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票龙属

蜥臀目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票龍屬
Remove ads

北票龙属名:Beipiaosaurus)是镰刀龙超科下的一个。它们的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发现,故以此市来命名,并在1999年3月份的《自然》(Nature)中发表。北票龙的化石发现于义县组的尖山沟,地质年代为下白垩纪,约1亿2500万年前[1]。它只有一种,名为意外北票龙B. inexpectus),种名意指北票龙的特征令人意外[2]。大量的北票龙化石被发现,包括有头盖碎片、一个下颌骨头、三节颈椎、四节背椎、一节尾椎肩胛骨、完整的前肢及一个连后肢的完整骨盆。在2009年,徐星等人叙述了第二个标本,包含头骨、颈部、胸部,以及形状独特的长羽毛痕迹[3]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过往镰刀龙超科的实质分类被受关注及讨论,这是因为它们那像原蜥脚下目牙齿及身体结构,显示它们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不像一般的兽脚亚目。北票龙被认为是原始的镰刀龙超科,有着一些特征证明镰刀龙超科(包括镰刀龙科)都是属于虚骨龙类,而非过去认为的蜥脚形亚目鸟臀目近亲。

Remove ads

叙述

北票龙约有2.2米长及臀部高0.88米,是迄今发现体型第二大的有羽毛恐龙(仅次于羽暴龙)。其重量估计约为85公斤。北票龙的喙没有牙齿,但有颊齿。高等的镰刀龙超科有四趾,但北票龙的内趾较小,显示它们可能是从三趾的镰刀龙超科祖先演化而来的。相对其他镰刀龙超科,北票龙的头部较大,下颌的长度超过股骨的一半长度。

羽毛

Thumb
北票龙的旧版想像图(没有第二种羽毛)

模式标本皮肤痕迹,显示北票龙的身体是由类似绒羽的羽毛所覆盖,就像中华龙鸟,但北票龙的羽毛较长,而且垂直于手臂。徐星等人认为北票龙的绒羽,代表它们是介于中华龙鸟与较高等鸟类鸟翼类)的中间物种[2]

与其他兽脚类的羽毛不同,北票龙具有第二种形态的羽毛,羽毛较长、结构较简单[4]。第二种形态的羽毛,是由徐星等人在2009年研究第二个北票龙标本时发现;当徐星重新研究第一个标本时,也发现第二形态的羽毛。

第二形态羽毛被称为EBFF(elongated broad filamentous feathers),是由单一、无分支的纤细羽毛构成。大部分有羽毛恐龙的绒羽是有一根羽干,分叉出两根以上的羽毛。北票龙的第二形态羽毛,长度为10到15公分,大约是颈部长度的一半。而中华龙鸟的羽毛最长只有颈部长度的15%。

北票龙的第二形态羽毛也相当宽,模式标本的第二形态羽毛的宽度为3毫米。而中华龙鸟的羽毛最宽只有0.2毫米,帝龙的羽毛宽度仅次于北票龙。原始的第一形态羽毛的横剖面是圆形,而第二形态羽毛的横剖面是椭圆形。在北票龙的两个标本中,第二形态羽毛没有弯曲、折断的迹象,显示这种羽毛相当坚韧。

在2009年的访问中,徐星表示这两种形态的羽毛都不是飞羽,他推测第一形态的羽毛具有隔绝热量的功能,而第二形态的羽毛则具有视觉辨识作用,在相同物种之间的求偶与沟通时会产生用途[4]

由于目前只有兽脚亚目恐龙是有羽毛的,北票龙的发现显示镰刀龙超科是属于兽脚亚目的。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