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内林里
中华民国嘉义县大林镇辖下一里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内林里,北接沟背里,南接三和里,西接义和里,东接三角里,内有掘尾沟流经。[1]土地面积为3.029平方公里[2],人口数736人,分为十邻,[3]含聚落内林、下底店仔、沟仔下[1]。人民多务农[1],以大林圳作为灌溉用水[2]。2016年以79.71分获意大利国际慢城组织(Cittaslow International)之认证,成为台湾第二个(西部第一个)“慢城”。[4]
Remove ads
地理
由内林、下底店仔、沟仔下等聚落组成。大林镇一带原本满布树林间的树木杂草等,而被称为大埔林,为平埔族猎鹿场。而内林因位处大埔林树林的东北方内部,故而得名。清领时期因后续渡台入内林者的后裔族众,比邻近庄头人口数多,因之而又称“大庄”。下底店仔得名于追来庙西侧的众商店铺,商店铺已停业。沟仔下则得名于位处内林与沟背交界的水沟附近。交通方面仅有经沟背、内林的嘉义县公车处大林-梅山线可搭,但每日仅上午三班,公共运输并不方便。[1]
聚落历史
于康熙年间时开始陆续有移民渡海移垦于内林,其中以来自福建漳州府南靖县简姓氏族居多,直至今日内林仍以简姓为大众。内林人于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筹办祭祀公业,并于乾隆6年(1741)建立简姓家庙“追来庙”。之后乾隆九年(1744年),台湾府首次举办科举,其中有内林人的简氏子弟简拔中举,故内林中得“举人厝”[1](现在的文魁宫)[4]之地名。
教育
文化资产与景点
于1741年由简姓家族建立的家庙,祭祀简姓家族始祖-东周周大夫简师甫与来自漳州府的南靖一世祖德润公之直系历代高曾祖妣和来台第三世简拔举人的神位[1][4][7],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八月十五日举办春秋二祭,内容为行简氏宗亲会祭典。[4]公元1911年冬(明治45年),由于地震而震毁的追来庙由简姓家族重修完毕,并立“重修追来庙碑”[8],此碑已列入国家历史文物古迹。[9]1974年上元节建立庙碑。[10]
原举人厝,为台湾府所此科举中举人,来台第三世的简拔故居,建于乾隆年间,厅内宫奉玄天上帝,[9]保留了乾隆御赐之《文魁》匾额、碑碣、文魁笔、一对旗竿石座(内林旗竿石)、三百多年前手绘的举人家庭画像[4],与道光年间所赠与的“寿德留芳”匾额[1]。2014年开始定期举办文魁崇礼,为面向小学学童的文化活动,有文魁佾舞、文魁触笔、云步登科旗等活动。[4]
位于下底店仔处,奉简姓家族来台时所迎来的保生大帝与三太子,失火后于2001年重建。[1]
特产
内林里仍保留部分清领时期的建筑,如:举人厝,且产农作,如乌壳绿竹笋、凤梨、柑橘,活动则有采笋体验,特产为南瓜制成的黄金包。[4]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