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Remove ads

克里米雅–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简称CCHF),在中国称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简称XHF[4][5],是一种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疾病。

事实速览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症状 ...
Remove ads

症状

此病之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痛头痛、呕吐、腹泻皮肤瘀点,通常于暴露病原后2周内发病,可能造成肝衰竭等并发症。幸存者通常在发病后2周左右康复[1]

病因和诊断

克里米雅–刚果出血热通常由咬或接触患病的家畜来传染,患者通常为农民屠宰场工作者。病毒也能透过体液接触传播。诊断则需侦测血液中的抗体、病毒RNA或病毒本身[6]。此病为一种病毒性出血热[1]

预防和治疗

预防的方式主要为预防蜱咬;目前没有商业化的疫苗。治疗主要为支持性疗法利巴韦林(ribavirin)可能也有帮助。[1]

流行病学和历史

此病分布于非洲、巴尔干半岛、中东和亚洲,通常会以区域流行英语outbreaks(outbreak)的形式出现。[1]2013年,伊朗俄罗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出现了约50例患者[2]患者的死亡率介于10%到40%之间。[1]

此病症最初在1940年代发现[7],1944年至1945年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发生军人群聚疫情,苏联的科学家首先识别了这个传染病,命名为“克里米亚出血热”,他们确定了它的病毒病因,但当时无法分离出这种病原体[8]。1967年2月,美国昆虫与病毒学家约翰·伍德尔(John P. Woodall)等人报告了此病毒,命名为“刚果病毒”[9][10]。1973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此病毒正式定名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11]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