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供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的供水事业,特点是面对分布不均的区域降水、以及人口密集带来的水源配置问题。在台湾本岛,虽然年降雨量平均可达2510毫米,为世界平均值的2.5倍以上;但雨量分布并不平均,80%水量集中在每年5-10月,且由于中央山脉的地形限制,山势陡峭,蓄水不易,所以台湾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排名第18位缺水的国家之一[1]。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1年3月26日) |
![]() |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
依据2018年统计,台湾每人平均用水量是280升[2]。依据统计数据库分析:每年总供水量配合限水措施状况下,2019年台湾的供水量约为166.7亿公吨[3]。其中约农业用水占总供水量60%至70%之间;民生用水占总供水量15%至25%之间,工业用水约占总供水量8%至10%[4][5][6]。
台湾地区的自来水供应,除了除了大台北部分区域[注 1]由台北自来水事业处负责、金马地区由当地自来水厂负责之外,其余地区均由国营的台湾自来水公司负责[8]。
Remove ads
境概述
本章节概述台湾的供水水源以及居民用水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央山脉贯穿台湾本岛南北向,而岛上的大部分河流沿着山脉的东西向流动,因距离短、地势陡峭,降水很快就流入海洋。虽然年降雨量高达2510毫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但由于台湾的地理条件,降雨的分布并不均匀。
根据1949年至2016年统计台湾年平均降水量为2,510毫米,2016年降水量1180.08亿吨。蒸发占21.1%(249.01亿吨);地表径流占74.62%(880.55亿吨),其中769.69亿吨流入海中,41.59亿吨成为水库供水,69.27亿吨成为河川引水;4.28%(50.52亿吨)则成为地下水。[9]
此外依据2004年至2021年间统计显示,每年降雨量也非常不固定:其中最高年均降雨量达3,578毫米(2005年),最低年降雨量1,921毫米(2014年)[3]。
每年人均用水量为4,000立方米,目前台湾人均用水量为271升/天[9]。
水库供水、河道引水和地下水抽取构成了台湾总用水量,共计165亿吨。其中,生活用水31.83亿吨(19.24%),工业用水16.29亿吨(9.84%),农业用水117.34亿吨(70.92%)[9]。
资料来源说明:
- 2016年至2021年参照:110 年各标的用水统计年报[3]。
Remove ads
区域给水制度
台湾的区域给水制度 (1954年–1974年) 源自1954年台湾省政府因鉴于英国等国家实施区域给水制度,效果显著,为台湾自来水之未来发展计,必须预先确立发展模式而设立。目标在于超越地方基层行政地区,建设与经营自来水,促进水资源之有效利用、营运经济化,以及加速自来水之发展。[10]
至1973年,其经营型态可分为:(1)市营区域供水。(2)乡镇公营区域供水。(3)县管区域供水。此种扩大单位经营领域以及改进经营结构之方式,非常有助于日后之水源分配、水量利用工程建设、组织架构以及人才延揽等问题之解决,为台湾自来水事业建立了区域性经营之基础。
区域给水制度虽然实施多年,各自来水事业大小分布全台湾,各自分属县市乡镇管辖经营,易受地方立法束缚,且资源有限。于是政府为求有效经营自来水,以配合民生经济发展需要,于1974年元月成立台湾省自来水公司(今台湾自来水公司)。
水利设施
台湾已经完成之水库计有96座,合计蓄水总容量有21亿3,070万立方米,有效容量19亿9,922万立方米,以曾文水库最大,总容量7亿1,270万立方米,有效容量4亿7,955万立方米。除台湾岛外,其他地区在绿岛有1座,澎湖有8座,金门13座以及马祖7座水库。
台湾河川主要污染来源为生活污水及事业废水,为了维护河川应有洁净及污染减少,而设置污水下水道系统及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并规定排放污水须符合放流水标准,放流水表面不得有浮渣或漂浮物,且需要登记许可的管理单位才可对污水处理设施操作、维护及管理。
为达成2026年全台湾使用公共污水处理厂放流水的再生水厂供应每日33.4万吨再生水的政策目标,经济部水利署与内政部营建署及相关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建设11座再生水厂。
运作中:高雄凤山水资源中心[12](凤山溪污水处理厂、凤山溪再生水厂)、台南永康再生水厂
筹设中:桃园北区、新竹竹北、台中福田、丰原及水湳、台南永康、安平及仁德、高雄凤山、临海及楠梓(或冈山桥头),经费合计约170亿元。
统计资料来源说明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