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公正世界理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公正世界理论公正世界谬误公平世界假说是一种认知偏误,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文·勒纳英语Melvin Lerner提出[1],这种见解预设世界公平公正,因此思维模式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认为坏事绝不降临在好人身上(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以当某人遭遇不幸即暗示他做了坏事,恶有恶报,反之亦然,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因而犯上了逻辑学上的非形式谬误[2]

这个谬误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指责受害人。例如:被强奸的受害人,被人认为是由于个人不够小心或穿着暴露所导致,而忘了加害人才是应该被谴责的。[3]

对行为与态度的影响

暴力

霸凌

有鉴于其他对于公正世界理论的研究,研究人员预期说较为相信公正世界理论的人更可能会指责霸凌受害者;然而,研究显示,较为相信公正世界理论的人,在事实上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反霸凌倾向,[4]其他一些研究也发现说较为相信公正世界理论的人比较不会去欺负他人、成为霸凌加害者;[5]也就是说,越相信公正世界理论的人,越不会参与霸凌、欺负他人,也越不会指责霸凌受害者。

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Lerner对于公正世界信念是行为管理的“合约”的理解;此外,研究显示对公正世界理论的信仰,在学校环境中,对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6]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一般大众当中。

生病

贫困

研究人员通过公正世界假说的视角探讨了人们对贫困的反应。坚持公正世界理论者与指责穷人有强相关,而对公正世界信念较弱的人则主张贫穷是来自于外部原因,包括世界经济体系、战争和剥削。[7][8]

自己成为受害者

参见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