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炜 (陆军将领)

陸軍將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煒 (陸軍將領)
Remove ads

刘炜(1906年5月4日—1969年6月24日)[1] [2][3][4][5],原名伟,字伟吾,广东大埔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刘炜中将,情况较为特殊为半步兵科与半宪兵科。当广东省立二中毕业后,经考入广东大学,惟以当时国势陵夷,内有军阀割据,外受列强侵凌,加入中国国民党投第从戎,考入黄铺军校第四期步科,献身革命。刘将军终生献身党国,由排、连长,积功升至宪兵司令。刘炜一生在宪兵服务历三十四载,刘炜为“终生宪兵”代表人物之一, 厥功甚伟。将军毕生,以负责领袖安全,保卫国家社会治安,执行军队纪律,维持军风纪,为其职责。对肃淸汉奸、与侦查贪官污吏,不避艰险. 任内成立陆军总部宪兵处与军团宪兵组,建立配属宪兵与勤务地区轮、互调制度 。1969年6月24日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64岁。蒙总统颁赐“忠勤着绩”及旌忠状 。[6][7][8][9]

事实速览 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刘炜, 英文名 ...
Remove ads

军人世家

刘炜将军之父仙舫,逊清孝廉,壮岁即参戎幕,转任军职,民初叙陆军中将。迭任南韶连镇守使,潮海镇守使。1920年,奉上峰命,出任广东省梅县县长,锐意兴革,舆论翕然。迨解甲归田,举邑敬仰。[10]

军事教育与训练

  •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第四期步科(刘炜情况较为特殊为半步兵科与半宪兵科)
  • 军政部宪兵军官讲习班
  • 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三期
  • 革命实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高级班第一期
  • 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七期
  •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系第二期[11][12]

职位

  •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宪兵营三连连长
  • 军政部宪兵第二团六连少校连长
  • 宪兵第五团一营中校营长
  • 宪兵训练所军士大队大队长
  • 宪兵司令部教导团中校团附
  • 宪兵补充团上校团长兼任中央宪兵学校教务主任
  • 宪兵第五团上校团长
  • 宪兵学校研究委员会少将委员
  • 宪兵第五团少将团长
  • 宪兵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 宪兵东南区司令部少将司令
  • 宪兵司令部少、中将副司令
  • 宪兵司令部中将司令
  • 国家安全局中将设计委员[11][12]

最高军级

刘炜将军,宪兵司令部中将司令[13]

早期军事生涯

追随蒋介石,出生入死于粤、闽、赣、浙、各战场。北伐时,随节南京。刘炜一生在宪兵服务历34载,职责为负责领袖安全,保卫国家社会治安,执行军队纪律,维持军风纪。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排长、1927年6月任第一军宪兵营三连连长,同年8月龙潭之役, 刘炜当时任第一军宪兵营第三连连长, 参加此役以战功擢升少校[14][15][16],为其军事生涯之初步表见。9月率宪兵参加龙潭战役,1928年任军政部宪兵第二团六连少校连长,1931年任宪兵五团一营中校营长,宪兵训练所军士大队大队长。同年入军政部宪兵军官讲习班受训,1935年起任宪兵司令部教导团中校团附、1936调升宪兵补充团上校团长兼任中央宪兵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任宪兵第五团团长,时值抗战爆发,担任南京警备勤务,根据《中国抗日战争史》《民国档案1937-1938年卷宗》及日本近年部分解密的《帝国陆军东亚作战档案》等史料,当年宪兵共有8个团,其中宪兵3团长驻北平,而驻扎于南京的是宪兵一团(团长张镇又兼宪兵司令部参谋长)以及以刘炜为团长的宪兵5团。 宪兵部队确实参与了悲壮激烈的南京保卫战,12月11日, 眼看要陷入被围歼的绝境了,宪兵副司令兼南京代市长萧山令忍痛当机立断,令五团退至棉花堤后第二道防线。第二天中午雨花台阵地全线失守. 而且萧山令还在城破之日壮烈牺牲[17][18][19]。有关宪兵在南京保卫战中参与的程度,虽然有不同的见解,甚至有些争议;但是对宪兵第五团曾经参与该战役,当无异论。当时刘炜担任宪兵第五团团长,负责南京警备勤务,维护首都京畿治安功勋卓著。 当时刘炜并兼任伤兵管理处长. 先后收容伤兵十 余万,使之得以休养并撤离。[20] [21][22]。1939年10月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同年冬,升宪兵学校少将研究委员会委员。 1940年起回任宪兵五团少将团长,1944年夏,升宪兵司令部参谋长,1945年1月于福建成立宪兵东南区司令部,刘炜升任司令。[23][24][25]

Remove ads

后期军事生涯

Thumb
忠 勤 著 绩
Thumb
刘 炜 将 军 之 军 旅 事 迹

1949年刘炜随国府迁台,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三期毕业。 1950年宪兵司令部在台复部,刘炜担任副司令。因时任司令之黄珍吾将军并非出身宪兵,诸多宪兵实务重建工作上仍由时任副司令的刘炜负责,例如司令部重新组织 , 法令修订,  部 队整训, 勤务开展等等, 头绪纷繁, 百端待理, 均赖刘炜埋头苦干, 任劳任怨 , 于最短期间 , 处理得井然有序, 使在台宪兵功 能,得以迅速恢复。[26]

1951年国庆, 中央政府为显扬国力, 并安定激励 民心士气, 决定 举办双十阅兵大典. 刘炜兼 任阅兵警卫组长一职. 对警卫部署的策划, 所需 的任务训练及安全措施, 兵力调整, 均亲自筹 划主持. 凡任何足以影响安全的因素 ,均尽力全力预先排除。 后来历年国庆阅兵有关警卫安排, 无论编组, 兵力, 计划, 配备, 以及有关措施等, 大致上 都已那次经验为基础,  逐步修正发展。 这也可以说是刘伟所 定的规模。[27]

1952年晋升陆军中将。 1955年9月年升任宪兵司令。任内成立陆军总部宪兵处与军团宪兵组,建立配属宪兵与勤务地区轮、互调制度。

1957年,刘炜宪兵司令任内的5月24日爆发五二四事件,肇因于驻台美军顾问团上士雷诺(Robert G. Reynolds)枪杀国军少校刘自然的事件,导致民众攻击美国大使馆。 后来蒋介石总统为了平息这项风波,将刘炜及台北卫戌司令黄珍吾、台湾省警务处处长乐干三人免职。而行政院长俞鸿钧则率内阁总辞(受到慰留),蒋经国则调任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委。刘炜之免职案,识者多有为深感不平者。事发后次日,蒋总统一早就见卫戍司令部部长黄珍吾、宪兵司令刘炜、参谋总长彭孟缉。在总统侍从人员访问记录中, 士林官邸侍卫人员应舜仁回忆, 蒋总统“听到刘炜与彭孟缉对于派兵缓慢一事在互推皮球,蒋总统发了很大的脾气,拿手杖要打人,让士林官邸侍卫人员应舜仁在旁吓了一跳。应舜仁回忆,刘炜脾气刚直, 据理力争说一接到命令后立刻派出宪兵,没有耽误时间,似乎婉转地认为是彭孟缉命令下得晚了一点,才发生这种事。”[28] 在 宪兵司令部稿〈刘自然案──五二四事件检讨中,亦提及,“专以档案来看,刘炜于5月23日雷诺被判无罪后,当日旋即对宪兵的外事勤务指示要特别地保护重要美国人士来看,他应该是有防范暴动产生的认知。”“宪兵司令部稿”(1957年5月23日),〈刘自然案──五二四事件检讨〉,《国防部宪兵司令部》,档案管理局藏,档号:0046/0552/1024。[29] 在 江 南 〔刘宜 良 〕所著的蒋 国传 中,亦以为台湾高层不可能不事先知 情 ,而且甚至有默许或纵容之可能 。他认为刘炜, 黄珍吾及乐干三人 、实 为代罪者而己 。[30][31][32]

曾咨翔在其深度研究后所著的 "刘自然事件再探" 中的评论 ,也许可以用来作五二四事件及刘炜被免职的背景的一个相当持平的结论 。曾氏说 ”整合上述的疑点:动员学生, 蒋经国负担政治责任与陈诚的不作为来看,若要论述蒋总统全不知情,在威权体制下,也过于牵强。或许可以解释为,当初规划可能只是抗议美国大使馆,没料到擦枪走火,爆发砸毁大使馆的事件。尽管未找到直接证据,但经由相关佐证能窥见蒋经国在刘自然事件中可能扮演规划、组织群众的角色。是故,最后蒋经国也要负起政治责任,暂时远离政治核心”[33]

1957年6月15日,刘炜调任国家安全局设计委员。 1969年6月24日在台北逝世。[23][24][34][35]

Remove ads

荣誉勋章

云麾勋章、忠勤勋章、抗战胜利勋章、干城奖章、光华奖章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