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字军坦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十字军坦克(Tank, Cruiser, Mk VI Crusader (A15),或称Crusader tank)是英国在二战时期最主要服役的巡航坦克,亦是英军在意大利最重要的坦克,共生产了超过5,300辆。但由于可靠性不足和装甲薄弱,在入侵意大利已被美国坦克取代。
Remove ads
开发及设计

英国诺非尔德集团在1939年参与生产Mk III巡航坦克(A13,后来改进成Mk.V盟约者巡航坦克)的其中一部分,其后诺非尔德集团也开始自行研制自家的巡航坦克,名为十字军坦克(Mk VI巡航坦克,Tank, Cruiser, Mk VI Crusader),参谋部命名编号为A15。虽然十字军坦克的设计参考自立约者坦克,但两者的开发时很接近,十字军坦克的样车推出时间距离第一架服役的立约者坦克就只有六星期。
十字军坦克每边具有五个路轮以平衡重量分布,与立约者坦克的每边四个路轮不同,而操纵系统、引擎冷却系统也有所改良,早期设计中甚至在车体前方驾驶员位置加装一个手动旋转的小型机枪塔,并内置一挺贝莎机枪。不过这个小型机枪塔难以操纵,打开舱门后会妨碍主炮运作,通常在上战场时会被拆除。早期型的十字军坦克与盟约者坦克采用相同的炮塔及QF 2磅炮,正面有有三条垂直槽给主炮、同轴机枪和瞄准具使用,后期型枪塔有所改良,并改用单孔设计。
Remove ads
服役历史

十字军坦克首次服役于1941年6月的战斧行动中,其后的十字军行动亦因英军大量投放这种坦克而命名。
虽然十字军坦克的速度比任何德军坦克快,但装甲薄弱和可靠性存在问题,且40毫米口径的QF 2磅炮的穿甲弹火力太弱,就算发射高爆弹效能也相当不足,德军部队以隐藏在远处的反坦克炮作攻击,十字军坦克的射程和火力根本难以反击。在北非战役后,十字军坦克被性能更好的M4雪曼、克伦威尔坦克所取代,十字军坦克大多退下火线,剩余的改变成自走防空炮和火炮牵引用途。
衍生型

原型生产版本,小型机枪塔在上战场时通常会被拆除。
- 十字军I CS(Mk VI CS巡航坦克)
近战支援型,炮塔装有QF 3英寸榴弹炮,取代原本的QF 2磅炮。
十字军II加厚了车体正面和炮塔正面的装甲,小型机枪塔通常会被拆除。
- 十字军II CS(Mk VIA CS巡航坦克)
炮塔装有QF 3英寸榴弹炮,近距离支援用。
- 指挥型
装有一门假炮及2具第19型无线电。

由于Mk.VII骑兵巡航坦克的推出日期延迟,部分十字军坦克改用了火力更大的QF 6磅炮,亦是第一种采用该炮的英军坦克。6磅炮令炮塔内部空间减小,车组成员减至三人,车长同时兼任装填手[2],战斗舱也增装抽风机,排除火炮发射燃烧火药废气。十字军III型在1942年5月开始量产,至1942年7月完成144辆。大部分均拨交给非洲英军,在1942年10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时有100辆十字军III配备作战。
- 前线观测型
为炮兵前进观测改造,英军炮兵观测员可搭乘这款车辆到前线为炮兵提供更准确的射击校正参数。炮塔固定并装设一门假炮,车内空间加装2具第19型无线电、与1具第18型无线电,并设置地图版与相关炮兵测量设备。

改用开顶式炮塔,拆除6磅炮换装一门波佛斯40毫米高射炮配自动装弹机,车组成员编制为四人,分别是车长、炮手、装填手及驾驶员。
主力防空武装更换为双联装厄利孔20毫米机炮,另配备一挺维克斯机枪自卫,炮塔为多角形设计,虽然防御力无可挑剔但是追踪空中目标的观测视野设计不良。无线电设置位置从炮塔战斗舱移置车体,增加炮塔空间。除了双连装版,也曾存在三连装20机炮的版本,但主要为训练用。
虽然本型防空炮车在诺曼底登陆前在英军部队中广泛配备,但因盟军的空中优势使防空炮车无用武之地,相关防炮单位后续被解散。但是在波兰装甲师当中这款战具被保留,作为清除地面目标的压制武器运用。
![]() |
![]() |

替换莫里斯C8火炮牵引车,以十字军坦克的底盘改装成方型开放式车体,用于牵引QF 17磅反坦克炮。车辆乘坐驾驶1人、炮组6人,车体有14毫米厚的钢板可以保护人员安全,在不拖曳火炮时也可以搬运弹药。
十字军火炮拖曳车一般极速是时速43公里,但实际操作士兵证实在空车时极速可达89公里,因此有些指挥官也把它拿来当侦查车或指挥车使用。
十字军火炮牵引车服役于1944至1945年的西北欧战场,直到德国战败前皆可看到它的身影。

以十字军坦克的底盘改装成装甲回收车,在1942制造了一架样车。
- 二战后设计装有5.5英寸炮的试验型。
- 部分卖给阿根廷的十字军坦克被改装成自行火炮,装有法国制75或105毫米炮,配方型车体。
- 滚轮排雷器(AMRA)Mk Id
装有四个滚轮,增重方式为向滚轮注水或沙。
- 浮渡附件
在车体两边加装浮筒,并在履带上加装特制叶片以提供动力,引擎和进气口附加防水罩
注脚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