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全台首邑县城隍庙为台湾清治时期所设之对应台湾县的官祀城隍庙,当时称为“台湾县城隍庙”,位于台南市北区。虽然其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但现在的庙宇建筑是战后1980年1月重建而成的[1][2]。
沿革
台湾县城隍庙由台湾县知县张宏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捐俸兴建,最初位置是在东安坊的县署北边[注 1][3][4],因为未留下相关记载而无法得知当时的规模[1][4][3]。乾隆十年(1745)知县李阊权捐资修缮,并砌城隍庙前石道[4]。后来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府方邦基、知县鲁鼎梅将庙移到了镇北坊赤崁楼右边,但隔年(1751)鲁鼎梅又移到了县署北边[1][4]。之后屡次修建[注 2][4],其中知县薛志亮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修建两廊,扩大了庙宇规模[1][4]。同治十三年(1874)府城设有团练总局,并将府城内外分六段,其中的北段保甲局即设于县城隍庙[4]。
而在日治时期,该庙被日军占用,后改为陆军卫戍病院宿舍[1][4]。之后日军通知领回庙产,但当时的主事者对日军感到畏惧不敢前往,致庙产为台南慈惠院接用[4]。后来因附近居民踊跃捐资,于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9月用140圆向陆振芳购买今址上的民房改建成庙宇[1][2][4]。后来该庙再次重建,于昭和七年(1932年)完工[2]。
二次大战后,该庙在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4月重修落成且举行祈安建醮法会,两年后(1968年)又增建地藏王殿[1][2][4]。之后因为庙梁腐朽,该庙于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9月募款重修,于六十九年(1980年)1月完工而成今貌[1][2]。
Remove ads
庙况概述
县城隍庙现为一进三开间建筑,门楣上书写“尔来了么”,于正殿则有对联“阳报.阴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岂曰无报,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你知.我知.莫云不知”。正殿神龛供奉“显祐伯城隍尊神”,两旁从祀文武判官与七爷八爷,而正殿两边则为二十四司。而在庙宇左侧,则为地藏王殿[1][2]。
此外在县城隍庙内留有过去社稷坛与山川坛祭祀时所用的“社之神”、“稷之神”、“风云雷雨之神”、“山川之神”与“城隍之神”等木质神位[1]。

祭典活动
其他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