赛时,时常被来自伊利湖岸,被灯光吸引而群聚球场中的蚊蝇、飞虫袭扰。2007年10月5日的分区冠军战第二场,则不免令人想起旧体育场的往事:群聚而来的飞虫占满整个球场,使得比赛不得不几度暂停,以喷洒杀虫剂。这些飞虫被电视转播员称为加拿大兵(Canadian Soldiers),但它们实际上是蚊虫。

球员

主要因为在印地安人的表现而入选: 其他和印地安人有关的名人堂球星:

登录名单

登录名单 40人名单 教练/其他
先发投手

后援投手

捕手

内野手

外野手


投手

捕手

内野手

外野手


总教练

教练团

60天伤兵名单

† 15天伤兵名单
登录名单 2022年4月8日更新
变动 · 守备位置图

退休球衣号码

  • 3 厄尔·艾佛瑞尔(Earl Averill),外野手(1929年-1939年)
  • 5 卢·布德罗(Lou Boudreau),游击手(1938年-1950年);总教练(1942年-1950年)
  • 14 赖瑞·多比(Larry Doby),外野手(1947年-1955年, 1958年);教练(1974年)
  • 18 梅尔·哈德(Mel Harder),投手(1928年-1947年);教练(1947年-1963年)
  • 19 鲍伯·费勒(Bob Feller),投手(1936年-1956年)
  • 21 鲍伯·雷蒙(Bob Lemon),投手(1941年-1958年);教练(1960年)
  • 42 杰基·罗宾森(Jackie Robinson)(所有美国职棒大联盟队伍都将此号码退休)
  • 455 印地安人队球迷(代表1995年到2001年杰克布斯球场连续满场纪录)

其他贡献者

  • 比尔·维克

单季纪录

附属小联盟球队

  • AAA哥伦布快艇 (Columbus Clippers), 国际联盟 (International League)
  • AA阿克伦橡皮鸭 (Akron RubberDucks), 东方联盟 (Eastern League)
  • 高阶1A莱克县队长 (Lake County Captains),中西联盟 (Midwest League)
  • 1A林奇堡山猫 (Lynchburg Hillcats), 卡罗莱纳联盟 (Carolina League)
  • 新秀ACL守护者 (ACL Indians) ,亚利桑那联盟 (Arizona League)
  • 新秀DSL守护者 (DSL Indians),多米尼加夏季联盟 (Dominican Summer League)

广播与电视转播

印地安人队的旗舰电台,是位于1100 AM的新闻/评论电台WTAM。电台播音员是汤姆·汉弥尔顿(Tom Hamilton)和麦克·希根(Mike Hegan)。当大联盟球赛与克利夫兰骑士队的季后赛冲突,WTAM会转播篮球,原定转播的棒球赛则可在FM 100.7的WFFM电台收听。

电视转播权则由印地安人队自2006年开播的俄亥俄体育时报(SportsTime Ohio)电视台获得,麦特·安得伍德(Matt Underwood)和瑞克·曼宁(Rick Manning)是138场例行赛转播的双主播。每年也会有20场例行赛在无线台,由第三频道国家广播公司(NBC)旗下的WKYC新闻台转播,这时的主播则是曼宁和体育新闻主播吉姆·唐纳文(Jim Donovan)。而在哥伦布53台WWHO,利玛35台WLIO,宾州伊利(Erie, PA)的12台WICU-TV(或35台WSEE-TV),纽约州布法罗的67台WNGS,杨斯顿的62台WYFX-LP,宾州默瑟(Mercer, PA)的17台WFXI-CA,以及托莱多的BCSN等台,也都看得到电视转播球赛。

曾经为印地安人队转播球赛的人,还包括汤姆·曼宁,杰克·葛兰尼(Jack Graney,他也是第一位转任现场主播的退役球员),杰克·柯瑞根(Jack Corrigan,目前为科罗拉多洛矶队服务),1997年获颁福特·弗立克奖(Ford Frick Award)的吉米·达得利(Jimmy Dudley),还有肯·柯曼(Ken Coleman)、乔·卡斯提里奥尼(Joe Castiglione)、范·派崔克(Van Patrick)、乔·泰特(Joe Tait)、吉姆·“泥鳅”·葛兰特(Jim "Mudcat" Grant)、哈利·琼斯(Harry Jones)、洛基·柯拉维托,以及为印地安人转播了34年的赫伯·史寇(Herb Score)。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