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冯熙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冯熙敏(1886年7月25日—1964年),字叔捷[1],直隶省天津县人,宣统二年进士。[2][3]

生平
清德宗光绪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公元1886年7月25日)出生
6岁就读于冯氏私塾,熟读“四书五经”。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天津铃铛阁官立中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入学北洋大学堂工科土木工学门甲班生[4],宣统二年毕业。
宣统二年五月,北洋大学堂预科学生补习期满,照中学堂给奖,奖给拔贡生[5]。
宣统二年十月,学部会考北洋大学堂毕业学生,冯熙敏得85.61分,考列第一名最优等[6]。
宣统二年十一月初九日己酉(1910年12月10日),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7][8][9]
国史馆协修
翌年,受命为“钦命辛亥襄校官”,主持政府对回国留学生的鉴定考试。
中华民国成立后,参与铁路建设,测量汉口至广州的地形。
民国二年(1913年)应聘执教于北洋大学,是该校的两个中国教授之一,主讲测量学,制图学、投影几何学等课程。教学中,备课充分,授课按时,认真负责,深受同学的欢迎: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实习课的开设。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病留天津,未随校内迁,但多次拒绝与日伪合作,保持了民族节操。
抗战胜利后,参加北洋大学的复校工作,并继续任教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经院系调整后更名为天津工学院,仍执教于此。
1964年病逝,终年79岁。同人印行有《冯叔捷教授纪念文集》
Remove ads
家庭
胞兄冯熙运,北洋大学校长。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