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台湾南岛语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台灣南島語族
Remove ads

北台湾南岛语族(Northern Formosan languages)是统合台湾南岛语言中几个语群而构成的语族,包括泰雅语群、西北台湾南岛语群(龟仑语赛夏语巴宰语)以及西部平埔语群(邵语洪雅语巴布拉语道卡斯语巴布萨语)。其中,李壬癸院士将西北语群并入西部平埔语群,形成“大西北支”(Northwestern branch)[4]

事实速览 北台湾南岛语族, 地理分布 ...

李壬癸院士首次于1985年提出“北台湾南岛语族”的理论猜想[5]白乐思不同意此种北台湾南岛语族统合性的说法[6]

Remove ads

分群依据

下列北台湾南岛语族的音变是由原始南岛语所演变过来的(Li 2008:215)。[7]

同样地,巴宰语、噶哈巫语、赛夏语,以及邵语为在台湾南岛语中仅有的能以SVO语序结构来表示的南岛语,原因可能由于这些南岛语和台湾闽南语过于密集的互动而产生出语序的扩增现象。[8]

同样地,泰雅语、赛德克语和巴宰语已将原来出现在原始南岛语音节尾的辅音给清化了。 (Blust 2009:616)

语言

北台湾南岛语族分有11个语种,泰雅语赛德克语寒溪语龟仑语赛夏语巴宰语(包含噶哈巫语)、邵语洪雅语巴布拉语道卡斯语巴布萨语(包含费佛朗语)等语种。此语族可再细分为“泰雅语群”、“西北台湾南岛语群”,以及“西部平埔语群”。

  • 泰雅语群(Atayalic):
  • 西北台湾南岛语群(Northwest Formosan):
  • 西部平埔语群(Western Plains):
    • 邵语(Thao)
      • 德化社方言(Brawbaw,“日月村/北窟”/计划迁移至Puzi(土亭)))[9]
      • 大平林方言(Tapina,原为 Shtafari(头社))[10]
    • 中西部语支(Central-western branch)
Remove ads

泰雅语群

泰雅语群首先分为泰雅语与赛德克语两个分支,两个语言间有六条音变的差异,赛德克语大致保存了古泰雅语的浊塞音[b, d, g],而泰雅语则已变成擦音。[11]

泰雅语族最纷歧的区域集中在南投县仁爱乡,李壬癸院士推测,这个语群最早就是由仁爱乡开始分化与扩散。这与泰雅族传说,部落起源于仁爱乡发祥村(古称瑞岩)相符。

西北语群及西部平埔语群

白乐思(Blust 1999)的分类中,将巴宰语(包含噶哈巫语)、赛夏语龟仑语合为“西北台湾南岛语族”(Northwest Formosan),邵语洪雅语巴布拉语巴布萨语道卡斯语则合为“西部平埔语群”(Western Plains)[6]

李壬癸院士 (Li 2003,2008) 研究认为6种台湾西部平埔的南岛语源自于“大西北支”的分裂,包含白乐思分类中的西北语群及西部平埔语群,分类如下[4][12]

大西北支
西北语群

巴宰语(包含噶哈巫语

赛夏语

龟仑语

西部平埔语群

邵语

洪雅语

巴布拉语

巴布萨语

道卡斯语

四种滨海的台湾南岛语道卡斯语巴布萨语巴布拉语,以及洪雅语有同样音变的过程[4]

  1. *k 的丢失
  2. *-y 的丢失
  3. *s 与 *t 改变为不置放于音节的最后位置
  4. *ŋ 与 *n 全然合并

邵语和其它四种滨海的台湾南岛语有同样音变的过程 (Li 2003)。

  1. *s 与 *t 合并
  2. *ŋ 与 *n 合并

赛夏和巴宰语有若干共同词汇及一项共同音变 *j > /z/。

巴宰语又另外历经下列两种音变过程。

  1. *j 与 *s 并合为 /z/
  2. *C 与 *S1 并合为 /s/

李壬癸院士(Li 2003:946)不认为巴宰语赛夏语有非常接近的语言结构关系 [4]

Remove ads

注释

Loading content...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