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照相馆

申奥执导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京照相館
Remove ads

南京照相馆[注 3](英语:Dead To Rights)是2025年中国历史剧情片,由申奥执导,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等主演。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一群平民在战乱中躲进照相馆避难,并冒险揭露日军暴行的故事[2]

事实速览 南京照相馆Dead To Rights, 基本资料 ...
Remove ads

剧情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第六师团攻入南京。中华邮政邮差苏柳昌(刘昊然 饰)因取信错过撤离,被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原岛大地 饰)误认为照相馆员工,要求其协助冲洗照片。翻译王广海(王传君 饰)为获得出城通行证,让情妇戏子林毓秀(高叶 饰)假扮苏柳昌的妻子。

苏柳昌在吉祥照相馆发现躲藏的老板金承宗(王骁 饰)及其家人,学会冲洗技术后故意制作低质量照片拖延时间。照相馆成为多人的避难所,包括警察宋存义等。为避免损害日本国际形象,虐待平民和战俘的照片不允许公开[注 4],但伊藤的照片正记录着这些暴行。

伊藤给苏柳昌两张通行证,众人让金承宗的妻女先行离开,但两人在城门被杀——伊藤设下陷阱。日军安排拍摄宣传用"亲善照"时,当众杀害平民。宋存义因看到弟弟被害照片而杀死前来协助的日军摄影师池田。面对日军暴行升级,王广海试图保护林毓秀时被射杀,金承宗杀死日军后与苏柳昌合力制服伊藤。

众人发现王广海为妻儿准备的通行证,决定让金承宗和林毓秀带着一名婴儿出城。他们事先将记录日军罪行的底片缝入衣服,用照相馆旧底片替换伊藤收藏的证据。金承宗在城门为掩护林毓秀而牺牲,林毓秀成功出城后将真实底片交给国际记者。

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证据传遍世界,伊藤绝望自杀。1947年,这些照片在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为控告谷寿夫等战犯的重要证据。

Remove ads

演员

更多信息 演员, 角色 ...
Remove ads

故事原型

本片照相馆的原型为今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1938年初,该馆学徒罗瑾(大屠杀发生时15岁)发现日本军人送来冲洗的底片记录了日军暴行的画面[6],遂冒着生命危险冲洗这些底片,并将部分相片制成相册。后来罗瑾进入位于毗卢寺汪精卫国民政府警卫旅直属通讯队,集训后曾将相册藏于毗卢寺厕所内,1941年被同在毗卢寺参加培训的吴连凯发现并藏起[7]

1946年,在日本投降后已改名为“吴旋”的吴连凯得知南京市临时参议会正为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征集证据,将藏身多年的罪证相册呈递至南京市临时参议会,该相册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后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8]。1995年6月,罗瑾与吴旋在南京重逢[9]

1947年2月6日,审判谷寿夫是中国政府公开审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案,引起各界人士与中外媒体的关注。对谷寿夫的公审进行了三天,有80多名证人出庭指证谷寿夫等部队的种种暴行,其中有外籍证人3名。谷寿夫先是拒认南京大屠杀罪,后在诸多人证物证面前,被迫承认自己纵容和唆使部队屠杀南京平民和俘虏的犯罪事实。[10]

制作与发行

Thumb
《南京照相馆》于2025年8月28日在新加坡上映(海报摄于9月2日)

2023年,导演申奥与电影《志愿军》编剧张珂交流,并回顾了1987年的电影《屠城血证书面挪威语Massacre in Nanjing》后,受该片启发,决定“在这个时代再拍一遍”,遂联系《屠城血证》版权方南京电影制片厂[注 5]买下改编版权[11],并找版权方 进行溯源,以新视角再次改编[12]。在电影《孤注一掷》余热未散时,申奥便率领原创作班底投入《南京照相馆》的创作[11]

电影的核心拍摄地位于上海影视乐园[13]。在拍摄初期,剧组本只设定了“屠杀照”一条故事线,但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多数被发表的南京战时照片,还有在进占时为了做出当地人箪食壶浆的样子、制造日军正面形象的宣传需要,强迫中国民众所合拍的“亲善照”,以及日本军官在南京著名建筑前拍摄的普通留影等纪录存世。剧组遂通过日本记者的角色,将“亲善照”与“屠杀照”并列为影片两条主线,以增添抗战历史的深度与背景真实感。拍摄过程中,剧组对大量残暴镜头进行了留白处理,且因“不愿让历史上受害的女性再次受伤”,在表现日军对中国女性的暴行时删减了首版剧本中对准受害者的描写,转而采用了以更加隐晦的手法间接呈现的方式[11][12][14]

影片由中影集团等多家公司联合出品,原定2025年8月2日上映,后提档至7月25日,并于7月19日至20日进行全国点映。截至7月20日,点映及预售票房突破3000万元人民币。本片正式上映后,7月26日录得单日票房突破1亿元人民币[15]。截至7月28日(正式上映第4天)20时,该片总票房突破5亿元人民币[11][12]。8月1日又突破10亿[16]。上映11天后票房突破16亿[17]。8月11日,票房超22亿元,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18]

在海外,《南京照相馆》将由Niu Vision Media及Echelon Studios共同发行[19],并于2025年8月7日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上映,8月15日在美国及加拿大上映[20],并计划在今年登上串流平台[19]。8月5日晚,该片已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影院举行北美首映式[21]。8月28日,电影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上映,9月15日全马观影人数突破25万,刷新中文历史电影总票房及总观影人次纪录;截至9月14日,电影在新加坡累计票房达3.98万新元[22]

Remove ads

评价与反应

赞扬

本片上映以后,获得观众普遍正面评价,据《北京晚报》和大公网,该片不仅成为2025年暑期档的票房冠军,在豆瓣也由11万用户打出8.6的高分,成为年度国产院线电影的最高纪录[23]

该影片内容以及艺术手法获得中国大陆媒体赞扬,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评价,影片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大历史,小切口’的叙事模式”,即没有采用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照相馆这一特定空间,让观众能从普通人的视角代入,使故事更具感染力[24]。《扬子晚报》旗下紫牛新闻也称赞导演摒弃了传统英雄叙事,坚定地将视角投向了战火中普通人[25]。影评人陆支羽则认为,影片在处理暴力场面时表现出高明的克制,通过将血腥镜头进行留白、聚焦于人物反应等电影语言。对于人物塑造,影评人井润成称赞该片是“近几年抗战题材影片中最贴近真实、最还原人性的一部”[24]。《新京报》评价称,与以往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相比,该片在尊重历史、观众和市场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能争取到受众最大公约数的拍法[26]

据紫牛新闻报道,许多观众自发在社交平台进行推荐,许多家长也将这部电影视为对孩子的“历史启蒙课”,认为它能让年轻一代了解民族曾遭受的苦难[25]。《新华日报》分析指出,该片吸引了大量亲子观影群体,实现了从观看到铭记再到传承的价值跃迁[27]。《湖北日报》对此评论称影片对年轻一代来说“像一堂刻进生命的历史课”[28]。一些中国大陆自媒体和社评这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正面反击,高赞基于史实的电影才是尊重历史,而不是所谓的抗日神剧[29][30]

Remove ads

批评

因应抗日战争八十周年等历史主题电影接连上映,在舆论反应也十分强烈[16]。在新浪微博上有部分批评嘲讽该电影的网民被管理团队禁言[31]

由于该片在台湾未正式上映(仅举办试播会),部分舆论关注其是否强化“仇恨教育”,尤其针对影片引发的“对日本文化整体标签化”现象展开相关讨论[与来源不符][32]。有台湾媒体人批评影片未充分揭露日军对战俘的系统性暴行,反而聚焦于“妇孺受害与市井冲突”等情节,认为这种叙事选择削弱了历史严肃性[33]。遗华日侨后代,后入籍中华民国的评论家矢板明夫(前《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援引日本历史学家观点,指称片中多处情节“与军事行动常识不符”,质疑部分桥段“讹传虚构”,并称其与日军随军记者的纪录模式存在矛盾[34]

财新网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其通过照相馆这一独特视角展开,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情。但其也认为其中存在过于暴力和血腥的镜头,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35]

Remove ads

票房

上一届:
长安的荔枝
中国2025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军
第28-30周
下一届:
浪浪山小妖怪

参见

注释

  1. 陈歌辛1940年所作,本片采用秦四风编曲、黄绮珊演唱的版本
  2. 中国大陆提前于2025年7月19-24日推出点映(相当于台湾“口碑场”、港澳“优先场”)
  3. 片名“馆”字在片名标识中写作异体字“
  4. 当时日本陆军省《报纸登载事项许可与否的判定要领》将"使人感到有虐待俘虏之嫌的"照片判定为"不许可"[3][4]
  5. 南京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现隶属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