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内湖复育园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内湖复育园区,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内湖区芦洲里、基隆河畔的公园,2015年6月5日启用,前身为被称为“内湖垃圾山”的葫洲里垃圾掩埋场。
历史
- 垃圾掩埋场原址原为一处位于基隆河旁的洼地,于1970年9月启用,最初称为“葫洲里垃圾场”,规划使用至1975年,并在填满漥地后停止使用。但由于台北市政府未能在原订期满后寻得新的垃圾掩埋场场地,使得掩埋场一直持续使用下去。当时掩埋场仅采用简单的覆土倒弃法,在填平漥地后继续堆积垃圾的结果,使得垃圾逐渐堆积成山并产生恶臭,产生的环境问题于1980年起开始受到周边居民及舆论的重视,开始称之为“垃圾山”[1]。
- 自1983年起,因垃圾产生的沼气自燃多次引发大火,不但产生空气污染问题,也造成垃圾山多次“坍方”,影响工作人员之安全;因此1984年台北市政府决定新辟福德坑垃圾掩埋场,并于1985年新掩埋场启用后关闭内湖垃圾山。[2]

- 掩埋场关闭后,因堆积之垃圾已占用基隆河行水区,1997年行政院要求台北市政府应清除垃圾山位于行水区内的部分[3][4] ;因此台北市政府自2006年开始清除垃圾山[5] ,清出之垃圾区分为四类:可回收再利用、可燃垃圾、有毒事业废弃物、废土,目标清除222.8万立方米[6] ,于清理完毕后改设为公园[7]。
- 2014年11月5日,联合国和平使者简·古多尔(Jane Goodall)与国际扶轮3520地区第13分区代表响应此垃圾清除复育,捐赠1600株台湾原生植物树苗及装置艺术给台北市政府用于公园内,预计2015年1月完工[8][9]。
- 2015年6月5日,内湖复育园区启用,建置复育林区、游憩区、高滩地、阳光草坪、活动广场、景观广场及观景台等[10]。
Remove ads
影响
长一千米、宽三五〇米、高五十三米的大型垃圾山,台北市政府花了八年时间,将三百万立方米的垃圾山挖掉了两百多万立方米,进行复育工作并成为一片绿地,代表了在环境保育上的进步。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