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凯伊拉龙属
泰坦巨龙类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凯伊拉龙(属名:Caieiria,命名自发现化石的凯伊拉地区)是巴西晚白垩世加尔加山组(原为玛丽亚组的一个层段)发现的一属泰坦巨龙类恐龙。模式种兼唯一种是异尾凯伊拉龙(Caieiria allocaudata)。[1]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古生物学家卢埃林·伊沃·普莱斯于19世纪40至60年代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加尔加山组的“凯伊拉”地("Caieira" locality)挖出数批泰坦巨龙类化石,并在1957年左右发现凯伊拉龙正模标本。其中两个――即“Series B”(或MCT 1488-R)和“Series C”(或MCT 1490-R)已分别成为泰坦巨龙类两个属――即三角区龙与包鲁巨龙的正模标本。前者的描述者亦将十节尾椎即MCT 1719-R归入三角区龙以作为这个新属的副模标本。[2]2022年,西尔瓦·朱尼尔和同事报告了相同地区BR-262地发现的更多泰坦巨龙类化石,并根据这一新证据重新考虑将MCT 1488-R视为包鲁巨龙标本之一,因此将三角区龙列为包鲁巨龙的异名。他们还将尾部化石与三角区龙分开,并将其命名为新属新种异尾凯伊拉龙(Caieiria allocaudata)的正模标本。属名“Caieiria”命名自凯伊拉地,而种名“allocaudata”意为“奇怪的尾巴”,指其独特的解剖学特征。[1]
Remove ads
描述
描述作者指出本属区别于布氏包鲁巨龙、里氏乌贝拉巴巨龙和弗氏冈瓦纳巨龙的2项特征。尾椎具有坚固的侧突且垂直扩展至其椎体高度的一半。前段尾椎的后椎骨关节突板(lamina postzygapophysealis)和中央副椎骨关节突板(lamina centrodiapophysealis)之间存在深凹。[1]
分类
西尔瓦·朱尼尔等人进行一项泰坦巨龙类系统发育分析,其中包含凯伊拉龙和结合三角区龙信息的包鲁巨龙在内。这两个分类单元都被发现处于风神龙族基干的一个演化支中,后者则像很多其他分析一样被发现处于林孔龙类中。分支图如下:[1]
林孔龙类 Rinconsauria |
| |||||||||||||||||||||||||||||||||||||||||||||||||||||||||
古生态学
在2020年含化石岩层被划进其它地层前,加尔加山组的古生物群原被认为属于玛丽亚组。[3]除包鲁巨龙和凯伊拉龙外,该地层的其它动物包括半鸟亚科的渔龙和鳄形超目的埃他鳄、佩罗鳄和乌贝拉巴鳄。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