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非战场时间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条目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时间线

1940年

  • 6月10日:意大利王国向法国和英国宣战。[1]
  • 6月14日:英军从埃及进攻利比亚,并攻占卡普佐堡英语Fort Capuzzo[2]
  • 6月16日:北非第一场坦克战—“葛尔巴战役”。[2]
  • 9月13日:义军从利比亚入侵埃及
  • 9月16日:义军在西地巴拉尼英语Sidi Barrani东侧建立防线。
  • 12月9日:英军与印度军透过马马里卡战役发动罗盘行动
  • 12月9日:印度军在英军火炮的掩护下攻占尼贝瓦
  • 12月9日:英军坦克和印度军由东往西辗过。
  • 12月10日:印度军在英军炮火的协助下攻占西地巴拉尼英语Sidi Barrani
  • 12月11日:英国装甲部队攻抵索法菲,但利比亚军和义军已逃离该地。
  • 12月16日:同盟国攻占索伦英语Sallum

1941年

  • 1月5日:英澳联军攻占巴地亚英语Battle of Bardia
  • 1月22日:英澳联军攻占托布鲁克
  • 1月30日:澳军攻占利比亚的德尔纳
  • 2月5日:英军占领贝达佛姆英语Beda Fomm
  • 2月6日:
  • 2月7日:残存的意大利第十军团英语Tenth Army (Italy)投降。
  • 2月9日:丘吉尔下令停止英军、澳军在艾尔阿盖利亚的推进,并允许撤出部分部队来保卫希腊
  • 2月14日:在埃尔温·隆美尔的指挥下,德意志非洲军第一批部队于向日葵行动抵达利比亚
  • 3月24日:盟军在艾尔阿盖利亚挫败;埃尔温·隆美尔开始他的攻势。
  • 4月4日:盟军从班加西撤离,随即被轴心国占领。
  • 4月6日:英国第三装甲旅德尔纳被俘。
  • 4月8日:不少英军、印军及澳军在梅齐利被俘。
  • 4月10日:托布鲁克围城战开打,盟军开始保卫该城。
  • 4月15日:英军被逐退至埃比边界的索伦
  • 4月30日:澳军在赛连特战役中失去部分托布鲁克,这大约是德军第六次进占托布鲁克。
  • 5月3日:澳军在托布鲁克的反击失败。
  • 5月15日:英军发动简洁行动以期能为战斧行动攻占更多领土。[3]
  • 5月16日:义军在托布鲁克向澳军进攻,并迫使他们撤退。
  • 5月16日:简洁行动被取消。盟军撤回前一天占领的哈法雅隘道[4]
  • 5月26日:德军发动天蝎行动并推进至哈法雅隘道。
  • 5月27日:德军再次再次攻占哈法雅隘道;英军被迫撤退。[5]
  • 6月15日:英军与印军发动战斧行动但不成功。
  • 7月5日:奥金莱克取代韦维尔成为中东司令部的总司令。
  • 8月15日:德国非洲装甲军团交由隆美尔指挥。
  • 10月1日:第五轻装师改编为第二十一装甲师
  • 11月18日:奥金莱克攻势(十字军行动)启动,联合英军、印军、南非及新西兰的部队一同行动。
  • 11月21日:英军的装甲部队在西第雷泽葛被击败并撤退。
  • 11月22日:
    • 纽军试图进攻比尔葛尔巴失败。
    • 印军攻占西第欧玛尔
  • 11月23日:新西兰部队利用印军的推进,摧毁了比尔艾尔切尔塔的非洲军团司令部。
  • 11月23日:
    • 隆美尔对英国第三十团发动坦克攻势,但遭受南非、新西兰及英军的反击。
    • 英军与纽军撤回比尔艾尔古比。
  • 11月25日:
    • 印军击退在西第欧马的坦克攻势。
    • 印军在傍晚的第二次攻势中,摧毁了第五装甲师。
  • 11月26日:里奇取代康宁汉成为第八军团指挥官。
  • 11月27日:新西兰部队在西第阿采兹被数量压倒性胜利的坦克与德国步兵部队所击败。
  • 11月28日:第15坦克师尽管遭与数量上1:2的不利(英军坦克),但仍让后者暴露出在托布鲁克的埃德杜达撤退的新西兰部队。
  • 12月1日:新西兰部队在西第雷泽葛遭到坦克的攻击而承受极大的伤亡。
  • 12月3日:
    • 德国步兵在巴地亚(梅那斯地尔附近)与新西兰部队交战时遭遇严重的挫败。
    • 德军在与印军交战时遭受损失,并被迫撤至卡普佐(特里格卡普佐)
  • 12月4日:
    • 纽军在埃德杜达击退德军的攻势。
    • 印军在试图攻占174号点(上坡)时遭遇困难,不只是义军早已防备完全,印军还没有大炮的帮助。
  • 12月7日:第八军团(包含英、印、纽、南非部队)解围托布鲁克。
  • 12月13日:
    • 第八军团攻击加查拉防线。
    • 新西兰军团在阿莱姆哈姆扎停止推进
    • 印军占领204号点。
    • 印度步兵与非洲军团交战,并在极为不利的情形下击毁了敌人39辆坦克中的15辆。
  • 12月14日:印军在204号点击退了不断来袭的坦克攻势。
  • 12月15日:德军的推进超越了204号点的英军,但印军在204号点挡住了前者。
  • 12月16日:隆美尔面临从加查拉战线撤退回来的坦克部队减员。
  • 12月24日:英军攻占班加西
  • 12月25日:盟军攻抵艾季达比耶
  • 12月27日:隆美尔在造成英国装甲部队惨重的损失后,迫使后者撤回艾尔阿盖拉。
  • 12月31日:前线退回艾尔阿盖拉
Remove ads

1942年

  • 1月21日:
  • 1月23日:轴心国军队攻占艾季达比亚
  • 1月29日:轴心国军队攻占班加西
  • 2月4日:前线延加查拉比尔哈凯姆一线展开。
  • 5月26日:轴心国部队向加查拉防线进攻,加查拉战役比尔哈凯姆战役开打。
  • 6月11日:轴心国部队从“釜”作战位置发动攻势。
  • 6月13日:“黑色星期天”,英国的装甲师群因轴心国军队进攻遭受严重的挫败。
  • 6月21日:轴心国军队攻占托布鲁克
  • 6月28日:隆美尔攻占马特鲁港
  • 6月30日:轴心国部队进抵阿拉曼并向盟军防线进攻,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开打。
  • 7月4日: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在轴心国挖下战壕后僵持,接着英国第八军团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
  • 7月31日:奥金莱克取消了进攻行动,并让第八军团重整与整补。
  • 8月13日:哈罗德·亚历山大伯纳德·蒙哥马利分别在这天出掌中东司令部第八军团
  • 8月30:隆美尔发动了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但未能成功。
  • 10月23日:蒙哥马利发动轻足行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开打。
  • 11月5日:轴心国在阿拉曼的防线被突破。
  • 11月8日:盟军在艾森豪将军的指挥下实施火炬行动,并在摩洛哥及阿尔及利亚登陆。
  • 11月9日:第八军团攻占西地巴拉尼
  • 11月13日:第八军团攻占托布鲁克
  • 11月15日:英军攻占利比亚的德尔纳
  • 11月17日:第一军团 (火炬行动东方任务军团)与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的杰贝尔阿比又德遭遇。
  • 11月20日:第八军团占领班加西
  • 11月27日:第一军团的推进在特波尔芭杰戴达之间(距离突尼斯约12英里)被轴心国军队的反击所阻挠。
  • 12月10日:第一军团的前线被打回梅戴兹艾尔巴布的防线。
  • 12月12日:第八军团开始在艾尔阿盖拉附近对轴心国部队发动攻势
  • 12月22日:第一军团攻打特波尔芭三天后拿下该城。
  • 12月25日:第八军团攻占苏尔特

1943年

  • 1月23日:英国第八军团攻占的黎波里
  • 1月30日:轴心国攻占突尼斯中部的费德隘口
  • 2月4日:在利比亚的轴心国部队撤退,退守位于马雷斯防线南方的突尼斯边境。
  • 2月14日:轴心国向费德推进以发动西迪布奇迪战役,并在两天后进入斯贝特拉
  • 2月19日:轴心国部队发动凯赛林隘口战役
  • 3月6日:轴心国向位于米第尼的英国第八军团发动卡普里行动,但折损55辆坦克。
  • 3月16日:马雷斯战役开打。[7]
  • 3月19日:第八军团发动拳击手行动
  • 3月23日:美国第二军团从凯赛林隘口出现,并于古尔塔湾战役中遭遇轴心国军队。马雷斯战役结束。[7]
  • 3月26日:第八军团发动“第二次增压行动”以包抄轴心国的军队,并使马雷斯防线不再稳固。特巴加峡口战役在该处爆发。[8]
  • 4月6日:第一军团的右翼与第八军团联系起来。瓦迪阿卡力特战役开打。
  • 4月22日:盟军发动火神行动
  • 5月6日:盟军发动突击行动[9]
  • 5月7日:英军攻入突尼斯,美军则占领比塞大
  • 5月13日:轴心国在突尼斯的部队全面投降。
Remove ads

参阅

脚注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