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开渠

中国雕塑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刘开渠(1904年10月1日—1993年6月25日),原名刘大田,中国雕塑家

生平

刘开渠生于江苏萧县坡里乡刘窑村[1](今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刘窑村),自幼家境贫困,原名刘大田,“开渠”之名为14岁时其小学老师所改[2][3]。1920年,借得一笔萧县留外资金,并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1923年,与同学李有行、陈宗向等组织“心琴画会”,以反对守旧、提倡写生为宗旨。[4]1927年从西画系毕业。毕业后,几经周折才在南京大学谋得一份刻蜡版的工作,不久受聘任国立西湖艺术院助教,兼图书馆主任。[4]1928年8月,由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荐和资助,赴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家让·朴舍英语Jean Boucher (artist)教授,后于1931年受邀成为其助手。[3]1932年底,与吕斯百常书鸿等人发起中国留法艺术研究会,通过《艺风》刊物向国内介绍欧洲绘画、雕塑。[5][3]

1933年6月回国,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主任、教授,1949年9月起任校长。1951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兼任杭州市副市长。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3]1953年借调北京,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雕塑组组长。195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后任院长。1963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3][4][6]文革”期间遭隔离审查,并下放到农村。[3]1980年,被重新任命为中国美术馆馆长。[3]曾当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4]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

1993年病逝于北京

Remove ads

艺术作品

  • 《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1934年)
  • 《王铭章骑马铜像》(1943年)
  • 《无名英雄像》(1943年)
  • 川军抗日英雄纪念像》(1944年,后被毁,1985年重建)
  • 孙中山座像》(1944年)
  • 大型浮雕《农工之家》(1945年)
  • 毛主席主席像》(1951年)
  • 刘少奇像》(1982年,与程允贤合作)[7]
  • 斯大林像》(1954年)
  •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3]

艺术特点

刘开渠将中国传统雕塑表现手法融入西方雕塑,风格独特。[6]

个人纪念馆

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公园内。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