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玉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京玉簾
Remove ads

南京玉帘(日语:南京玉すだれなんきんたますだれ Nankin Tamasudare)是一种日本传统街头表演,最早起源于江户时代,并演变成一种颇为受欢迎的街头艺术,而且还演化出不同流派[1]。在南京玉帘的表演中,表演者会一边唱歌、一边将手持的制玉帘变成不同的形状,玉帘可变化出上百种造型[1]。除了街头表演外,每逢新年等吉祥日子,日本各地的寺庙也会有穿着古代服装的街头艺人在户外演出南京玉帘[2]

Thumb
正在表演南京玉帘的美术指导浅叶克己日语浅葉克己

由来

历史

Thumb
表演南京玉帘的道具套装,内含变出鱼竿和富士山等不同形状的说明书

平安时代,日本积极进行唐化,并从中国输入了许多唐代的生活器物,当中包括了竹帘日语すだれ。“玉帘”跟竹帘一样,是一种把或是用线编织而成的帘子,但两者大小有所不同。玉帘中的“玉”解作“小型”,因此面积较小,不过同样可用作遮阳,屏障,避虫等等,这种生活用品在日本古籍当中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伊势物语》。[3]

江户时代越中国(即现在的富山县一带)的药商在京都大阪江户等大城市推销药品时,在河边、桥头或广场等多人行经的地方表演此类曲艺,借此吸引行人目光,然后再贩卖商品[2]。随此之后,南京玉帘慢慢演变成一种受欢迎的街头艺术,并演化出不同流派[1]

2000年,日本南京玉帘协会于神户成立,积极推广此传统曲艺,并透过出售戏装、道具、教材和举办讲习会等途径募集各地的参加者,于每年一次举办“全国南京玉帘大赛”[2]。截至2013年,协会在日本全国共有79间南京玉帘教室[2],更曾受邀在爱知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美国(檀香山文化节)和新加坡等地进行演出[1]

2013年5月19日,272名来自日本各地的表演者在神户的“第43届神户祭”中同时演出南京玉帘,并随巡游队伍步行了约1公里的路程。此活动其后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证为“最多人参与的南京玉帘巡游”(The largest parade of people performing nankin tamasudare),打破此前最多250人一起演出的纪录[4]

2014年3月24日,日本南京玉帘协会认定位于富山县西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白川乡与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所在地,南砺市五箇山为南京玉帘最初的发源地[5]

Remove ads

名字

虽然南京玉帘的名字里有“南京”两字,但南京玉帘实际上并非发源于南京。应永年间,由于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频繁,而当中江苏籍的船只和南京地区的货物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日本人就把南京当成了中国的代名词,把中国货品都称为“南京物”[1]。南京玉帘原本的全称是“唐人阿兰陀南京无双玉帘”,意指“无论是唐人还是阿兰陀都没有的玉帘”[6]。当时对于日本人来说,大明国都南京和荷兰(古称阿兰陀)象征了现代化和时尚,因此为了强调玉帘的珍稀性和提升其魅力,演出者就在玉帘前加上“南京”两字,从而增加其表演价值[3]。随着时间过去,名字便被人简化下来,叫成了“南京玉帘”[5]

演出

南京玉帘的表演者会首先拿着竹制玉帘(标准长度为一、即约33厘米[6],但一般长20至30厘米不等),并将玉帘耍成钓竿垂柳鲤鱼旗阿弥陀如来像、武士头盔、阴历十五的圆月、纺车等各种形状,而在近代也加入了新的演出元素,如东京塔和日美国旗[3]。在表演的同时,表演者也会同时以独特的调子说唱著,而以下为近代较新版本的标准歌词:[7]

更多信息 日语原文, 罗马字 ...
Remove ads

注释

Loading content...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