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响堂山石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响堂山石窟或称响堂寺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为北响堂、南响堂及小响堂(水浴寺)。南响堂在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北响堂在和村东的鼓山天鼓峰西坡,两地相距约15公里。现存北响堂8窟,南响堂7窟,小响堂2窟,共计造像4,000余尊,并有北齐石刻佛经。[1]响堂山石窟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1961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建历史
公元6世纪中期,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命人开凿。现存9个窟,以其中的南、中、北三大窟最为壮观。
据窟内发现的《滏山石窟之碑》记载,南响堂石窟是由北齐丞相高阿那肱资助修成,而非皇家所有。南响堂有主要洞窟7个,分上下两层。
高欢陵
天宫殿
响堂山所在的山顶共有5座宫殿式建筑,分别称为东天宫,西天宫,南天宫,北天宫和中天宫,为响堂山石窟的附属建筑。其中,西天宫殿的门柱上有唐朝和宋朝题记,东天宫殿门券上有明朝题记,其余3座天宫殿为近代重建。西天宫殿累石砌成 ,坐北朝南,歇山顶。殿前半部部分坍塌 ,后半部保存相对较好,屋顶残存筒瓦与莲纹瓦。殿门门槛保存完好 ,其上刻有莲纹装饰图案。西天宫殿建筑年代下限为唐代晚期,有可能始建于北齐或东魏。从门柱上残存的四处题记和门槛上的莲花纹图案判断,早期此建筑为佛教道场,后在唐朝早期转变成道教道场。[4]
西天宫殿和东天宫殿由于建筑年代久远,目前建筑本身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和松动。尤其是研究价值较高的西天宫殿前半部部分已经坍塌,后半部分有多处长裂痕,急需立即修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