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泽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刘泽清(1603—1648年),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刘源清之兄。明末清初将领,江北四镇之一。
生平
早年间,刘泽清以将材被任命为辽东宁(宁远卫)、前卫(广宁前屯卫)守备。[1][2]天启六年(1626年),刘泽清时任宁前道中军守备,成为辽东巡抚袁崇焕的部下,负责维持当地治安。[3]隔年,刘泽清被提拔为山东都司佥书。[4]
崇祯三年(1630年),在己巳之变中,后金军攻打铁厂,企图切断丰润城的粮道。收复三屯营的总兵杨肇基派刘泽清前去增援。他在距离铁厂十五里的地方遭遇后金军,双方展开激战,从清晨战至正午,难分胜负。后来,在增援部队的协助下,他们一路作战到遵化,夹击后金军,最后成功进入城内。同年七月,因战功卓著,刘泽清被超升二级,随后被提拔为副总兵。隔年四月,刘泽清因克扣军粮,被弹劾。[1][2]
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朝廷考虑到他在遵永大捷中的功绩,责令他立功赎罪。[1][2]同年三月,吴桥兵变期间,朝廷任命兵部右侍郎刘宇烈为山东总督,负责讨伐李九成、孔有德叛军。[5]刘泽清受其节制,汇合昌邑的军队。刘宇烈命他从平度州出发,四月初六抵达。[6]四月,刘宇烈惨败,刘泽清在莱州遇到叛军,双方展开激战,因无援军,刘泽清也败回平度州。[7]六月,兵溃后,刘泽清为赎罪,招募了一千二百名旧同伴补充军队,朝廷命他受昌平总兵陈洪范节制。[8]八月,山东巡抚朱大典分兵三路直攻登州,南路由昌平总兵陈洪范、义勇副总兵刘泽清、密云副总兵方登元率领六千马步兵从平度出发[9][10],拦截叛军后路,朱大典成功收复黄县。[11]九月,朱大典率军包围登州,陈洪范与刘泽清负责攻打西侧城墙[12],因功刘泽清被提拔为总兵。[13]十一月,崇祯帝怜悯围登将士的艰苦,提前表扬他们收复黄县的功绩。[14]
崇祯六年(1633年)冬,因收复登州之功,刘泽清被加封为右总督。崇祯八年(1635年),朝廷命刘泽清统率山东部队保护漕运。[1][2]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卢象升剿高迎祥,朝廷命山东总兵刘泽清援助卢像升,刘泽清驻防在黄河河岸,防止流寇进入山东(因黄河改道,这个时候黄河是在山东和河南之间)。[15]同年九月,因清军第三次入塞,京师戒严,刘泽清统兵保卫京师,崇祯帝让他驻守新城,作为南北交通枢纽,随后又命他移守通州,并加封为左都督、太子太师。[1][2]
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因清军第四次入塞(戊寅虏变),山东巡抚颜继祖奉杨嗣昌命令专防德州,致济南空虚,颜继祖请命刘泽清、祖宽、倪宠诸将援助济南,诸将迟迟不动,直到清兵攻克济南。[16]同年十月,京师戒严,刘泽清再次统兵保卫京师,并与高起潜联合防守前线。[17]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山东发生严重饥荒,各地灾民纷纷起义,尤以曹州、濮州为甚。崇祯帝命刘泽清联合总兵杨御藩前往剿捕。八月,刘泽清被降为右总督,镇守山东沿海地区。他以自己在山东长大、长期镇守此地不合适为由,请求辞退,崇祯帝命他整顿兵力渡黄河,与各路军队联合镇压(即河南李自成部)。[1]崇祯十四年(1641年)八月,朝廷命右都督总兵官刘泽清镇守山东。[18]十二月,刘泽清成功镇压梁山寿张集李青山部。[19]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八月,农民军久围开封,刘泽清奉命援助。他率五千兵渡黄河,在朱家寨扎营,开挖沟渠引黄河水环绕军营,计划建立八个兵营直至大堤,修建通道运送粮食。但在沟渠未完成时,农民军发动攻击,双方僵持三日,刘泽清命军队撤退,明军仓皇逃跑,许多士兵因争抢渡船溺亡。[1][2]同年十一月,因清军第五次入塞,京师戒严,刘泽清再度统兵保卫京师。[20]他成功抵御清军进攻东昌,清军转攻冠县。[21]崇祯十六年(1643年)二月,清军入侵武定、莱阳,刘泽清在安丘击退清军。[22]五月,朝廷在武英殿宴请入援的总兵吴三桂、刘泽清、马科等人。[23]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兵科右给事中韩如愈奉命催讨江西、浙江两省粮饷,因曾弹劾刘泽清,刘泽清派人刺杀韩如愈。[1][24]同月二十四日,崇祯帝因剿寇之功,赐刘泽清再荫一子为锦衣卫世袭千户。[25]同月二十五日,崇祯帝允许刘泽清在山东开矿。[26]同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大同,兵锋直指宣府,崇祯帝封刘泽清为山东总兵左都督,晋升实职一级[27],召他统兵保卫京师。刘泽清违命移镇彰德[28],纵掠临清后南遁。朝廷希望他回京师保卫,封刘泽清为东平伯。[29]
Remove ads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刘泽清南遁江淮,与马士英、高杰等人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被封为东平伯。弘光帝命刘泽清镇守淮安、海州,驻淮北,经理山东一路,与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四总兵号称“四镇”。[1][2]同年冬天,刘泽清称先帝已封他为伯,但诏命未达,后进为东平侯。[30][31][32]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豫亲王多铎包困扬州,扬州告急,弘光朝廷命刘泽清增援,然而他已动心降清,选择北遁淮安。[2][33]同年五月二十三日,清兵破淮安,淮安一带望风投顺,刘又航海而去。闰六月二十四日,都统准塔分兵由徐州向淮安前进,刘泽清率总兵马化豹等五十余人、两千兵士、三十艘船投降。九月,他抵达京师,清廷赐宅与衣服。[2]
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清廷授他三等子爵。[34]英亲王阿济格剿灭李化鲸部,缴获刘泽清私通李化鲸的书信。李化鲸等人被押解至北京,审问后供认刘泽清侄子刘之乾煽动他们起事,刘泽清为主谋。[35]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廷经过大臣会审后,将刘泽清与李化鲸等人以谋反罪押赴市曹凌迟处死,亲属被流放。[36]
人物争议
关于逝世年份,一种说法是1645年[37],也有认为是1649年(但顺治五年十月仍是1648年),所以应该是1648年。[36]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