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二章国徽

1913-1928年間使用的中華民國國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二章國徽
Remove ads

十二章国徽为1913年2月至1928年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国徽,又称“嘉禾国徽”。图案基于中国古代礼服的十二章花纹,设计者为鲁迅钱稻孙许寿裳袁世凯建立的中华帝国亦沿袭作为国徽

事实速览 十二章国徽, 细节 ...
Thumb
传统上的十二章图案
Thumb

设计

国徽的设计中结合了西方纹章的布局及传统的十二章图案[1]

中心

  • 嘉禾:一种双穗禾,为古代吉祥的象征。国徽上的设计来源于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
  • 干:嘉禾之后的盾形。
  • 黼:斧形的图案,象征决断。
  • 粉米:斧形表面点缀有白色的米粒,象征农业的供养。
  • 山:斧形下方的缎带组成的篆书文字,象征稳重、镇定。[2]
  • 日:中心上方红白相间的图案。
  • 黻:下方缎带间的亚形图案,象征辨别、明察、背恶向善。

左侧

  • 华虫:雉鸡,象征有文彩。
  • 藻:华虫嘴中衔藻,象征洁净。
  • 星辰:华虫头上戴有星辰。
  • 宗彝:华虫所持的古代祭祀用的酒器,象征供奉、孝养。

右侧

  • 龙:象征神异、变幻。
  • 月:龙角背后的图案。
  • 火:龙身的火焰,象征明亮。
  • 宗彝:龙所持的古代祭祀用的酒器,象征供奉、孝养。

历史

  • 1913年(民国二年)2月《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载有《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文中说明国徽采用了十二章,并附有国徽图。还在附注中说,原图经国务院提意见,已经照改过。文章未署名,但与《鲁迅日记》记载相符,应认定为鲁迅等人之作。《鲁迅博物馆保管目录》今发现有“袁世凯时期国徽图案铅模一件”,是十二章国徽图案,铅质,明文。

使用

Thumb
北洋政府大元帅旗使用的十二章图案,与十二章国徽相似,但其实是大总统所佩大勋章的图案。大勋章本是清朝皇帝所佩的大宝章,制定于1911年;推行未久,清朝灭亡,民国沿用之,改名为大勋章,由大总统佩戴,设计几乎没有改变。[4]
十二章国徽图钱币 [5]
  1. 民国3年(1914年),袁大总统侧面像“壹圆”纪念币。[6]
  2. 民国12年(1923年),铸造“壹圆”银币,“壹圆”二字有大、小字两种;同年还铸造了“壹圆”金币,也分大、小字两种。
  3. 民国15年(1926年),直隶省长褚玉璞铸银辅币“壹角”和“贰角”两种
  4. 民国15年(1926年),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试铸金币“拾圆”和“贰拾圆”两种。
  5. 民国16年(1927年),奉系张作霖铸纪念银币“壹圆”一种。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