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匈雅提·亚诺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匈雅提·亚诺什(匈牙利语:Hunyadi János;克罗地亚语:Janko Hunjadi,塞尔维亚语:Сибињанин Јанко,罗马化:Sibinjanin Janko,罗马尼亚语:Ioan de Hunedoara;约1406年—1456年8月11日),特兰西瓦尼亚总督、匈牙利王国大将军和摄政,马加什一世之父,受国民赞誉的民族英雄。匈雅提是15世纪中欧和东南欧的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人物。根据大多数当代资料,他是瓦拉几亚血统的贵族家庭的成员。他在遭受奥斯曼帝国袭击的匈牙利王国南部边境地区掌握了军事技能。1441年,他被任命为特兰西瓦尼亚总督和南部一些伯国的领袖,负责保卫边境。
1439年,匈雅提在赛曼德雷沃击败土耳其军队,由此进入了匈牙利的政治中心。同年,国王阿尔布雷希特病逝,他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成为了匈牙利的摄政。执政后,他排解贵族之间的对立,收拾混乱的局面,又进行卓越的军事改革。他雇用捷克的胡斯派佣兵,组建坚固的车营和车阵,引入佣兵当作军官,将马车用于军事目的。而车营里的士兵主要使用枪炮等火器,负责维持战线;其外他重整民兵体系,征召地方的农民作守土民兵(民兵虽不是精锐前锋,但可以做为战场的多数群众),他提倡意大利的民兵训练,并且鼓励马札尔人重组过去的轻骑兵,逐步增强临时兵源的素质;且尽可能雇用西欧的骑士,他们的冲击力道胜过东欧骑兵,板金甲胄足以抵挡大部分的攻击。这些改革缔造他在1440年代前期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多次胜利。他在1443-44年成功穿越巴尔干山脉的“长距战斗”确立了他作为大将军的声誉,虽然这也因1444年的瓦尔纳战役和1448年的第二次科索沃战役受到了打击。
匈雅提·亚诺什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代表前者积极参与了1440年代早期匈牙利王位的两个宣称者瓦迪斯瓦夫三世和未成年人拉斯洛五世的游击队之间的内战[a]。在小贵族中颇受欢迎,匈牙利议会于1445年任命他为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七位“总司令”之一,直到拉斯洛五世(当时被一致接受为国王)成年。下一届议会更进一步,选举匈雅提为唯一摄政王,并拥有总督头衔。当他在1452年辞去这个职务时,君主授予他匈牙利王国的第一个世袭头衔(Beszterce/Bistrița的永久伯爵)。他此时已成为王国最富有的地主之一,并在国会中保持着自己的影响力,直到他去世。
1456年,匈雅提率军成功保卫贝尔格莱德(时称南多尔费黑尔堡,Nándorfehérvár),击败奥斯曼土耳其10万大军,挫败了其对于东南欧的战略意图。在保卫贝尔格莱德期间,教皇命令欧洲教堂在中午敲响钟声,聚集信徒为那些战斗的人祈祷。基督教教堂的钟声在中午敲响,以纪念贝尔格莱德的胜利。这场战争为他带了了空前的声望,教宗庇护二世称呼他为基督徒中的冠军(拉丁语:Athleta Christi)。但匈雅提却于当地感染十字军营地中爆发的疾病,在战争胜利三个星期后的1456年8月11日死去,终年50岁。
匈雅提·亚诺什对内稳定政局,对外击败外敌,他对土耳其人的胜利延缓了其他们入侵匈牙利王国超过60年。由于他的声望,他的儿子马加什一世(Matthias Corvinus)被1457年议会选举为国王。匈雅提是研究该地区历史的热点人物,被当地的诸民族铭记至今。
Remove ads
骑士世家

1406年(或1390年[b])匈雅提出生在外西凡尼亚,家族是罗马尼亚血统的骑士家庭。他的父亲沃伊克(Voyk)本来是低级的贵族兼宫廷侍卫,但是因保卫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一世(后来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有功,被赏赐大量土地和“匈雅提堡”(今罗马尼亚境内),匈雅提因此成为家族名称。作为贵族子弟,匈雅提少年时每天都接受作战训练,并像其他年轻贵族一样,自幼成为大贵族的侍从。长大后他先在1429年和匈牙利贵族之女伊丽莎白·西捷拉基(Erzsébet Szilágyi)结婚(育有两子:拉底斯拉斯、马加什),后来在1431年因匈王西吉斯蒙德的命令而成为米兰公爵菲利波·玛丽亚·维斯孔蒂的雇佣兵,并学习最流行的军事技术和理论。
军功发迹
曾为匈雅提效力五年的安德烈亚斯·潘诺纽斯(Andreas Pannonius)写道,这位未来的统帅“从少年时期便习惯于忍受寒暑”[1]。像其他年轻贵族一样,约翰·匈雅提在青年时期曾在强大权贵的宫廷中服役[2]。然而,由于15世纪的作者们对于他的早年生活记载矛盾,因此无法确立一份确切的雇主名单[3]。
菲利波·斯科拉里的传记作者波焦·布拉乔利尼记载,斯科拉里—作为特梅什县的事务长(Ispán),负责南方边境防务—自匈雅提幼年起便对其加以培养,暗示匈雅提大约在1420年前后曾是斯科拉里的侍童[4]。另一方面,约翰·卡皮斯特拉诺在1456年的一封信中写道,匈雅提最初在伊洛克的尼古拉斯麾下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5]。由于尼古拉斯比匈雅提至少小六岁,历史学家帕尔·恩格尔(Pál Engel)认为卡皮斯特拉诺将他与其兄弟伊洛克的斯蒂芬混淆了[5]。最后,安东尼奥·邦菲尼记载,在匈雅提早期的生涯中,他曾在萨格勒布主教德米特尔·丘波尔(Demeter Csupor)或恰基家族门下任职[6]。
拜占庭史学家拉奥尼科斯·哈尔科孔迪勒斯记述,年轻的匈雅提“曾在塞尔维亚专制公爵斯特凡·拉扎列维奇的宫廷中逗留过一段时间”,后者于1427年去世[7]。匈雅提与埃尔热贝特·西拉吉的婚姻也印证了哈尔科孔迪勒斯的记载,因为埃尔热贝特的父亲瓦迪斯瓦夫在1426年前后是专制公爵的家臣(familiaris)[8]。婚礼大约在1429年举行[9]。
匈雅提在年轻时便进入了国王西吉斯蒙德的随从军[1]。1431年,他随西吉斯蒙德前往意大利,并根据国王命令加入了米兰公爵、菲利波·玛丽亚·维斯孔蒂的军队[10][11][12]。邦菲尼记载,匈雅提在公爵的军队中“服役了两年”[13]。现代学者—如卡特里奇(Cartledge)、恩格尔(Engel)、穆列沙努(Mureşanu)和特凯(Teke)—指出,匈雅提在米兰学习了当时军事艺术的原则,包括雇佣兵的运用[14][15][16][17]。
1433年末,匈雅提重新加入了已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的西吉斯蒙德的随从军[13],担任“宫廷骑士”[18][19]。1434年1月,他向皇帝借贷了1200枚匈牙利金币[19][20],作为抵押,西吉斯蒙德将帕皮(Papi)—位于乔纳德县的一个集镇—以及附近穆列什河渡口的一半皇家税收收入,抵押给了匈雅提及其弟弟[19][20]。该交易的皇家文书称匈雅提为“瓦拉几人约翰”(即罗马尼亚人)[21][18][19]。简言之,西吉斯蒙德还赐予了匈雅提更多领地,包括贝凯圣安德烈和霍德梅泽瓦沙尔海伊,各自包含约10个村庄[19]。
邦菲尼还记载,匈雅提曾在一位名为“弗朗西斯·乔纳迪”(Francis Csanádi)的人随从中服役,对方“十分喜爱他,视他如亲子”[22]。历史学家恩格尔认为,“弗朗西斯·乔纳迪”即弗兰科·塔洛瓦克,一位克罗地亚贵族及塞韦林总督,他大约在1432年前后也是乔纳德县的Ispán[23]。恩格尔推测,从1434年10月起,匈雅提至少在这位总督的麾下服役了一年半[24]。在此期间,他获得了塞韦林总督区中一个瓦拉几亚人区的抵押权[24]。
1436年夏,西吉斯蒙德进入布拉格。1437年10月,他雇佣匈雅提及其50名枪骑兵为期三个月,支付了1250枚金币,暗示匈雅提当时陪同国王前往波希米亚[24][25]。匈雅提似乎在此期间研究了胡斯派的战术,因为他后来运用了其中的特点,如战车阵(以战车组成的流动要塞)[15][25][26]。
1437年12月9日,西吉斯蒙德去世;九天后,他的女婿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被选为匈牙利国王[27]。历史学家特凯与恩格尔认为,匈雅提很快便返回了频繁遭受奥斯曼袭击的王国南部边境[24][25]。不过,穆列沙努则认为匈雅提仍在波希米亚为阿尔布雷希特国王效力至少一年,直到1438年末[28]。
1439年匈王阿尔布雷希特死时,其遗孀伊丽莎白已怀孕(隔年初生下遗腹子拉斯洛五世),但匈牙利贵族们为免王权架空且急需成年、国力强大的邻国君王来保卫匈牙利,遂在议会上选出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17岁)继任,在匈国称作“乌拉斯洛一世”。乌拉斯洛国王(兼任波兰王)任命匈雅提为外西凡尼亚总督兼王国大元帅(也成为匈牙利最大的地主),匈雅提则帮助乌拉斯洛击败“伪国王”──奥地利大公拉斯洛五世(1440年5月婴儿拉斯洛被母亲伊丽莎白直接立为匈王)的势力,并获得教宗尤金四世支持乌拉斯洛而结束内战(虽然伊丽莎白将儿子和匈牙利圣伊什特万皇冠带出,逃到奥地利)。匈雅提支持乌拉斯洛的原因是他把击败土耳其视为自己一生的志愿,希望能结合波、匈两国的军事力量来反击土耳其。
突厥克星

1440年乌拉斯洛一世确认为匈牙利国王后,赐予匈雅提五个瓦拉几亚的庄园,以回报他的支持。国王也致力于讨伐土耳其的圣战,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十字军(三万人),发动西方世界拯救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尝试。1441-1442年的第一回战事颇为顺利,匈雅提先在1441年的赫尔曼施塔特战役中大破奥斯曼军两万人,杀死土军主帅梅西迪·贝伊,后来又在1442年以训练精良的1.5万大败7万的土耳其军,让他在基督世界享誉国际(被称为土耳其克星),并使威尼斯共和国和教皇尤金四世在财政上加码支持。
1443年4月,瓦迪斯瓦夫三世国王和他的男爵决定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在红衣主教切萨里尼的调解下,瓦迪斯瓦夫三世与曾是拉迪斯劳斯五世孩子监护人的德国腓特烈三世达成停战协议。停战协定保证腓特烈三世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不会攻击匈牙利。
匈雅提从自己的国库中花费了大约 32,000 金弗罗林,雇用了超过10,000名雇佣兵。国王也集结了军队,增援部队从波兰和摩尔达维亚赶来。1443 年秋天,国王和匈雅提率领 25-27,000 人的军队出发出征。理论上瓦迪斯瓦夫三世指挥军队,但这场战役的真正领导者是匈雅提。暴君杜拉·布兰科维奇率领8,000人的军队加入了他们。
Remove ads
尽管没有击败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军队,匈雅提的“长征”激起了整个基督教欧洲的热情。教宗尤金尼乌斯、菲利普一世、勃艮地公爵和其他欧洲列强要求发起新的十字军东征,并承诺提供财政或军事支持。在匈雅提的领导下,一个由贵族和神职人员组成的“政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保卫匈牙利对抗奥斯曼帝国。根据杜拉·布兰科维奇的一封信,匈雅提上半年花费了超过63,000金弗罗林来雇用雇佣兵。约翰‧维泰斯是匈牙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大约在那时成为匈雅提的密友。
基督教军队在奥斯曼领土上的推进也鼓励了巴尔干半岛人民在奥斯曼帝国周边地区起义。例如,阿尔巴尼亚贵族斯坎德培将奥斯曼人驱逐出克鲁亚(Krujë)和他家族曾经占据的所有其他堡垒。苏丹穆拉德二世主要关注的是安纳托利亚卡拉曼尼德王朝的叛乱,他向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提出了慷慨的和平条件。他甚至承诺从塞尔维亚撤出奥斯曼驻军,从而恢复塞尔维亚在独裁者杜拉·布兰科维奇统治下的半自治地位。他也提出了十年休战协议。1444年6月12日,匈牙利特使在埃迪尔内接受了苏丹的提议。
杜拉吉·布兰科维奇(Durađ Brankovic) 对自己王国的恢复深感感激,于7月3日将其位于扎兰德县维拉戈斯(今罗马尼亚希里亚)的庄园捐赠给匈雅提。 匈雅提提议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确认有利条约,但红衣主教切萨里尼敦促君主继续十字军东征。8月4日,瓦迪斯瓦夫三世庄严宣誓,即使缔结和平条约,也要在年底前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攻击。国王任命匈雅提于8月15日签署和平条约。一周之内,杜拉季·布兰科维奇将他在匈牙利王国的大片领土——包括德布勒森、蒙卡奇(今乌克兰穆卡切沃)和纳吉班亚(今罗马尼亚巴亚马雷)—抵押给匈雅提。
红衣主教切萨里尼敦促瓦迪斯瓦夫三世国王遵守誓言,决定在秋天入侵奥斯曼帝国。根据红衣主教的提议,他将保加利亚的王冠授予匈雅提。十字军于 9 月 22 日离开匈牙利。他们计划越过巴尔干山脉向黑海挺进。他们预计威尼斯舰队会阻碍苏丹穆拉德将奥斯曼军队从安纳托利亚转移到巴尔干地区,但热那亚人却将苏丹的军队运送过达达尼尔海峡。11月10日,两军在瓦尔纳附近发生冲突。

尽管在数量上以二比一的劣势,十字军最初统治了战场,对抗奥斯曼帝国。然而年轻的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对禁卫军发动了过早的攻击并被杀。奥斯曼人利用十字军的恐慌,全歼了他们的军队。匈雅提差点逃离战场,却被瓦拉几亚士兵俘虏并囚禁。然而弗拉德·德拉库不久就释放了他。
当瓦尔纳之战缠斗高峰、胜负未分之时,率领右翼奋战的匈雅提派人请国王殿后指挥,切勿和土军短兵相交,但年轻好胜的乌拉斯洛反而率亲军跃入前锋,想穿越土耳其禁卫军阵线、阵斩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结果国王却中伏坠马、直接战死,导致十字军彻底崩溃(匈雅提拼死想抢回国王的遗体,但以失败告终)。败后的匈雅提死里逃生,回到匈牙利。此时匈牙利的贵族会议只能承认年幼的拉斯洛五世为匈牙利国王(拉斯洛本人在奥地利被软禁),但任命匈雅提为摄政王(由中小贵族一致推举他),负责管理国家并行使大部分的王室特权。此时他拥有的土地已达80万公顷,成为王国最富有的人,但他却把大多数的收入用来组织军队,以对抗“巨大恶龙”一般的土耳其。
在1445年4月召开的下一届匈牙利议会上,各阶层决定,如果命运仍不明朗的瓦迪斯瓦夫三世国王在5月底尚未抵达匈牙利,他们将一致承认幼年的拉迪斯劳斯五世的统治。各阶层也选出了包括匈雅提在内的七位“总队长”,每一位都负责恢复分配给他们的领土上的内部秩序。匈雅提被指派管理蒂萨河以东的土地。他在这里拥有至少六座城堡,并拥有约十个县的土地,这使他成为其统治地区最强大的男爵。
匈雅提正计划组织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来对抗奥斯曼帝国。为此,他于1445年致函教宗和其他西方君主。 9月,他在尼科波利斯会见了八艘勃艮第桨帆船的船长瓦尔兰·德·瓦夫林(编年史家让·德·瓦夫林的侄子)和瓦拉几亚的弗拉德‧德拉库尔,后者从奥斯曼人手中夺取了多瑙河下游沿岸的小型堡垒。不过,他并没有冒与驻扎在河南岸的奥斯曼驻军发生冲突的风险,并在冬季之前返回了匈牙利。弗拉德·德拉库尔很快就与奥斯曼帝国缔结了和平条约。
Remove ads
在此期间,匈雅提与土耳其人的作战互有胜负,但曾在1448年于科索沃败给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两万匈军败给五万土军,匈死10,000、土死5000),在逃亡借道塞尔维亚时又被当地君主杜拉德·布兰科维奇俘虏,幸好当地的东正教主教和偏匈牙利的贵族说服成功,让他得以支付10万弗罗林金币以赎回人身自由。但是战败、受俘仍使他的威望降低许多。
1447到1451年间,匈雅提攻打约翰·吉斯克拉(捷克籍军阀)四次,其中三次久攻不下撤退 ,1451年第四次进攻时被突袭败北,不再出兵。1450年匈雅提出兵攻打塞尔维亚,击败了布兰科维奇并报复两年前俘虏自己的仇恨;1451年双方签订和约,互相交出侵占、攻陷的土地,但塞尔维亚赔偿了15.5万弗罗林金币,同时布兰科维奇的孙女和匈雅提的次子马蒂亚订下婚约,作为待在匈牙利的半个人质。
临危受命


1446年6月6日,王国的各等级议会推举匈雅提为摄政,并授予他“总督”的头衔[29][30]。 尽管匈雅提的当选主要是由小贵族推动的,但此时他已成为王国最富有的男爵之一[31],其领地面积超过了800,000公顷(2,000,000英亩)[32]。 匈雅提是当时少数将大量收入用于资助对奥斯曼战争的男爵之一,因此多年间他承担了战争的大部分开支[33]。
作为总督,匈雅提被授权在少年国王瓦迪斯瓦夫五世在位期间行使大部分王权特权[34],例如,他可以进行土地赐予,但面积不得超过32户农民土地的规模[29]。 匈雅提试图安抚边境地区[35]。 当选后不久,他对采列的乌尔里希二世发动了未遂的军事行动[36]。 乌尔里希伯爵以斯拉沃尼亚总督(班)的头衔自任管理当地,并拒绝让位于匈雅提的任命者[36],匈雅提未能迫使他屈服[36]。
匈雅提成功说服了布兰迪斯的扬·伊什克拉—这位控制了北部地区(今斯洛伐克)的捷克指挥官—于9月13日签订了三年停战协议[30][35]。 不过伊什克拉未能遵守停战,武装冲突仍持续不断[37]。 同年11月,匈雅提转而对抗拒绝释放瓦迪斯瓦夫五世并占据克塞格、绍普朗等西部城市的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三世[38]。 匈雅提军队劫掠了奥地利、施蒂里亚公国、卡林西亚公国和卡尼奥拉公国,但并未爆发决定性战斗[29][39]。 1447年6月1日,与腓特烈三世达成了停战协议[40],尽管腓特烈放弃了杰尔,但其作为小国王监护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40][41]。 议会感到失望,并在1447年9月选举了匈雅提的政敌之一瓦迪斯瓦夫·加赖为帕拉丁(大法官)[35][42]。
匈雅提加快了与阿拉贡国王及那不勒斯国王阿方索五世的谈判[42]。 他甚至提出将王冠奉送给阿方索,以换取其参与反奥斯曼十字军并确认自己总督地位[42],但阿方索最终拒绝签署协议[43]。
1447年12月,匈雅提入侵瓦拉几亚并废黜了弗拉德·德拉库尔[40][44]。 根据波兰编年史家扬·德乌戈什的记载,匈雅提“使自己承诺扶植为公爵的人失明”,并计划“吞并瓦拉几亚”[45]。 匈雅提自称为“外喀尔巴阡之地的沃伊沃德”,并在1447年12月4日的一封信中将特尔戈维什泰称为“我们的堡垒”[46]。 尽管现代学者仍有争议,但无疑匈雅提在瓦拉几亚扶植了一位新沃伊沃德,新任者可能是瓦拉几亚的弗拉迪斯拉夫二世(匈雅提在信中称其为亲属),或是巴萨拉布二世的儿子丹[44][47][48]。

1448年2月,匈雅提派遣军队前往摩尔达维亚支持觊觎者彼得三世夺取王位[49]。 作为交换,彼得承认匈雅提的宗主权,并协助匈雅提在下多瑙河畔的奇利亚维奇要塞驻扎了匈牙利守军[49]。
匈雅提在1448年9月率领一支由16,000名士兵组成的军队出征[50],还有大约8,000名来自瓦拉几亚的士兵加入了这场战役[50][51]。 由于久尔久·布兰科维奇拒绝协助十字军,匈雅提将其视为奥斯曼帝国的盟友,并率军穿越塞尔维亚时劫掠乡村[52]。 为防止匈雅提与斯坎德培的部队会合,苏丹穆拉德二世于10月17日在科索沃波利耶与匈雅提军展开会战[50]。 这场持续三天的第二次科索沃战役以十字军的惨败告终[37]。 大约有17,000名匈牙利与瓦拉几亚士兵战死或被俘,匈雅提本人几乎无法逃脱战场[50]。
在返程途中,匈雅提被久尔久·布兰科维奇俘获,并关押在斯梅代雷沃要塞内[37][53]。 布兰科维奇一开始打算将匈雅提交给奥斯曼人[53],但聚集在塞格德的匈牙利男爵与主教们劝说他与匈雅提议和[53][50]。 根据条约,匈雅提必须支付10万金币赎金,并归还从布兰科维奇处获得的所有领地[53][50],其长子瓦迪斯瓦夫·匈雅提被送往塞尔维亚作为人质[50][54]。 匈雅提获释,并于1448年12月底返回匈牙利[53][54]。
战败及屈辱的和约削弱了匈雅提的政治地位[50]。 男爵与主教们确认了条约,并委托布兰科维奇与奥斯曼人谈判,匈雅提辞去了特兰西瓦尼亚沃伊沃德的职位[55]。 1449年秋,他进攻了由扬·伊什克拉及其捷克雇佣军控制的地区,但未能击败他们[56][57]。 另一方面,邻国的统治者——波斯尼亚国王斯捷潘·托马什与摩尔达维亚沃伊沃德博格丹二世——与匈雅提缔结了盟约,承诺忠于他[58][59]。
1450年初,匈雅提与伊什克拉在梅佐克韦什德签署了和平条约,承认伊什克拉继续统治上匈牙利地区的许多繁荣城市,包括布拉迪斯拉发(今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和科希策(今科希策)[60][61]。
应匈雅提要求,1450年3月召开的议会下令没收布兰科维奇在匈牙利王国内的所有财产[62][59]。 匈雅提率军进攻塞尔维亚,迫使布兰科维奇释放了他的儿子[62][63]。 1450年7月17日,匈雅提、加赖·瓦迪斯瓦夫和乌伊拉基·尼古拉斯签订了盟约,承诺若瓦迪斯瓦夫五世归国,他们将互相支持保住各自的职位[62][63]。
1450年10月,匈雅提与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缔结和平,确认腓特烈继续作为瓦迪斯瓦夫五世的监护人八年[60][63]。 1451年8月,在乌伊拉基及其他男爵的调解下,匈雅提与布兰科维奇达成了和平协议,允许匈雅提以155,000金币赎回争议领地[64][62]。
然而匈雅提对扬·伊什克拉发起新一轮军事行动,但在1451年9月7日于洛雄茨(今斯洛伐克卢琴茨)附近遭到惨败[37][60]。 在布兰科维奇的调解下,匈牙利与奥斯曼帝国于1451年11月20日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停战协议[65]。
1451年至1452年初,奥地利贵族反叛统治奥地利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62][66][67]。 反叛领导人乌尔里希·艾青格请求波希米亚与匈牙利议会援助[62][67]。 匈牙利议会于1452年2月在布拉迪斯拉发集会,派遣代表团前往维也纳[60]。 1452年3月5日,奥地利与匈牙利议会共同要求腓特烈三世放弃对瓦迪斯瓦夫五世的监护权[64]。 腓特烈最初拒绝妥协[68],但联合的奥地利与波希米亚部队最终于9月4日迫使皇帝将小国王交给了采列伯爵乌尔里希[60][68][69]。
与此同时,匈雅提与伊什克拉在克雷姆尼察签订了条约,允许伊什克拉保有莱瓦(今莱维采)以及在凯日马罗克和斯塔拉·卢博夫尼亚征收“三十分之一税”(贸易关税)的权利[37][70]。
1452年9月,匈雅提派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承诺向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提供军事援助[71],并要求以锡利夫里和米西夫里两座黑海沿岸要塞作为交换,但皇帝拒绝了[72]。
匈雅提召集议会于布达举行,但男爵与主教们更倾向前往维也纳拜见瓦迪斯瓦夫五世[68]。 在维也纳举行的议会上,匈雅提正式辞去摄政职务,但1453年1月30日,国王任命他为“王国总司令”[68][73][74]。 国王还允许匈雅提继续掌管他当时所控制的王室城堡与收入[73]。 此外,瓦迪斯瓦夫五世将比斯特里察(今比斯特里察)授予匈雅提,并授予其“永久伯爵”称号,这是匈牙利王国首次授予世袭贵族称号[73][66]。
Remove ads
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穆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全欧震惊。1456年穆罕默德二世把攻陷君士坦丁巨墙的大炮指向匈国南方的要塞城市──贝尔格莱德,展开贝尔格莱德之围。基督徒从来不知道有这样厉害可怕的大炮。而守城主帅匈雅提使出他名垂千古的战争技巧和勇气来领导抗战。终于,由于城中对饥饿的煎熬使得五万匈牙利军对战斗麻痹,守城方出城疯狂突袭,居然击败七万的土耳其大军并夺得大炮。穆罕穆德二世虽然亲自上阵抵抗,结果大腿上中了一箭,昏死过去,被部下救回。他苏醒过来之后立即下令撤兵。让匈雅提获得决定性的胜仗。
围城战结束三个星期后,由于军营中爆发鼠疫,匈雅提在(1456年)8月11日因鼠疫死去(享年50)。战役前教皇命令欧洲教会在中午敲响他们的钟声,为那些正在战斗的人祈福;战胜后基督教堂的钟声在中午响起,纪念贝尔格莱德的胜利。
身后荣誉

教宗卡利克斯图斯三世下令欧洲各教堂每天中午敲响钟声,号召信徒为贝尔格莱德市的基督教捍卫者祈祷。中午钟声的做法传统上归因于贝尔格莱德胜利的国际纪念活动和教皇卡利克斯图斯三世的命令。
即使在新教和东正教会中,这种习俗仍然存在。 在牛津大学的历史上,这场胜利在英国也受到了钟声和盛大的庆祝活动的欢迎。 匈雅提派遣了一名特别信差(以及其他人)伊拉斯谟·富拉尔前往牛津,将胜利的消息传达给牛津。
他死后,匈牙利人尊他为最伟大的英雄,永远怀念这位“白骑士”(正义骑士)。他的小儿子马加什一世借由父亲的威望与恩泽,在1458年被贵族们推选为匈牙利国王,更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英主。父子都被誉为反奥斯曼并吞的捍卫者。
同时代的法国外交官菲利普·德·科米纳将匈雅提描述为一位非常勇敢的绅士,称他为
瓦拉几亚的白骑士、一位无比荣耀和谦逊的人,长期以来统治著匈牙利王国,并与土耳其多次征战。
同时代的拜占庭人为他作诗:
首先,我向希腊皇帝致敬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奥林匹亚斯的儿子。
其中,我要荣耀约翰皇帝。
基督教皇帝,
并找到了十字架,强大的康斯坦丁。
第三位是绝对了不起的约翰皇帝。
怎样写一篇悼念他的文章
我的心该怎样升起崇高的赞美呢?
因为就像上面提到的两位皇帝
我也向上面的皇帝致以崇高的敬意。
罗马教会是值得且适当的
以及整整一代东西方基督徒
恭敬地画下现在的完整记忆。
谁在战争中成名
勇敢的人和胆怯的人以及所有世代,我说,
今天倒在匈牙利的约翰(亚诺什)面前,
尊崇他为骑士
今天尊他为皇帝,
与古老、强大、勇敢的参孙一起,
与可怕的亚历山大和强大的君士坦丁。
我荣耀传福音的人,我也荣耀先知,
和为基督而战的强大圣徒,

罗马尼亚的史学家赞颂了匈雅提,并在罗马尼亚历史中替他摆上一个重要的地位。 然而,罗马尼亚民族主义视他为马札尔人,并没有像匈牙利民族主义那样拥护他、尊他为民族英雄。 直到20世纪下半的共产主义元首──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时代,为了民族共产主义的宣传需要,遂将匈雅提塑造为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
注释
参考资料
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