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方盾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方盾龙(学名:Borealopelta)意为“北方的盾甲”,是甲龙亚目结节龙科的一属,来自加拿大亚伯达省的下白垩纪地层。底下包含单一物种:马克米歇尔北方盾龙(B. markmitchelli),由Caleb Brown和同僚于2017年根据一副保存良好、昵称为“森科尔结节龙”(Suncor nodosaur)的标本。在森科尔能源公司所属的位于亚伯达省麦克墨雷堡以北的一个油砂矿场中发现,该标本是迄今为止这个大小的恐龙化石中所发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具,并以此著称,不仅保存了生前位置的装甲(osteoderms)、还有角蛋白鞘的残余、覆盖的表皮、以及胃中的最后一餐。甚至还发现了黑色素体,证实其具有偏红的肤色。
Remove ads
发现及历史

森科尔的北方盾龙是于2011年3月21日在距离亚伯达省麦克墨雷堡以北30公里处,由森科尔能源拥有及运作的油砂千禧矿场中发现的。[1]当移除威比斯考层的沉积物以开采其底下麦克墨雷组富含沥青的矿砂时,开采机撞到了化石,工作人员在注意到裸露出碎片的不寻常后,便通知皇家蒂勒尔博物馆。根据森科尔的采矿许可证以及亚伯达省的化石条例,该标本成为亚伯达省政府的财产。[1]
3月23日,皇家蒂勒尔博物馆的科学家Donald Henderson及资深技师Darren Tanke来到矿场检验标本,根据照片判断应属于蛇颈龙类或其他海洋爬虫,因为在这之前不曾在油砂中发现过陆生动物。[1]经过Tanke在现场正确的检验后,Henderson得知该标本为一种甲龙类恐龙而非海洋爬虫后十分震惊。很明显地是这只动物死亡后被冲刷进海里。[2]
经过三天的矿场安全训练,博物馆人员和森科尔员工开始努力找回整件化石。除了几块碎片掉出,大部分标本仍埋在12米高的悬崖上的8米处。过程总共耗费十四天。[1]
当含有化石的主要岩块被移出时,它受自身重量碎裂成数块。博物馆人员用石膏来包裹及稳定碎片以挽救标本,最后终于成功运回博物馆。在那里技师Mark Mitchell花了六年时间移除包裹的岩石、清修化石以供由国家地理学会赞助的研究。种名B. markmitchelli即是以他为名赞扬其精湛的工艺。[1][3][4]标本在2017年5月17日与其他也是透过工业活动发现的标本成为皇家蒂勒尔博物馆“Grounds for Discovery”展览的一部分公开展出。[4]
Remove ads
叙述

森科尔的北方盾龙以其3D保存了大型、关节连接及附带软组织的恐龙而著称。尽管有许多小型恐龙带着软组织和皮肤痕迹保存下来,但这些通常会在化石过程中压扁及压缩。看起来很像的鸭嘴龙科“木乃伊”则因为化石过程钱的部分木乃伊化而具有干瘪、脱水的外观。然而森科尔的标本似乎死后不久就翻倒沉入海底,使得身体上半部在最小损害下很快地被掩埋。于是保存下了动物最接近真实生活的原貌,而没有变得干扁。[5][3]
森科尔的标本保存了遍布宽阔身体上面和侧面的无数个排列紧密的小甲片或皮内成骨。一对长刺从肩膀突出形状如牛角。针对皮肤和装甲中残留的色素的研究发现其生前可能呈现红棕色并带有用于伪装的遮蔽阴影图案。[5][3]
分类
Brown等人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将北方盾龙分类至结节龙科,位于比结节龙更进阶的位置。整个演化树包含着严格共识产生的480个不同的分支,每个分支结果略有不同。北方盾龙与爪爪龙、欧洲盾龙形成一个阿尔比阶结节龙演化支,而匈牙利龙成为次要接近的物种。
以下演化树根据严格共识的结果,并排除非结节龙科物种:[5][6]
结节龙科 |
| |||||||||||||||||||||||||||||||||||||||||||||||||||||||||||||||||||||||||||||||||||||||||||||||||||||||||||||||||||||
古生物学

北方盾龙具有伪装保护色的发现证实了尽管其体型大仍处于掠食者的威胁之中,背部装甲主要用途为防御而非展示。[5]棘刺则具有防御和潜在展示(物种识别、吸引配偶)的双重用途。[7]
对标本胃内容物的检验发现蕨类是其主要食物,占了最后一餐的大部分,并表明它是高度专一性的摄食者。木炭也占了内容物的约6%,得出这只北方盾龙在一次野火过后至该地区觅食。Brown和同僚推测,这些蕨类在被摄取时已处于生长季节中,这表明这只北方盾龙在初夏或仲夏时摄食,并于数小时后死亡。[8]
古生态学

森科尔的北方盾龙保存于净水组威比斯考层的海相砂岩及页岩,年代估计为距今约1.12亿至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阿尔比阶。[5]当时此地区由西部内陆海道围绕[3][9],而威比斯考沉积物沉积于离海海域环境。[5]
这只北方盾龙可能在洪水事件被冲到海洋,浮肿的尸体可能漂浮数周直到它破裂而沉没,[3]以背部朝下姿势沉降至海床、并有足够的重力得以迅速埋进海底沉积物。估计体液流出前已有大约15公分的沉积物埋在尸体上,可由沉积物中保存的流体溢散痕迹、且体腔充满沙子得到证明。尸体沉到海床后不久周边即产生了菱铁矿结核,得以防止尸体被侵蚀、将皮肤和皮内成骨保存下来。[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