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亚历山大·罗曼诺维奇·别列亚耶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Рома́нович Беля́ев,罗马化:Aleksandr Romanovich Belyayev,1884年—1942年),苏联科幻小说作家,作品有《陶威尔教授的头颅》(1925年)、《水陆两栖人》(1928年)等等,被称为“苏联科幻之父”。《水陆两栖人》(1967年)和《陶威尔教授的头颅》(1984年)曾在苏联被改编成电影。

生平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出生于斯摩棱斯克的一个东正教神父家庭。父亲在接连失去两个孩子(妹妹妮娜幼年因肉瘤夭折,兽医专业在读的弟弟瓦西里在乘船旅行时溺水身亡)后,希望他继承家族传统,将其送入斯摩棱斯克神学院就读。然而别利亚耶夫并未表现出虔诚信仰,甚至在神学院期间成为无神论者。毕业后,他并未宣誓成为神职人员,转而进入法学院深造。求学期间父亲去世,他不得不通过家教和戏剧创作来维持母亲及其他家人的生计。
1906年从法学院毕业后,别利亚耶夫成为执业律师并建立起良好声誉。这一时期经济状况显著改善,他常在胜诉后周游各国作为休憩。其间他持续进行小规模写作,对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最终于1914年弃法从文。然而恰逢而立之年,他患上了肺结核。
由于治疗未见成效,感染蔓延至脊椎导致腿部瘫痪。别利亚耶夫常年承受剧痛,瘫痪状态持续六年之久。妻子因不愿照料病患离他而去。为寻求有效治疗,他携母亲与老保姆迁居雅尔塔。在病榻疗养期间,他研读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与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著作,并开始创作诗歌。
至1922年战胜病魔后,他尝试在雅尔塔谋生。曾短暂担任警局督察,也从事过图书管理员等零工,但生活依旧困顿。1923年移居莫斯科重操旧业,为多家苏联机构担任法律顾问。同期,别利亚耶夫正式开始科幻小说创作生涯,1925年出版首部长篇《陶威尔教授的头颅》(Голова профессора Доуэля)。1931年起携妻女定居列宁格勒,幼女1930年因脑膜炎夭折,年仅六岁。1934年威尔斯访苏期间,他在列宁格勒与之会面。
晚年别利亚耶夫居于列宁格勒郊外的普希金(旧称皇村)。苏德战争初期,因数月前刚接受手术尚在康复,他拒绝撤离后方。
别利亚耶夫最终于1942年在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普希金死于饥饿,其确切安葬地点未知。普希金镇喀山公墓内立有一块纪念石碑,该处为推测葬有其遗骸的集体墓地所在。
他的妻子与女儿幸存,但因别利亚耶夫妻子的母亲具有瑞典血统,二人被纳粹登记为德裔居民。战争末期,她们被纳粹强行带往波兰。这一经历导致战后苏联当局将她们视为通敌者,母女俩被流放至西西伯利亚的巴尔瑙尔,在当地生活了11年。[1][2]
Remove ads
作品的台湾汉文译本
1971年,台湾曾经由东方出版社,翻译日本岩崎书店1963年所出版的“ベリャーエフ少年空想科学小说选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出版“科学幻想小说选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共计6册,分别是《世界末日》,《灵象的秘密》,《永久食粮》,《卖空气的人》,《失去真面目的人》,《德埃尔博士的脑袋》。
- 别利亚耶夫/著,《世界末日》,东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书名Светопреставление,1929。
- 别利亚耶夫/著,《灵象的秘密》,东方出版社,1971年。此书包含二故事,Хойти-Тойти, 1929;Прыжок в Ничто, 1933(Jump into the Void) 。
- 别利亚耶夫/著,《卖空气的人》,东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书名Продавец Воздуха, 1929。
- 别利亚耶夫/著,《永久食粮》,东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书名Вечный Хлеб, 1928。
- 别利亚耶夫/著,《失去真面目的人》,东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书名Человек, Потерявший Своё Лицо, 1929。
- 别利亚耶夫/著,《德埃尔博士的脑袋》,东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书名Голова Профессора Доуэля, 1925。
Remove ads
书目
- Alexander Beliaev, Amphibian, Moscow, Raduga Publisher, 1986. ISBN 5-05-000659-7
- Alexander Beliaev, Professor Dowell's head, New York, Macmillan, 1980. ISBN 0-02-508370-8
参考书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