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堆天后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堆天后宮map
Remove ads

22°36′55″N 120°33′59″E

事实速览 六堆天后宫, 别称 ...

六堆天后宫(台湾客家语四县腔:Liuk-tôi Thiên-heu-kiûng ),是位于台湾屏东县内埔乡内田村的妈祖庙,紧邻昌黎祠,于1985年11月27日公告为三级古迹,后改为县定古迹[1]。1895年乙未抗日时,六堆人即是在此选出正副大总理来指挥作战[2]:24[3]。该庙因位于内埔之故,也有称为内埔天后宫

天后宫主祀天上圣母妈祖,另陪祀千里眼顺风耳,于左次间奉祀注生娘娘,右次间奉祀福德正神,翼房观音厅则供奉观音菩萨[3]

沿革

内埔六堆天后宫据《凤山县采访册》所载,是清嘉庆八年(1803年)由锺麟江所倡建[2]:11。在蔡牵于嘉庆五年(1800年)首次侵攻鹿耳门,引发蔡牵之乱期间,锺麟江率众于嘉庆七年(1802年)渡海至厦门后转往湄州岛分香,返回内埔庄后遂倡建天后宫,共募得4411两银[2]:31、32。而在天后宫于嘉庆十年(1805年)落成的同时[1][4],六堆人也在同年受台湾道庆保之命支援官兵对抗蔡牵势力,六堆人遂推武举人赖熊飞担任大总理,锺麟江为副总理,于天后宫集结六堆兵力,可见天后宫在六堆已有相当的重要性[2]:23[4][3]

道光廿八年(1848),天后宫已有倾圮之象,六堆各庄遂推举锺桂龄主持重建工程[2]:17。在募得洋银3310多元后,工程于隔年(1849年)十月择吉开工,咸丰元年(1851年)十二月落成,共计耗资3250多元,而此次的重修大致维持原有格局,并未有太大改变[2]:17[1]

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割台后,由于当时台人拒绝日本的接收,遂与来台的日军交战。当时六堆抗日势力集结于天后宫,推选举人李向荣担任大总理,左堆总理萧光明任副总理,总参谋为中堆总理锺发春[2]:24。然而在火烧庄之役战败后,六堆的抗日行动也宣告失败。

进入日治时期后,天后宫在大正二年(1913年)春进行重修,募得日币1万4千圆,同年11月落成[2]:25[3]。此次由乡绅刘金安、李石华等人所发起的重修除了修复庙宇外,最主要的建设即是观音厅的兴建,使得天后宫跟昌黎祠连成一体[2]:25[1]。而在日治后期的皇民化运动期间,天后宫神像被潮州郡役所没收,直到二次大战后由内埔乡长锺梅贵、高雄县参议员锺桂兰、前内埔第一保保正李福谦、老埤国民学校(今内埔崇文国小)校长锺立珍、内埔信用组合职员陈玉莲等五人上书请官方送归神像[2]:26。而后募得旧台币44万7700元后,于民国卅六年(1947年)进行天后宫的修复[2]:26

此后天后宫又在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请李琼琢重作庙宇彩绘。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公告为古迹之后,七十六年(1987年)成立管理委员会[2]:46。天后宫于民国八十四年(1995年)年底进行重修,两年后(1997年)的10月29日落成[2]:29

Thumb
封禁古令埔碑
Remove ads

建筑特色

六堆天后宫位在龙颈溪南岸,坐北朝南,主体为三开间传统庙宇,屋顶为三川脊,平面格局为前、后殿间夹拜亭[3][1]

历年兴修大事表

更多信息 年代, 主事者 ...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