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胜利大决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胜利大决战》(V)最早是一出1983年于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播、由肯尼斯·强森(Kenneth Johnson)编导的美国科幻电视迷你影集。它在1984年推出了一个续集,迷你影集《胜利大决战之最后战役》(V: The Final Battle),以及一季(1984-85)电视系列剧(原名也叫V,不过为了有所区分,有时候也叫它V: The Series)。各地在重播的时候,通常是将这三个作品接续播完,不特别区分名称。
Remove ads
缘起

具有人类外型(而且长得和人类几乎完全一样)的外星人从天狼星(Sirius)群的第六颗行星,搭乘由一堆巨大碟型母舰组成的舰队前来地球,并将碟型母舰停在几个主要城市的天空中。他们表现得很友善,说明他们的意图是要寻求人类的帮助,取得所需的化学原料以帮助他们自己的行星。外星访客(The Visitors)承诺与人类分享他们先进的科技以作为回报。政府当局接受这项要求。外星访客大大地影响了地球上的当权者。
然而,不久之后就发生一些怪事,例如一些科学家发现他们面临了媒体上与日俱增的敌意,以及来自政府对他们活动与迁徙的限制。还有一些知名的科学家供认从事颠覆活动,而这些人表露的行为很不正常,比方说突然改用非惯用的手来写字等等。
摄影记者麦克·唐纳文(Michael Donovan,由马克·辛格(Marc Singer)饰演)偷偷登上一艘外星访客的母舰,发现在他们酷似人类的伪装外表之下,其实是肉食性爬虫类动物,而且喜欢生吃活的东西,例如白老鼠等等。然而,当唐纳文试图将这个真相公开播映时,新闻节目突然被外星人切断,唐纳文也变成了被警察和外星访客两边悬赏捉拿的逃犯。
随着剧情的进展,外星访客日常所作所为的真正计划也被揭露:他们计划窃取地球上所有的水,并将人类当成食物来源,只留下少数一些人当成奴隶。科学家遭受迫害,是因为外星访客要先把可能发现他们秘密的这一群人给污名化,同时也是为了要找一个代罪羔羊(scapegoat)让人类有一个可以畏惧的对象。此外,一些关键人物则是遭受到一种称之为“转变”(conversion)的特殊心灵控制程序,让他们遵守外星访客的命令,而只留下些微线索,让人几乎无法察觉他们所做的操控。然而,还是有许多人(包括唐纳文的母亲),他们可能是因为无知,或者是拒绝接受事实,而自愿合作。
反抗运动渐渐形成,目的是要尽可能地揭露与反抗外星访客的所作所为。洛杉矶小队的领导人是茱丽叶·派瑞许(Dr. Juliette Parish)医生;后来唐纳文也加入了这个小队。反抗军团结在一起对外星访客进行了第一次的攻击行动。此时,在外星访客间也有一小撮的异议份子(自称为第五纵队(the Fifth Column)),其中一位成员名叫马丁(Martin),他们反对领导人的计划,并以各种可能的手段试图来帮助反抗军。
Remove ads
影响
影集原创人肯尼斯·强森(Kenneth Johnson)说这个故事是受辛克莱·路易斯(Sinclair Lewis)在1935年所写的小说《It Can't Happen Here》所启发,不过很快地查阅历史资料之后,可以发现最初的迷你影集的一些场景是直接抄袭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舞台剧《The Private Life of the Master Race》。影集的开头暗讽纳粹主义的兴起(外星访客的标志也让人联想到纳粹党徽)。也有许多非常清楚的历史上的暗示,像是提到犹太人大屠杀、姑息主义的危险、以及被占领国家反抗军组织的兴起等等。在影集中偶尔会穿插反抗军电视网的新闻布告栏,报导一些昔日仇敌团结在一起对抗外星占领军的故事,像是南非的黑人和白人(影集在制播的时候,南非仍实行种族隔离制度)、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等等。此外,一些历史上的人物也成为参考的对象,例如资深外星科学家,戴安丽,就是取材自纳粹科学家约瑟夫·曼吉理(Josef Mengele)。
这部迷你影集的时间约200分钟,它的成功也衍生出一部续集,《胜利大决战之最后战役》,续集的目的本来是要结束这个故事,不过之后1984年至1985年的影集却让它再生。强森在制作续篇迷你影集期间离开了制作群,改而从事制作其他的科幻节目,如《异形帝国》(Alien Nation)。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使得续集和影集减少了对历史的嘲讽,而是走向动作取向。
影集在1985年春季腰斩这件事似乎完全出乎制作人意料之外,因为第一季的结尾是出高潮戏(cliffhanger)。第一季在2004年发行了(DVD)。同一年,肯尼斯·强森宣布了制作《胜利大决战》第一部迷你影集的续集,也就是说它会忽略第二部迷你影集与每周播映电视系列剧的内容。2004年10月,肯尼斯·强森说全国广播公司决定他们要的是第一部迷你影集的重制,而不是续集。所以原作续集的可能性仍然是开放的,但是要视重制的作品是否成功而定。
重制版本的“胜利大决战”已被美国广播公司(ABC)安排于2009年秋季档期播出,由4400制作人史考特·彼得斯(Scott Peters)担任执行制作。
关于《胜利大决战》所描述故事的历史背景,请参考爬虫人(reptiloid)。
Remove ads
主要角色
- 茱丽叶·派瑞许医生(由菲·葛兰特饰演):原本是一个医学系学生,跟随鲁道夫·梅兹医生(Dr. Rudolph Metz,由大卫·虎克斯(David Hooks)饰演),在洛杉矶的一间医院实习。梅兹很了解她外显的天分,所以想让她成为全职的研究人员。接着外星访客的太空船来了。朱莉对外星访客的生物学极为好奇,但在她的同事露丝(她获得了外星访客的“皮肤”样本)失踪后开始感到惊慌。当听到梅兹涉入国际性对抗外星访客的阴谋时,她感到非常震惊。她躲了起来,加入其他人一起讨论反抗运动,最后他们组成了洛杉矶反抗军小队。朱莉非自愿地被推为领导人。在外星访客到达一年后,朱莉领导了一次大胆的攻击行动,这次行动让约翰在国际电视网上暴露出其非人类的本质。当晚朱莉就被外星访客捕获,戴安丽试图“转换”她。不过第五纵队刻意安排一个明显的保全破坏,让朱莉被移监到地面,然后她的小队就可以将她救回。朱莉得对抗施行在她身上不完全的转换手术,同时试图继续领导她的小队以获得对外星访客的胜利。
- 麦克·唐纳文(由马克·辛格饰演):是一个电视记者。当外星访客到达时,麦克正在采访萨尔瓦多的反抗军。当约翰向世界介绍外星访客的那一晚,麦克也为他的电视网进行报导,他也是少数几个可以登上母舰为所有世界媒体报导的几个记者之一。麦克跟马丁的关系也变得亲密。麦克开始起疑,因为他的声音操作员汤尼(Tony)注意到,两位涉入阴谋的科学家突然变成左撇子。他们试图登上一艘母舰,麦可成功了,也发现外星访客真正的本质。然而,他却无法将这个事实借由电视新闻公诸于世,并且变成通缉犯。当外星访客清空他儿子与前妻所居住的小镇时,他开始反抗,可是还是被外星访客所抓。马丁和第五纵队帮助他逃离母舰,他也设法让洛杉矶反抗军找到,并告诉他们外星访客其实是爬虫类生物。当反抗军进行第一次攻击时,麦克再次潜入母舰,然后发现外星访客窃取水和将人类当成食物的计划,并救出罗宾·麦斯威尔和先裘(Sancho)。当外星访客开始攻击反抗军山里的营地时,他开飞行小艇前往救援。他也试图说服他的母亲艾琳诺·都普瑞斯,支持反抗军,但是却徒劳无功。
- 麦斯威尔家族,成员包括罗伯特(麦克·杜瑞尔)、凯瑟琳(潘妮洛普·温德斯特)、罗宾(布莱儿·特夫金)、波莉(薇薇卡·戴维斯)等等。罗伯特·麦斯威尔是人类学家,也是三个女儿(罗宾、波莉、与凯蒂(Katie))的父亲。他在都普瑞斯家中举办的晚宴上注意到外星访客的特征:蚊子不叮咬他们、不吃煮熟的食物、笼中的鸟儿在他们靠近时会感到惊慌等等。当科学家开始失踪或是被放逐,以及他的女儿波莉在学校被攻击时,他决定他们必须要离开,不过却无法通过由警察和外星访客共同设立的检查点。他的妻子凯瑟琳知道可以依赖他们的邻居,亚伯拉罕·伯恩斯坦,来庇护他们,亚伯拉罕让他们躲在池边小屋中。当丹尼尔向外星访客告密时,亚伯拉罕连忙将他们送走,之后罗伯特和大女儿罗宾(布莱儿·特夫金)和洛杉矶反抗军有所接触,麦斯威尔家族也跟着躲藏在反抗军位于山中的营地。罗宾想要透透气,不过一离开先前所藏匿的反抗军总部就被外星访客所逮捕,而罗伯特必须帮助外星访客“拿下”山区营地以确保罗宾的安全。罗伯特稍后良心发现决定他要警告营地,以免来不及,就算保不住罗宾的命也无所谓。凯瑟琳带着波莉和凯蒂躲在营区里,在外星访客攻击时因伤势过重而死去,但至少保住了波莉和凯蒂的性命。罗宾被唐纳文救出,在外星访客攻击结束之后也回到罗伯特身边。然而,罗宾已经怀了外星访客布莱恩的孩子。虽然打算堕胎,但是由于胎儿跟母体紧密结合所以只好放弃。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大致上是人类,一个则是小爬虫人。小爬虫人很快就死了,不过另一个人类婴儿,伊丽莎白,存活了,并且快速地成长。布莱恩被反抗军抓起来,准备拿来做红灰实验,而罗宾趁机杀了他。罗伯特则是死于影集版的第二集,他驾驶一艘母舰冲撞坠毁。
- 伯恩斯坦家族,成员包括史坦利(乔治·莫夫金)、琳恩(邦妮·芭蕾特)、亚伯拉罕(列奥那多·希米诺)、以及丹尼尔(参见通敌者一节)等等。亚伯拉罕和史坦利是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当时史坦利还只是个婴儿。亚伯拉罕认为外星访客与日渐增的独裁统治方式跟当年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很类似,所以庇护麦斯威尔家族。他知道自己在被外星访客逮捕之后大概是活不了,所以留了一封信,鼓励史坦利继续帮助反抗军。因为伯恩斯坦的家已经被搜索过一次(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而且家里还有一个通敌者,所以这里对反抗军来说是一个完美的藏身处。琳恩与史坦利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保持低调,直到解放之日那天,大量高空气球到处散布红灰,才兴高采烈地庆祝。
- 泰勒家族,成员包括卡列(杰森·柏纳德)、班(理查·劳森)、伊利亚斯(麦克·莱特)等等。卡列是个鳏夫,独立扶养两个儿子——本杰明(Benjamin,班是本杰明的昵称)和伊利亚斯。卡列在一个化学工厂工作,那座工厂的负责人是亚瑟·都普瑞斯(Arthur Dupres)。这座工厂也被外星访客选为制造某种化学元素(实际上是掩护幕后真正意图)之用。本杰明是个医生,而伊利亚斯则是个混混,专门闯空门、偷东西以及变卖赃物。卡列在一次工厂意外中受伤,被威利所救,两人因而成为好友。班在一次帮助反抗军抢夺医疗补给的行动中被外星访客所杀。伊利亚斯因而克服了他对反抗外星访客的抗拒(因为他们让黑市交易更为盛行),与父亲卡列一同加入了洛杉矶小队。伊利亚斯提供反抗军一个适合作为总部的地点,并说服街头帮派帮助反抗军,所以他称呼自己为“东洛杉矶的季辛吉”。卡列和伊利亚斯对于最后的解放之日攻击行动有不同的意见,伊利亚斯赞成攻击,而卡列害怕外星访客的毁灭核弹反击,不过卡列还是尊重他儿子的慷慨陈词。卡列在解放之日以后的命运在影集中并没有说明,而伊利亚斯则是成为一位可敬的餐馆老板。
Remove ads
- 丹尼尔·伯恩斯坦(由大卫·佩克饰演):身为一个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的孙子,丹尼尔从来无法适应这个家庭,最后似乎在外星访客的青年团,“外星访客之友”(Friends of the Visitors),里找到了他的位置。他向当局告密说一个科学家的家庭(麦斯威尔家族)躲藏在他父母的家里,不过他的父母史坦利和琳恩,与祖父亚伯拉罕却遭逮捕,这使得丹尼尔觉得很沮丧。丹尼尔迷恋罗宾,不过她喜欢的是一位外星访客,布莱恩,这点让他很不高兴。丹尼尔证明了他的忠诚之后,他在青年团的地位也越来越受重视,他也帮忙逮捕了朱莉·派瑞许。之后,他因为反抗军抓到布莱恩而被误认为背叛,史帝文因此认为丹尼尔是有罪的,丹尼尔的一生就这么可耻地结束了。
- 艾琳诺·都普瑞斯(由内娃·派特森饰演):艾琳诺,麦克·唐纳文之母,永远都是那么地有号召力。她认为外星访客的到来是一个维持或提升社会地位的好机会,所以变成了一个真真正正、而不是伪装的通敌者,因为她觉得他们实质上继承了“正统的”统治地位。她拒绝了麦克请她帮助反抗军的恳求,也举发先裘将麦斯威尔家族偷渡出城的这件事。她跟外星访客安全部门主管史帝文保持友谊关系,当一年后反抗军展开了最后的攻击,结束了外星访客对地球的占领时,她似乎承认她是史帝文的宠物,不过不管她承不承认,史帝文最后还是枪杀了她。她的丈夫亚瑟在她宣布跟麦克断绝母子关系后,厌恶地离开了她。虽然她不承认麦克,不过她还是动用关系要求外星访客释放麦克的儿子——西恩。
Remove ads
《胜利大决战》影集版在唯一的一季里有非常多的角色来来去去。

- 茱丽叶(朱莉)·派瑞许医生(菲·葛兰特):身为洛杉矶反抗军小队的领导人,派瑞许在第一季的第一部分是在科技先锋公司工作以作为掩护,顺便监视南森·贝兹跟外星访客微妙的关系,还得躲避他对她的追求。后来她的意图被揭穿,只好再度从事地下工作。战争的压力让她决定不要跟麦克·唐纳文有超乎友谊的关系(这在第二部迷你影集里有提到,她拒绝了他的求爱)。一份第二季未制播的剧本提到这个角色可能已经遭遇到悲惨的命运(参见冷知识)。
- 麦克·唐纳文(马克·辛格):前电视摄影记者,同时也是反抗军领导人之一。身为一个自由战士,他的名声响彻全世界,也获得来自外星访客(虽然颇不情愿)的尊敬。他的儿子,西恩,被外星访客绑架,遭到洗脑后成为青年团的一员。
- 哈姆·泰勒(由麦克·爱恩赛饰演):越战退伍军人,转身一变成为反抗军战士。在洛杉矶反抗军小队展开了一次大胆的攻击行动,于电视实况转播前成功揭发外星访客的真正本质之后,泰勒和伙伴前来找寻他们,强烈地要求他们应该加入大一点的反抗组织,并在一次外星访客的袭击里伸出援手,以示诚恳。此外,泰勒提供改良过的武器和装备来提升洛杉矶小队的战力。泰勒的柬埔寨籍妻子和儿子死于越战末期某次空袭之中。泰勒不常表露情绪,不过他和唐纳文以及其他战友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在第一季中期,泰勒因为要护送罗宾·麦斯威尔前往芝加哥因而离开了洛杉矶,他的命运也没有再加以详细说明,不过这个角色可能会在第二季(如果有的话)的时候回归(参见冷知识)。
- 威利(由罗伯特·英格伦饰演):抱持着和平主义的外星访客技师,在迷你影集《胜利大决战之最后战役》中他被抓之后,威利决定背叛,投向人类这边(在约翰被扯下面皮之前)。之后仍然不确定他在地球的地位,所以伊利亚斯雇用他当侍者,在他的餐厅里工作。威利跟伊丽莎白的关系变得亲近,他也帮忙训练她使用她的能力。在第一次侵略之前,他忙于准备结婚,不过直到影集结局时才和他的未婚妻团圆,他也宣布他打算留在地球。对影迷来说,威利最为人所记得的一点是他笨拙的英语使用能力。因为他被指派学习的“第二语言”是阿拉伯语而不是英语,而且他的派遣令被军方的官僚政治给搞乱了。(举例来说,他把“我迷路了”(I am lost)说成“我很公正”(I am just),在法国播映的配音则是(把Je suis perdu)说成“我是父亲”(Je suis pere)。)
- 罗宾·麦斯威尔(布莱儿·特夫金):伊丽莎白之母(父亲是一个叫做布莱恩的外星访客),被宠坏的捣蛋鬼,总是想到自己比想到别人多一些,这也导致她常常采取既危险又愚蠢的行动。对伊丽莎白和凯尔的关系感到嫉妒,因为她也喜欢他。最后,罗宾总算是开始懂事,成为反抗军里面重要的一员,并与她的女儿以及凯尔和好。她被发现她具有独特的DNA,所以能够承担外星访客和人类的后代。在另一个外星访客再度试图让她怀孕失败之后,她选择离开洛杉矶,前往芝加哥,因为那里有“红灰”,所以外星访客没办法生存。
- 伊丽莎白·麦斯威尔(人称“星之子”,由珍妮佛·库克饰演):罗宾·麦斯威尔和外星访客布莱恩的女儿。在影集版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个小女孩,不过却快速地成长,结果很快地就变成十八、九岁的成熟年轻女性。她头上有“Zon”的标记,这就是星之子的印记,也代表她会为外星访客带来和平。她的半人半爬虫类的遗传给了她许多心灵和肉体上的能力,随着故事的发展她会渐渐地学会。在影集中她学会使用的能力包括:心灵移动、飘浮、超视觉、以及读心术等等。她还可以“纪录”一段对话,并像录音机一样背诵出来(相当完整,甚至使用当事人的说话声)。外星访客领导人在最后一集跟她建立了心灵连结,并说服她跟他一起走,以履行她的命运(嫁给他或是当他的学生,在影集中并没有说明)。最后一次出现是跟领导人一起进入航天飞机,准备要离开。不过他们都不知道,船上被放置了炸弹。
- 凯尔·贝兹(由杰夫·叶格饰演):科技先锋公司总裁南森·贝兹任性的儿子。凯尔并不是很情愿地成为洛杉矶反抗军的一员。他爱上了伊丽莎白(这也许就是让他加入反抗军的主要原因)。他杀了杀父凶手(江先生)。最后一次出现是当领导人准备带伊丽莎白一起离开时,偷偷搭上领导人的航天飞机。
- 克利斯·法柏(由米奇·琼斯饰演):说话温和、身材魁梧,他是哈姆·泰勒的好伙伴。克利斯经历了《胜利大决战之最后战役》这场战事,之后就前往反抗军的沙漠分队进行活动。在这个分队被摧毁之后,他转而协助建立一条地下运输管道(Underground Railroad)用来将孤儿秘密送到洛杉矶安全之处。到了洛杉矶,他与哈姆·泰勒会合,并短暂地加入洛杉矶小队。后来他、哈姆、与罗宾·麦斯威尔一起离开,前往芝加哥。
- 霍华·史密斯(扮演他本人):现实生活中是一位新闻主播,在许多集里担任虚构的“自由电视网”(Freedom Network)的新闻播报工作。
Remove ads
- 戴安丽(由珍·包德勒饰演):她残酷成性,是个自大狂,对“不洁的人”有很不健康的吸引力。她在外星访客舰队里断断续续地担任指挥官以及领导科技团队。当面临要把权力交给像是莉迪亚或是菲利普等人时,总是暴力相向。短暂地嫁给查尔斯,在婚礼上遭遇到针对她的笨拙刺杀行动,最后导致他的早死。处心积虑想要得到星之子,或者是使用复制或其他方法来造出一个新的星之子。十分憎恨莉迪亚,尝试了很多次想要杀害她,或是她的亲密家人成员。最后一次看到是被菲利普逮捕,在这之前她秘密地在领导人的航天飞机上安装了一个炸弹。
- 莉迪亚(由朱·查德威克饰演):金发、英国腔的舰队指挥官(当戴安丽不是指挥官时)。跟戴安丽一样渴望权力,不过没那么残酷成性,莉迪亚比较喜欢担任告密者的角色,通知领导人以及监察官(如菲利普与查尔斯)关于戴安丽的所作所为。曾被戴安丽试图暗杀。爱上查尔斯,当他决定跟戴安丽结婚时,产生很大的嫉妒感,这导致莉迪亚在戴安丽的结婚酒杯盛满毒药。让她惊慌的是,反而是查尔斯喝下毒药。莉迪亚惊险地逃过杀害查尔斯罪名的审判。当戴安丽打算将她的兄弟送去献祭时,被迫向菲利普乞求帮助。
- 菲利普(第五纵队成员,由法兰克·艾许摩饰演):马丁(稍后会介绍)的孪生兄弟,领导人手下的军法官,派来地球调查查尔斯之死。他一开始将马丁之死怪罪于麦克·唐纳文以及反抗军,并拟好计划要屠杀人类。在发现戴安丽才是该负责的人之后,他原谅了唐纳文,成为第五纵队中活跃的一员,他也推动让领导人宣布停火。
- 詹姆斯上尉(由朱德森·史考特饰演):投机取巧的军人,以及戴安丽的爱人之一,他被指派不论代价去捕捉与摧毁反抗军战士。忠心于戴安丽(虽然有部分是为了保命),他安排一次对菲利普的刺杀行动,不过没有成功。最后一次看到他是跟戴安丽关在一起。
- 查尔斯(由邓肯·雷杰饰演):领导人派他来从戴安丽手中接管军事行动,他的到来也造成了一连串的事件,间接导致南森·贝兹之死。莉迪亚爱上他,但是他却选择戴安丽,决定要娶她,以强迫她回到母星。当他决定要选择戴安丽之后,莉迪亚试图要毒杀她,结果反而毒死查尔斯。
- 奥斯华(由彼得·艾柏林饰演):戴安丽一无是处的下属,似乎有着殡葬业者和室内设计师的双重职业。
- 玛他(由洁拉·雅各森饰演):母舰上的多话的药妆店商人。莉迪亚误用来毒杀查尔斯的毒药是她提供的,稍后被戴安丽和莉迪亚联手陷害。玛他被宣判要活活地和查尔斯的遗体一同送入太空。
- 约翰·兰里(由布鲁斯·戴维森饰演):被指派要渗入反抗军的密探,任务是要让罗宾·麦斯威尔再次怀孕,希望能造出第二个星之子,不过在能够完成任务之前被一位第五纵队的成员射杀。
- 丹尼尔少尉(由罗伯特·塔勒饰演):年轻军官,成为戴安丽爱人之一。在她的一个计划失败之后,被戴安丽射杀,“因为必须要有某人来承担过失责任”。(由于有些章节在首播时没有按照制作顺序,所以丹尼尔少尉被杀的那一集比他首次登场的那一集还早播出)
- 马丁(第五纵队成员,同样由法兰克·艾许摩饰演):马丁是麦克·唐纳文的盟友与好友,早在前两部迷你影集就已经登场,在影集版第一集也有出现。身为第五纵队的一员,马丁在战争开始后几个月成为唐纳文的摄影助理。当他发现戴安丽因为一场假的刺杀行动而逃离监牢时,他亲自去杀她,却反被她所杀。
- 西恩·唐纳文(被洗脑的人类,由尼基·凯特饰演):影集版的前几集有提到麦克·唐纳文试图从外星访客手中救出他的儿子,可是却发现西恩被下药以及洗脑,变成外星访客青年团的一员。麦克之子这条故事支线在第一季中期被舍弃了,以后就没再提到。
Remove ads
- 南森·贝兹(由连恩·史密斯饰演):渴望权力的科技先锋公司总裁,终于变成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之一,因为他的公司握有“红灰”的秘密——让地球不适合外星访客居住……直到红灰被发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会失去作用。取代了政治与军事机构(可能全部被外星访客所摧毁,不过这一点从来没有清楚说明过),贝兹与外星访客达成交易,使得洛杉矶被宣布成为开放城市(open city)。他必要时会表现得无情、冷血。贝兹决定要摧毁反抗军,因为他认为他们会为他的权力以及洛杉矶的安定带来威胁。但是在他的儿子,凯尔,变成反抗军的一员后,他的命令也变得难以下达。他准许外星访客指挥官查尔斯将哈姆·泰勒洗脑,让泰勒在“人质交换”典礼上射杀麦克·唐纳文,结果贝兹反遭泰勒意外射中昏迷。在昏迷期间,查尔斯、戴安丽、与江先生一起设计了贝兹的电脑模拟(类似《双面麦斯》(Max Headroom)),营造出贝兹仍然掌权的幻象。当贝兹终于从昏迷中醒来时,查尔斯叫江杀了贝兹。贝兹在最后一刻总算跟凯尔和好,这几乎让他可以逃掉,不过还是被江所射杀。他的死也让洛杉矶开放城市的协议中止。
Remove ads
章节列表(影集部分)
Remove ads
逸事
- 在两部迷你影集里,外星访客的声音在后制作阶段有做过变音(pitch shift)处理,主要是让他们听起来有未来风,纵使他们看起来(至少在外表上)很像完美的正常人类(在法国的配音里,外星访客则是有低沉的声音)。这在每周播映的影集里被舍弃了,显然是由于预算的关系。在银幕上没有关于这种改变的解释,就这样单纯地当作外星访客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种不寻常的说话声调。在某些配音版本里(例如德国),这种变音处理则是整个影集都有。
- 在英国,当年是由独立电视台(ITV)接连五个晚上将两部迷你影集一起播完,用来对抗英国广播公司(BBC)转播的1984洛城奥运。有个评论家就说,这个节目安排方式,让大家可以选择“看一堆人在洛杉矶跑跑跳跳……”或者是“观赏奥运”。
- 在1984年至1985年的影集里,有一个很有趣但是从未解释清楚的地方是,在外星访客回归之后,军人和政府高层完全消失了。虽然有看到警察,不过却是科技先锋公司的私人武力,完全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或者是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联邦、州、或地方政府等等(这也让像南森·贝兹这样的商人,可以完全控制这个国家的某一部分)。
- NBC原本拒绝播映影集版的第三集“突围”(Breakout),因为电视网认为,对于原本的家庭收视群,这一集太暴力了。但是这一集也是凯尔·贝兹这位主角第一次的登场。所以下一集,“欺骗”(The Deception)只好改写一下,重新介绍凯尔出场。1985年,NBC在影集下档之后接着重播,“突围”这一集总算公开播映。结果就是观众看到凯尔被介绍给同一群反抗军战士认识两次。
- 虽然影集腰斩前的高潮戏在萤幕上从来没有演出结局,第二季第一集的第一份剧本草稿在影集腰斩前就已经写好了,取名为“攻击”(The Attack)。这一集会开启一条故事弧线,叛变的外星访客领导人戴安丽会横越美国追踪反抗军(就跟影集《法网恢恢》(The Fugitive)类似),以追寻“星之子”伊丽莎白所偷去的一项手工制品,这是高潮戏里的事件的延续。这份早期的剧本提到了朱莉·派瑞许之死(在试图逃出母舰时被射杀),与哈姆·泰勒的回归。没有人知道这是否代表女演员菲·葛兰特(朱莉)打算离开影集,而麦克·爱恩赛(哈姆)打算回来。
- 1989年,华纳(Warner Bros.)委派杰·麦可·史崔克辛斯基(J. Michael Straczynski,后来他创造了《巴比伦五号》(Babylon 5))来为一个计划中的新影集撰写首播章节的剧本,这个影集暂时命名为《胜利大决战之下一章》(V: The Next Chapter),打算接续原本《胜利大决战》的故事线。时间设定在NBC影集故事结束的五年后,剧情是描述在被占领的地球上的一个新的反抗军行动,打算跟“局外人”(Outsiders,外星访客里面反抗领导人的一个派系)接触联系,而后者总算回应(第一部迷你影集最后放出的)召唤。在这份剧本里,唯一一个来自原始《胜利大决战》的老角色是哈姆·泰勒。经历了许多次草稿变动之后,这个叫做“重生”(The Rebirth)的剧本,最后还是被放弃了,因为制片公司认为它的成本太高不适合制播。
- 原本罗宾·麦斯威尔的角色是由多明尼克·唐娜(Dominique Dunne)来饰演,不过她因为拒绝跟粗暴的前男友约翰·汤玛斯·史维尼(John Thomas Sweeney)复合,所以惨遭勒死。
书籍与漫画
《胜利大决战》衍生了一系列的原创小说,包括将前两部迷你影集的故事合并在一起,然后加以小说化。比较不寻常的是,后续大部分的原创小说并非以电视系列剧的角色为主,而是把焦点放在世界上其他角落对抗外星侵略者的战争。在影集播映期间,尖塔平装书店(Pinnacle Paperbacks)每个月会发行一本新小说。在1987年至1988年间,托尔书店(Tor)也发行了新系列的小说。
小说列表
- 《V》——1984年5月
- 《East Coast Crisis》——1984年9月
- 《The Pursuit of Diana》——1985年12月
- 《The Chicago Conversion》——1985年1月
- 《The Florida Project》——1985年2月
- 《Prisoners and Pawns》——1985年3月
- 《The Alien Swordmaster》——1985年4月
- 《The Crivit Experiment》——1985年5月
- 《The New England Resistance》——1985年6月
- 《Death Tide》——1985年7月
- 《The Texas Run》——1985年9月
- 《Path to Conquest》——1987年9月
- 《To Conquer the Throne》——1987年11月
- 《The Oregon Invasion》——1988年1月
- 《Below the Threshold》——1988年3月
- 《Symphony of Terror》——1988年5月
前三本小说在1994年有重新发行。
第一本小说将两部迷你影集小说化,不过有一些小小的不同,包括杀死一些在影集里没有死掉的角色,像是克利斯·法柏,这对于他在之后的影集版中出现这件事造成了混淆。
同一时期,侦探漫画公司(DC Comics)在1985年至1986年间发行了18期的《胜利大决战》系列漫画书。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 http://imdb.com/title/tt0085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ttp://imdb.com/title/tt00868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ttp://imdb.com/title/tt00868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第五纵队
- 伊兰娜的《胜利大决战》网页
- TheVisitors.info
- 编年史中心的《胜利大决战》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有《胜利大决战》影集、迷你影集和相关书籍的时间线列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