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重宝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重宝函
Remove ads

八重宝函,或称唐八重宝函,中国唐代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唐懿宗赐赠的一套八层盒函,用于供奉佛祖释加牟尼佛指舍利的一个影骨[a]。盒函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宝函、两个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1987年5月5日发现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后室。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收录进《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属于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存于法门寺内的法门珍宝馆。

事实速览 八重宝函, 时代 ...
Thumb
法门寺
法门寺
法门寺在宝鸡地图上的位置

相关历史

Thumb
重修后的法门寺塔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唐懿宗时举行了唐朝最后一次迎奉佛骨的活动,法门寺在这时得以重修。此次迎佛骨,于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八月在法门寺塔下结坛开始,十四年(873年)四月八日迎入长安,七月十九日懿宗病逝,十二月新即位的唐僖宗诏还法门寺。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正月四日,佛骨送还法门寺,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此次迎奉佛骨声势浩大,供品极多,耗费空前,可谓集前代历次佛事侈靡之大成,禁军兵杖,香刹宝帐,无所不用其极,远非一般法事,而是国家大典。八重宝函当为此次迎奉中,唐懿宗赐赠。[2][3][4]

出土

1981年8月24日晚,法门寺明代重修的真身宝塔在风雨中坍塌了半边。1986年,政府决定拨款重建。1987年2月底,开始重修宝塔。因为相传法门寺塔下藏有佛祖的指骨舍利,清理地基时寻找佛指舍利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5]此次发掘共出土佛指舍利四枚,其中真身指骨一枚,其余三枚属于影骨,八重宝函中供奉的是一枚影骨,也是四枚中最先出土的。[6]

考古人员在打开地宫第四道石门后,进入地宫的后室,在地宫后室北壁正中位置发现了八重宝函。出土时外用红锦包裹,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宝函,出土时已残。出土时,宝函盖上为一尊鎏金菩萨像,两侧各立一名石雕护法天王,另有四个银瓶分立后室四角,各类器物以佛教密宗的格局围绕着宝函布放。宝函被整体运输到扶风县博物馆内的工作室。1987年5月4日傍晚,考古专家开始开启宝函。至1987年5月5日凌晨1点,最后一层宝函打开,第一枚佛指影骨舍利面世。巧合的是,当日正值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7][8]

Remove ads

形制和工艺

更多信息 层次, 名称 ...

参见

注解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