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松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刘松山(1833年—1870年),字寿卿,湖南湘乡人。清末湘军将领。
乡勇出身。初随王錱镇压郴州、株洲等地天地会起事。后从曾国藩对太平军作战,屡建奇功,官至广东陆路提督。攻陷天京后后,升总兵。
“有一天太平军夜袭,(湘军)诸营皆溃,只有刘松山在月下列队迎敌,太平军不敢相逼;其余溃散各营,月夜看不真切,以为太平军拦截,掉头要逃,及至刘松山打出旗号,大家才知道大营未失……(曾国藩)从此以国士相待。”
... ...
“…从军以前,在家乡就已定下亲事,聘而未娶,在军中十几年,只因招兵,回过一次家乡;直到西捻既平,方在洛阳成婚,新郎新娘都三十多岁了。”[1]
同治八年八月(1869年9月),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军,为北路从陕西绥德取道花马池(宁夏盐池),至吴忠堡,围金积堡(宁夏吴忠西南),连下七座寨堡。
同治九年(1870年),回军盘踞在秦渠南的石家庄、马五、马七、马八各城寨负隅顽抗,刘松山先攻破了石家庄,然后督战马五寨,击败其援军,毁坏外卡,然后点火烧寨门。在将要攻克营寨时,刘松山左胸中炮弹坠马,诸位将领来查看,刘叱令他们整理队伍从速进攻,终致大破马五寨。刘松山伤势很重,对众将领说:“我受国恩未报,即死,毋遽归我尸,当为厉鬼杀贼。”然后逝世,年仅三十八岁。[2][3]
同治帝听闻后嘉许刘的智谋英勇,赠太子少保,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入祀京师昭忠祠并在立功地建专祠,谥忠壮。刘松山阵亡后,他兄长的儿子刘锦棠代领其军,其灵柩久久没有回乡以安定军心。次年攻复金积堡后,皇帝特地下诏赏赐一坛祀品。同治十二年,甘肃的回民叛乱全部平定,朝廷追加评定刘的功劳,给他加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将原来的世职合并为二等子爵。其嗣子刘鼒承袭爵位,官至山西按察使。[2]
Remove ads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