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自说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自说品》(梵语:Udānavarga),音译为《优陀那品》,是搜集了初期佛教时期佛陀感兴而发的格言式偈颂。《自说品》的许多品名、偈颂和整体形式类似于《巴利三藏·小部》中的《法句经》与《自说经》,但非巴利三藏的一部分,属于说一切有部的传承。现存两种梵语版本,两种汉译版本以及两、三种藏语版本。[1][2]
名称
说一切有部将其法句命名为《自说品》(Udānavarga)。Udāna,意译作“自说”[3]、“感兴语”[4],《出曜经》译为“出曜”[5][6],《法集要颂经》译作“法颂”[6]。
内容
《自说品》分为33品,约900多偈。33品标题为:[7]
Remove ads
版本
现存梵语版《自说品》属于说一切有部。其中使用古典梵语的版本较为知名,是法救所编,出土了多份写本与残卷,内容也被一些作品引用。Franz Bernhard将其整理出版。这是现存《自说品》及《法句经》最长的版本,971偈分为33品。[8] 使用佛教混合梵语的版本在龟兹东北出土,它是于三世纪时以婆罗米文写成,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此版有33品,超过600偈。[9]与巴利语《法句经》的偈颂相比对,古典梵语的版本有更多的差异,而佛教混合梵语的版本差异较小。[10]
汉传佛教《大正藏》收录两种《自说品》的汉译本。《出曜经》于399年由竺佛念译出,934偈分为33品,保存了对《自说品》的注解。《法集要颂经》于985年由天息灾译出,933偈分为33品,没有注解。[11][12]
藏语版是由Vidyaprabhakara于九世纪时译成藏语,包括了慧铠的注解。[13]该版现已译成英文出版。[14][15]
编集
通常认为编集者是法救。如《大毘婆沙论》中说“佛去世后 ,大德法救展传得闻,随顺纂集,制立品名。谓集无常颂,立为无常品;乃至集梵志颂, 立为梵志品”。
Brough引用《大智度论》[16],将其叙述解读为是指佛陀涅槃后立刻就编集了《自说品》,认为是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就开始编集,而法救的贡献是撰作注解。[17]印顺法师认为法救是说一切有部《法句经》的扩编者,而不是创编[18]。
文本比较
梵语与藏语《自说品》的内容大致相同,其中约360偈与巴利语《法句经》大致相同。[19] 《自说品》与《法句经》的比较如下表:[1][19]
衍生作品
《自说鬘》(梵语:Udānālaṅkāra)是以龟兹语(西方称为“乙种吐火罗语”)写成的散文,注解《自说品》。[20] 《自说赞》(梵语:Udānastotra)是以龟兹语写成的韵文,唱颂书写《自说品》的功德。[21]
注释
引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