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千高原

哲学著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千高原》(法语:Mille plateaux),是一本由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与心理学家菲利克斯·伽塔利于1980年合作出版的一本书。这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第二卷,也是最后一卷。 该书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的重要陈述,尤其是从20世纪末开始。

内容

像第一卷《反俄狄浦斯》一样,《千高原》作为《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的第二卷,在政治观点和术语使用上都具有挑衅性[1],但内容更多地集中在系统,环境和空间哲学上。德勒兹和伽塔利在其中讨论了根茎,语言张力,容贯的平面,作为配置资本主义中心化面孔颜貌无器官的身体英语body without organs游牧民英语Minority (philosophy)等概念。在语言和文学方面,则讨论了语言的树形英语Branching (linguistics)解域英语deterritorialization结域英语reterritorialization树状英语arborescence语用学逃逸线英语Line of flight多元体英语Assemblage (philosophy)生成、层、层化去层化战争机器所指能指符号抽象机器编码[2]

这本书以非线性的,寓意的方式作成。在开头德勒兹和伽塔利便明确警告读者,不要扎下根系(德勒兹认为传统的书籍是一种树形,而高原则是根茎)并使用传统的阅读顺序去读,而是选择一座新的高原或页面,并在每个高原上“归零”,只要求他们先阅读导言,最后阅读结论。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