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帽溪战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帽溪战役(法语:Bataille de Mao Khê),越盟称为黄花探战役越南语Chiến dịch Hoàng Hoa Thám),发生于1951年3月23日至3月28日,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的一场交战。由二战英雄让·德·拉特尔·德·塔西尼领导的法兰西联盟军击败了武元甲将军指挥的越军。

事实速览 帽溪战役, 日期 ...
Remove ads

前奏

永安战役遭受惨败后,武元甲决定攻击法国的后勤中心海防港,他选定海防以北32公里的帽溪作为打破法军防线的突破口。他希望第316师在第308师和第312师的辅助进攻下,足以击溃守军。

帽溪的防守极为紧缺。该地由数个前哨包围,该镇本身由摩洛哥殖民步兵的一个装甲排驻守,位于该镇以北一公里的煤矿开采区则由一小支游击队驻守,在镇东则为塞内加尔第三十综合营的一个连守着一座天主教教堂,法军总共有400名守军。

战斗

在3月23日进行牵制后,越盟稍晚开始袭击帽溪的前哨。到了26日他们已经占领了所有主要前哨,并准备对城市展开主攻。但法国海军突如其来的炮火使得越盟的进攻稍微停滞。后塔西尼决定派遣第6海军陆战队伞兵团英语6th Marine Infantry Parachute Regiment和部分炮兵连前往援助被围困的守军。3月27日清晨,越军第312师的第209团对煤矿发动大规模进攻,驻守在该地的法军不断抵抗,在子弹耗尽后巧妙的撤退至城镇中。

3月28日凌晨2点,越盟向该镇开火。第308师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步兵进攻,但被布置得当的法军大炮击退。越军最终攻入了城镇,与法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越军在该天早上稍晚撤出。

后果

法军的伤亡很少,仅有190人,而越军在法军的火炮和交战下死伤惨重,超过3,000人伤亡。但武元甲的部队伤亡远少于两个月前的永安战役,使其于5月发动底江战役,但最终失败撤退。

注脚

Loading content...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