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体育大学

中國北京市的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体育大学
Remove ads

40.0299048°N 116.3192935°E / 40.0299048; 116.3192935

事实速览 北京体育大学, 老校名 ...
Thumb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一所公立体育大学,主管部门为国家体育总局,为国家重点大学。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毗邻圆明园遗址公园,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北京体育大学专精于竞技体育,截至2015年,已培养奥运世界锦标赛冠军运动员及教练312人,其中奥运冠军73人。2015年,北京体育大学创办残奥冠军班,招收优秀残障运动员[2]

截至2024年4月,据学校官网信息显示:现北京体育大学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设有25个二级教学单位、22个党政职能部门、2个群团组织单位、3个科研平台单位、9个教辅及其他单位;开办39个本科专业,拥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800余名,研究生3500余名;学校已与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159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5000余名。

Remove ads

形象标识

校徽

现行校徽于2002年启用。[3]主体是一个艺术形式的“S”,是单词Sport的简写,飞舞的跑道和红色象征着青春的活力。

校名

初始校名为“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北京体育大学”。

现用中文校名为北京体育大学1959级校友、书法家杨再春所题。

曾用英文校名"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2002年更为"Beijing Sport University"。[3]

校训

追求卓越

校训精神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第三卷2号)

校庆

11月1日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遵照国家政务院关于“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学校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指示精神,决定创办中央体育学院。同年7月,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成立中央体育学院筹备处。徐英超教授任筹备处主任。直属教育部领导,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业务指导。

1952年11月,国家体委成立,中央体育学院筹备处在国家体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1953年8月,高等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体委联合通知,确定“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为基础在北京成立中央体育学院”。

1953年9月,中央派钟师统任院长。学校归国家体委直接领导。

1956年3月,学校更名北京体育学院

文革时期

1966年6月11日,北京新市委派国家体委工作组进驻该院。并成立“北京体育学院革命委员会”。自此,学院进入了动乱时期。

1967年3月,造反派夺取该院党、政、财、文大权宣布成立“院革命委员会”。自此,该院全面陷入瘫痪,教学、训练、科研和招生等工作均告中断。

1968年8月,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该院,实行领导。

1970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通知,责成该院举办青训大队,为国家培养优秀青年运动员。

1972年2月28日,国家体委军管会撤销,该院归国家体委和北京市双重领导。

1973年6月,经北京市委批准,成立中共北京体育学院核心组,恢复党对学校的领导。

1974年12月16日,国务院同意将原来由国家体委领导的北京体育学院,改由国家体委和北京市双重领导。

改革开放

197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散管理的决定的报告》,该院又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隶属教育部和国家体委领导,以国家体委为主。

1993年12月11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

1995年9月,根据国家体委体人字(1995)356号文件,撤销“国家体委干部培训中心”将其职能划归北京体育大学;成立“国家体委干部培训中心”,由北京体育大学管理。撤销北京体育大学管理系,成立“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与培训中心为一套机构,对外挂两块牌子。

2004年底,学校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对部分机构和职能进行了调整,中层干部聘任工作启动,并于2005年初完成聘任工作。

2016年6月28日,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

2017年9月,入围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2月25日,北体师生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主办国交接仪式精彩展现“北京八分钟”文艺表演。

2018年11月,北京体育大学入选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培训基地。

2019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对他们提出勉励和期望,并向北体大全体师生和正积极备战奥运等赛事的运动员、教练员致以诚挚问候。[4]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北体人接受祖国检阅,参加情境式行进“青春万岁”,悬挂大红灯笼任务,圆梦奥运、体育强国、祖国万岁彩车游行。

2019年12月19日,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2020年4月13日,学校与海南省教育厅、陵水县人民政府签署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入驻协议,国际合作办学迈入新阶段。

2024年8月,在新任党委书记樊战备的主导下,学校开展新一轮院系调整,院系结构实现精简;同步推进中国奥林匹克学院、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的实体化建设。

Remove ads

校区分布

北京体育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另有其他校区处于筹备或建设中。

本部

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承担学校主要科研、教学工作和国家体育总局部分集训工作。

秦皇岛校区

秦皇岛校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文体路5号,为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2017年加挂北京体育大学秦皇岛校区牌子。目前该校区仅有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进驻。

海南国际学院

海南国际学院(另称海南校区)位于海南省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2021年9月实际投入使用[5]。现主体为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2023年起招收本科生。[6]

建设(规划)中校区

北京体育大学航空学院:河南省安阳市[7]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雪上运动学院: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镇[8]

北京体育大学雄安校区:河北省雄安新区[9]

行政管理

历任校长和党委书记列表

更多信息 校长, 就任日期 ...
更多信息 姓名, 就任时间 ...
更多信息 姓名, 职务 ...

隶属关系沿革

更多信息 时间, 隶属关系沿革 ...

院系设置

北京体育大学现设有四个学部。此外,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中国奥林匹克学院设在该校。学部院系设置如下:

奥林匹克运动学部

  • 竞技体育学院
  • 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中国橄榄球运动学院)(中国足球教练员学院)
  • 中国篮球运动学院
  • 中国排球运动学院
  • 中国田径运动学院
  • 中国游泳运动学院
  • 中国冰雪运动学院
  • 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中专)

体育与健康学部

  • 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
  • 心理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 中国武术学院(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院)
  • 体能训练学院(军民融合体能训练学院)
  • 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

人文社科学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管理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艺术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冬奥培训学院)
  • 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12]
  • 人文学院

体育工程学部

  • 体育工程学院(中国体育大数据中心)

海南国际学院

其他附属机构

  • 北京体育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加挂牌子[14]
  • 北京市海淀区恩济里体大幼儿园[15]

曾经存在的相关单位

二级学院

  • 中国马术运动学院:2017年5月设立[16],原称马术运动学院,2022年3月撤销[17]
  • 中国极限运动学院:2017年5月设立[16],原称极限运动学院。
  •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2004年9月设立外语系,2017年升格为二级学院,2024年8月进行学科调整,原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并入,更名为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12]
  • 中国冰上运动学院(中国冰球运动学院):2018年设立中国冰球(冰壶)运动学院,2020年更名中国冰上运动学院(中国冰球运动学院),2021年实体化运行;2023年秋起,与中国雪上运动学院一体化运行,2024年8月撤销,两院合并为中国冰雪运动学院[18]
  • 中国雪上运动学院:2022年筹建;2023年秋起,与中国冰上运动学院一体化运行,2024年8月撤销,两院合并为中国冰雪运动学院[18]
  • 体育商学院:原管理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8年单独建院,2024年8月撤销,合并至管理学院[19]

附属机构

  • 北京体育大学附中[注 1]舞蹈教学区(中专;2002年成立,2009年转设为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学校,2020年转设为中国煤矿文工团艺术学校北艺校区)

国际交流

亚洲

 日本 早稻田大学

欧洲

 俄罗斯 俄罗斯体育大学

 俄罗斯 圣彼得堡国立体育大学英语Lesgaft National State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and Health

 德国 德国科隆体育大学[20]

 英国 拉夫堡大学[21]

 英国 东伦敦大学

 英国 伍斯特大学

 英国 利兹大学

 意大利 博洛尼亚大学

 法国 尼斯大学

 法国 奥尔良大学

 爱尔兰 利默里克大学

北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大洋洲

 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大学

 澳大利亚 堪培拉大学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